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古代肿瘤名论名方名案
- 柴可群主编
- 16973字
- 2022-04-24 11:10:38
名案
医学纲目
(丹)有妇人三十岁,因哭子,至半年后,胸痞有块如杯,饮食大减,面淡黄惨黑,若不胜衣,六脉弦细虚涩,至日晡后则发寒热。予察其事势已急,补泻兼用,以补中益气汤随天气寒暄加减法,与东垣痞气丸相间服,方见五积门,食前用汤,食后用丸,常令汤多于丸些少。如此近一月,寒热皆退,食亦稍进,又以丸用汤相等服之,至第二月以后,忽一夜大发寒热,至天明热退,胸中之块如失,至晚手足下半节皆肿,遂停药。三五日后,忽一夜手足之肿如失,至天明胸中之块复有,比如前觉小一晕。遂以二陈汤加桔梗、白术、枳实,调理半月而安。次年复生一男。(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积块癥瘕)
一妇人四十余,面白形瘦性急,因大不如意,三月后乳房下贴肋骨作一块,渐渐长大,掩心微痛膈闷,饮食减四之三,每早觉口苦,两手脉微而短涩。予知其月经不来矣,为之甚惧,辞勿与治。思至夜半,其妇尚能出外见医,梳妆言语如旧,料其尚有胃气,遂以参、术、归、芎,佐以气药作大服,一昼夜与四次,外以大琥珀膏贴块上,防其长。经一月余,服补药百余帖,食及平时之半。仍用前药,又过一月,脉气渐充。又与前药吞润下丸百余帖,月经不及两月而至,涩脉减五分之四。时天气热,意其经行时,必带紫色,仍与前补药加醋炒三棱,吞润下丸,以抑青丸十五粒佐之。又经一月,忽报块已消及大半,月经及期尚欠平时半日,饮食甘美如常,但食肉则觉不快。予令止药,且待来春木旺时又与区处。至次年六月,忽报一夜块大,比旧反加大半指,脉略弦,左略怯于右,至数日平和,自言食饱后则块微闷,食行却自平。予意有动心事激之,问之果然。仍与前补药加黄芩、炒黄连,以少木通、生姜佐之,去三棱煎汤吞润下丸,外以琥珀膏贴之半月,值经行而块散。此是肺金为内火所烁,木邪胜土,土不能运,清浊相干,旧块轮廓尚在者,因气血之未尽复也。浊气稍留,旧块复起,补其血气,使肺不受邪,木气平而土气正,浊气行而块散矣。(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积块癥瘕)
方提领年五十六,丁丑年冬,因饮酒后受怒气,于左胁下与脐平作痛。自此以后,渐渐成小块,或起或不起,起则痛,痛止则伏,面黄口干,无力食少,吃此物便嗳此味,转恶风寒。脉之左大于右,弦涩而长,大率左甚,重取则全弦。此得热散太多,以致胃气大伤,阴血下衰。且与和胃汤以补胃气,滋养阴血,并下保和丸助其化粕,伺胃实阴血稍充,却用消块和胃汤方。
人参三钱 白术一钱半 陈皮一钱 芍药 归身各五分 干葛三分 红花豆大 甘草二钱,炙
作一帖,下保和丸二十五、龙荟丸十五。
上三法,补气血药为主,磨积出入佐之,皆补多于磨,乃气血虚甚而有积块之法也。(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积块癥瘕)
