009 当智者,不当“痔者”

在医院里经常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外科大夫像个裁缝,把不好的地方剪掉,把好的地方缝起来。骨伤科大夫像一个木匠,拿着锤子和凿子,叮叮当当像捯饬家具。还有一个科室,我们经常叫“修钟表”,那些大夫就是“钟表匠”。这个科室其实就是肛肠科。

下面就要讲讲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痔疮。

先来讲讲为什么把肛肠科叫“修钟表”。

肛肠科习惯把肛门比作钟表,给它人为规定一些刻度,人平躺,暴露肛门——朝上的是12点;底下朝尾骨的是6点;两侧就是3点与9点。我们经常说:

“今天我们在几点位开痔疮?”

“在3点位、7点位。”

“在几点位开肛瘘?”

“在11点位。”

这样描述就非常清楚了,也就有了“钟表匠”这么一个称谓。

说到痔疮,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大便出血。

有人经常大便出血,非常恐慌,就去医院查。医生戴上指套,用手指在肛门里做一个检查。如果能看到指套上沾着血,可能就怀疑是痔疮。

但是直肠肿瘤也会出血,所以现在基本上都会先做个肠镜,排除肠癌的可能。因为痔疮不会致命,而肠癌往往会要了你的命。如果排除肠癌的话,指套上沾血往往就是痔疮的一个表现。

还有一些人不出血,而是疼痛。疼痛的,往往是外痔——痔已经突出到了外面;而出血的,往往是内痔;当然,也有从里面连到外面——叫混合痔。

什么时候最痛呢?就是脱出来的东西水肿以后嵌顿——回不去了、卡着了。

为什么肛门里面会有东西脱出来呢?

目前有两种学说:第一种叫“静脉曲张学说”。

大家见到过静脉曲张吗?腿上像蚯蚓一样,鼓起来一团一团的静脉,而静脉本来是隐藏于皮肤底下的、直直的,由于它曲张了以后,就弯弯曲曲的、一团一团的。肛门周围也有许多静脉丛,如果你平时排便习惯不好,每次上厕所喜欢拿份报纸或者拿本小说,一坐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或者平时工作时经常站、经常坐。或者有便秘,每天用力地排便,往往就可能让静脉曲张,然后脱出,就变成了痔疮。

第二种学说叫“肛垫学说”,现在比较流行这个学说。肛门里面有一些肛垫组织,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而掉下来。这其实和“静脉曲张学说”差不多,都是在告诉你,本来这些组织都是正常人体的一部分,由于不良的习惯,才变成了“坏东西”。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得了痔疮并不是要把它全部割掉,它本来就是我们身体的组织,修一修让它不再出血、不再疼痛就达到了治疗的目的。第二,如果不改变不良的习惯,不治疗便秘,那以后还会复发。痔疮是不能根治的!

得了痔疮,该怎么办呢?

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比如较大的出血或是剧烈疼痛,那就只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做一些保健动作就可以了。但如果已经有明显的突出了,或者有混合痔,或者血栓外痔,或者痔疮嵌顿,就必须手术。手术的方法包括切除局部突出物和局部注射硬化剂,使其萎缩,从而改善症状。

告诉大家:其实开刀时并不痛,什么时候痛呢?痛在开完刀的第二天排便的时候。只要一收缩肌肉,肛门就会疼痛,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敢收缩肛门,不仅大便排不出,小便也排不出。解大、小便那疼痛的一瞬间挺过去后就好办了。经过了这次“痛苦”以后,相信痔疮病人也会改变自己不良的习惯。

得了痔疮后如何不再让它加重?

第一,要改变排便的不良习惯。不要在排便时看报纸、看书。

第二,如果有便秘,及时治疗。

第三,局部使用活血的方法,如热水坐浴,或者中药熏洗、按摩等。

最后,还有一个方法——提肛。这是非常好的训练方法,几乎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做到。感觉肛门一点点提起来,直到觉得提到顶点,这叫上到“一楼”,再往上提起直到“二楼”“三楼”“四楼”“五楼”,然后屏一会儿再放松。接着再重复以上动作。

每天提肛有利于加强肛门周围的肌肉组织,让痔核不容易脱落。提肛锻炼还有一个附加疗效,即可以锻炼盆底肌,可以预防女性子宫脱垂,增加男性性功能等。因此,提肛训练能预防痔疮、锻炼盆底肌,对我们益处颇多。

img

扫码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