冯氏女年三十岁,形瘦色嫩,滋味素厚,幼年曾踏雪,尝以火烘鞋履,以致湿热上袭。至二十五岁时,口尝吐清水吞酸。医用丁香等热药,时止时作,作时仍服前药,至当年心痛胸痞有块,吃饭即吐些,常出三之一,遂与佐金丸二十四粒,以姜汤下之。与三十余次,全不进食。予曰:结已开矣。且令止药。或口干思饮,止与半盏熟水,间以青六丸与之。虽困卧着床,尤以绝药为善。如此近四十日,诊其脉前后些微弦,重取似涩,轻取稍和,至此弦脉渐添。遂令与人参酒芍药汤,引金泻木,渐渐思食,而苦于大便秘。病家必欲行大黄,予止之。遂以生芍药、陈皮、桃仁、人参为丸与之,用蜜煎导,大便行而食进,调理半月而安。(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积块癥瘕)
(丹)一婢色紫稍肥,性沉多忧,年近四十,经不行三月矣。小腹中有一气块,初起如栗,渐如炊饼。予脉之,两手皆涩,重取却稍和。试令按块痛甚,扪之高寸半,遂与《千金》消石丸,至四五次后,忽自言乳头黑且有汁,恐是孕。予曰:非也,涩脉无孕之理。又与三五帖,脉之稍觉虚豁。予悟曰:经阻久矣,令止前药,与四物汤倍白术,佐以陈皮、炙甘草至三十帖,候服完,再与消石丸数次。忽自言块消一晕,便令莫服。又半月,经行痛甚,下黑血半升,内有如椒核者数十粒,而块消一半。又来索药,以消余块。予晓之曰:勿性急,似开矣,不可又攻。若次月经行,当消尽矣。次月经行,下少黑血块,又消一晕。又来问药,予曰:且守禁忌,至次月又消尽,已而果然。大凡攻击之药,有病则病受之,病邪轻而药力重,则胃气受伤。夫胃气者,清纯冲和之气也,惟与谷肉菜果相宜。盖药石皆偏胜之气,虽参、芪辈,为性亦偏,况攻击之药乎。此妇胃气弱,血亦少,若待块尽而去药,胃气之存者几希矣。(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积块癥瘕)
名医类案34
隋有患者,尝饥而吞食,则下至胸便即吐出,医作噎疾、膈气、翻胃三候治之,无验。有老医任度视之,曰:非三疾,盖因食蛇肉不消而致,但揣心腹上有蛇形也。病者曰:素有大风,常求蛇肉食,风稍愈,复患此疾矣。遂以芒硝、大黄合而治之,微泄利则愈,乃知蛇瘕也。《名医录》。(癥瘕)
乾德中,江浙间有慎道恭,肌瘦如劳,唯好食米,缺之则口中清水出,情似忧思,食米顿便如常,众医莫辨。后遇蜀僧道广,以鸡屎及白米各半合共炒,为末,以水一盏调,顿服,良久,病者吐出如米形,遂瘥。《病原》谓米瘕是也。(癥瘕)
徐文伯善医术。宋明帝宫人患腰痛牵心,发则气绝,众医以为肉瘕。文伯视之,曰:此发瘕也。以油灌之,即吐物如发,稍引之,长三尺,头已成蛇,能动,悬柱上,水沥尽,唯余一发而已,遂愈。(癥瘕)
《异苑》曰:章安有人元嘉中啖鸭肉,乃成瘕病,胸满面赤,不得饮食。医令服秫米,须臾烦闷,吐一鸭雏,身喙翅皆已成就,唯左脚,故缀昔所食肉,遂瘥。《太平御览》。(癥瘕)
《志怪》曰:有人得瘕病,腹昼夜切痛,临终敕①其子曰:吾气绝后,可剖视之。其子不忍违言,剖之,得一铜酒枪,容数合许。华佗闻其病而解之,便出巾栉中药以投,即消成酒焉。博按:毋论事涉怪诞,不足征信,世安有剖父腹以验病之理,此案可删。(癥瘕)
① 敕(chì):告诫。
景陈弟长子拱年七岁,时胁间忽生肿毒,隐隐见皮里一物,颇肖鳖形,微觉动转,其掣痛不堪。德兴古城村外有老医见之,使买鲜虾为羹以食,咸疑以为疮毒所忌之味,医竟令食之,下腹未久痛即止。喜曰:此真鳖癥也。吾求其所好,以尝试之尔。乃制一药如疗脾胃者,而碾附子末二钱投之,数服而消。明年病复作,但如前补治,遂绝根。《类编》。(癥瘕)
昔有人共奴俱患鳖瘕,奴前死,遂破其腹,得白鳖,仍故活。有人乘白马来看鳖,白马遂尿,随落鳖上,即缩头,寻以马尿灌之,即化为水。其主曰:吾将瘥矣,即服之,遂愈。《续搜神记》。(癥瘕)
昔人患癥瘕死,遗言令开腹取之,得病块干硬如石,文理有五色,人谓异物,窃取削成刀柄,后因以刀刈②三棱,柄消成水,乃知此药可疗癥瘕也。《本草》。(癥瘕)
② 刈(yì):割。
一人患蛇瘕,常饥,食之即吐,乃蛇精及液沾菜上,人误食之,腹内成蛇,或食蛇亦有此症。用赤头蜈蚣一条,炙为末,分二服,酒下。(癥瘕)
一人患鳖瘕,痛有来止,或食鳖即痛。用鸡屎一升,炒黄,投酒中浸一宿,焙为末,原浸酒调下。(癥瘕)
桓宣武有一督将,因时行病后虚热,便能饮复茗,必一斛二斗乃饱,裁减升合,便以为大不足。后有客造之,更进五升,乃大吐一物出,如升大,有口,形质缩皱,状似牛肚。客乃令置之盆中,以斛二斗复茗浇之,此物吸之都尽而止。觉小胀,又增五升,便悉浑然从口中涌出,既吐此物,遂瘥。或问之:此何病?答曰:此病名斛茗瘕。《续搜神记》。(癥瘕)
有黄门奉使交广回,周顾谓曰:此人腹中有蛟龙。上惊问黄门曰:卿有疾否?曰:臣驰马大庚岭时,大热,困且渴,遂饮水,觉腹中坚痞如石。周以硝石及雄黄煮服之,立吐一物,长数寸,大如指,鳞甲具,投之水中,俄顷长数尺,复以苦酒沃之,如故,以器覆之,明日已生一龙矣,上甚惊讶。《明皇杂录》。(癥瘕)
《证治要诀》云:一人病癥瘕腹胀,纯用三棱、莪术,以酒煨服,下一物如黑鱼状而愈。或加入香附子,用水煎,多服取效。(癥瘕)
汾州王氏得病,右胁有声如虾蟆,常欲手按之,不则有声,声相接,群医莫能辨。诣留阳山人赵峦诊之。赵曰:此因惊气入于脏腑,不治而成疾,故常作声。王氏曰:因边水行次有大虾蟆,跃高数尺,蓦作一声,忽惊叫,便觉右胁牵痛,自后作声尚似虾蟆也,久未瘥。峦乃诊王氏脉,有关脉伏结,积病也,故正作积病治,用六神丹,泄下青涎类虾蟆之衣,遂瘥。《名医录》。(癥瘕)
句容县佐史能啖鲙至数十斤,恒食不饱。县令闻其善啖,乃出百斤,史快食至尽,因觉气闷,久之,吐一物状如麻鞋底。令命洗出,安鲙所,鲙悉成水,医莫能名之。令小吏持往扬州卖之,冀有识者。诫之:若有买者,但高举其价,看至几钱。有胡求买,增价至三百贯文,胡辄还之,初无酬酢。人谓胡曰:是句容县令家物。问:此是何物?胡云:是销鱼之精,亦能销腹中块病。人患者,以一片如指端,绳系之置病所,其块即销。我本国太子少患此病,王求愈病者,赏之千金。君若见卖,当获大利,令竟卖半与之。《广异记》。(癥瘕)
戴人治王宰妻,病胸膈不利,用痰药,一涌而出雪白虫一条,长五六寸,有口鼻牙齿,走于涎中。病者忿而断之,中有白发一茎。按永徽中,破一物,其状如鱼,即所谓生瘕也。(癥瘕)
嘉靖中,长洲邹表妻患小腹下左生一块,形如梅李,久之吐出,始则腐溃若米粞之状,中则若蚬肉之状,以指捻开,则有长发数条在其内。名医竟不能治,遂至不起。夫蛇、发等瘕,往往载于方书,或偶因食物相感,假血而成,理或有之,不可指为妄诞也。(癥瘕)
山东民间妇人一臂有物,隐然肤中,屈佶如蛟龙状。妇喜以臂浸盆中,一日雷电交作,自牖①出臂,果一龙擘云而去。《霏雪录》。(癥瘕)
① 牖(yǒu):窗户。
齐中尉潘满如病少腹痛,臣意诊其脉,曰:遗积瘕也。臣意即谓齐太仆臣饶、内史臣繇曰:中尉不复自止于内,则三十日死。后二十余日,溲血死。病得之酒且内。所以知潘满如病者,臣意切其脉深小弱,其卒然合,合也,是脾气也。右脉口气至紧小,见瘕气也。以次相乘,故三十日死。三阴俱搏者如法,不俱搏者,决在急期,一搏一代者,近也。故其三阴搏,溲血如前止。《史记》。(癥瘕)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35
孙俟居比部,病腹中若有癥瘕,不食不眠,烦满身热。仲淳投以人参、芍药、茯苓、麦门冬、木通、枣仁、石斛。方甫具,史鹤亭太史至,见方中有大剂人参,骇曰:向因投参至剧,此得无谬乎?仲淳曰:病势先后不同,当时邪未退,滞未消,故不宜。今病久饱胀烦闷者,气不归元也。不食者,脾元虚也,不眠而烦者,内热津液少也,今宜亟用此药矣。四剂而瘳。后复病,仲淳诊之曰:此阴虚也,非前证矣。更以麦门冬、白芍药、甘枸杞、五味子、生地黄、车前子,而热遂退。(饮)
证治准绳
一妇人性多郁善怒,勤于女工,小腹内结一块,或作痛,或痞闷,月经不调,恪服伐肝之剂,内热寒热,胸膈不利,饮食不甘,形体日瘦,牙龈蚀烂。此脾土不能生肺金,肺金不能生肾水,肾水不能生肝木,当滋化源。用补中益气汤、六味丸,至仲春而愈。(女科·卷之三·杂证门下·积聚癥瘕)
一妇人经候过期,发热倦怠,或用四物、黄连之类,反两月一度,且少而成块;又用峻药通之,两目如帛所蔽。余曰:脾为诸阴之首,目为血脉之宗,此脾伤五脏皆为失所,不能归于目也。遂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汤,专主脾胃,年余而愈。(女科·卷之三·杂证门下·积聚癥瘕)
松江太守何恭人,性善怒,腹结一块年余,上腭蚀透,血气虚极,时季冬肝脉洪数,按之弦紧。或用伐肝木、清胃火之药。余曰:真气虚而邪气实也,恐伐肝木至春不能发生耳。用八珍汤以生气血,用地黄丸以滋肾水,肝脉顿退。因大怒耳内出血,肝脉仍大,烦热作渴,此无根之火也。仍以前药加肉桂二剂,脉敛热退。复因大怒,果卒于季冬辛巳日,乃金克木故也。(女科·卷之三·杂证门下·积聚癥瘕)
顷年在毗陵,有一贵宦妻患小便不通,脐腹胀不可忍,众医皆作淋,治以八正散之类愈甚。予诊之曰:此血瘕也,非瞑眩药不可去,用此药桃仁煎,《本事》更初服,至日午大痛不可忍,遂卧少顷,下血块如拳者数枚,小便如黑豆汁一二升,痛止得愈。
此药治病的切,然猛烈伤人,气虚血弱者不可轻用也。(女科·卷之三·杂证门下·积聚癥瘕)
未刻本叶氏医案36
脉涩,少腹癥积,不时攻逆作痛,心中嘈杂。癥积痹在血分,宜攻宜泄。第营血颇虚,只宜养之和之。
旋覆花汤加桃仁、柏子仁、穞豆皮。
临证指南医案
张 久痛在络,营中之气,结聚成瘕。始而夜发,继而昼夜俱痛,阴阳两伤。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便难液涸,香燥须忌。营络气聚结瘕。
青葱管 新绛 当归须 桃仁 生鹿角 柏子仁 (卷九·癥瘕)
朱二六 辛润通络,成形瘀浊吐出。然瘀浊必下行为顺,上涌虽安,恐其复聚。仍宜缓通,以去瘀生新为治。无取沉降急攻,谓怒劳多令人伤阳耳。
当归 桃仁 茺蔚子 制蒺藜 生鹿角 茯苓
香附汁法丸 (卷九·癥瘕)
周三十 瘕聚结左,肢节寒冷,病在奇脉。以辛香治络。
鹿角霜 桂枝木 当归 小茴 茯苓 香附 葱白 (卷九·癥瘕)
某 右胁攻痛作胀,应时而发。是浊阴气聚成瘕,络脉病也。议温通营络。
当归三钱 小茴炒焦一钱 上桂肉一钱 青葱管十寸 (卷九·癥瘕)
谭 瘕聚有形高突,痛在胃脘心下,或垂岕①腰少腹。重按既久,痛势稍定。经水后期,色多黄白。此皆冲脉为病,络虚则胀,气阻则痛。非辛香何以入络,苦温可以通降。气血凝络,脘痛经阻。
① 岕:同“介”。
延胡 川楝 香附 郁金 茯苓 降香汁 茺蔚子 炒山楂 乌药 (卷九·癥瘕)
又 瘕聚痼结,痛胀妨食,得食不下,痛甚,今月经阻不至,带淋甚多,病由冲任脉络,扰及肝胃之逆乱,若不宣畅经通,日久延为蛊疾矣。
炒桃仁 当归须 延胡 川楝子 青皮 小茴 吴萸 紫降香 青葱管 (卷九·癥瘕)
柳四二 络血不注冲脉,则经阻,气攻入络,聚而为瘕乃痛,冲脉是阳明属隶,痛升于右,胀及中脘,作呕清涎浊沫,操家烦怒,犯胃莫如肝,泄肝正救胃。
金铃子 炒延胡 蓬莪术 青橘叶 半夏 厚朴 姜汁 茯苓
又 葱白丸二钱,艾枣汤送。(卷九·癥瘕)
某 脐下瘕形渐大,气塞至心胸及咽喉,饮不解渴,遂气攻至背部,经水百余日不来,小溲得利,大便不爽,气滞血瘀,皆因情志易郁,肝胆相火内灼,冲脉之血欲涸,丹溪谓气有余便是火,口甜,食后痞,用苦辛清降。木火郁,气滞血瘀。
胡黄连八分 山栀仁一钱半 南山楂三钱 芦荟一钱 鸡肫皮不落水,去垢,炙脆,五钱
化服回生丹半丸。(卷九·癥瘕)
陆十六 经阻半年,腹形渐大,痛不拒按,溲短便通,据形色脉象,不是用通经丸者,下气还攻于络,有形若癥瘕,炒枯肾气丸。肾气不摄,经阻,腹痛胀。(卷九·癥瘕)
缪 脉弦左搏,数年胃痛不痊,发时手不可按,胁中拘急,少腹左旁,素有瘕聚之形,气自下焦冲起,为胀为呕。此乃惊忧嗔怒,致动肝木,乘其中土,胃伤失降,脉络逆并,痛势为甚。初起或理气获效,久发中衰,辛香气燥,脾胃不胜克伐矣。议疏肝木,安土为法,冀其渐缓,再酌后法。气血凝络,肝逆,胃痛,呕。
川楝子 川连 干姜 桂枝 当归 川椒 生白芍 乌梅 (卷九·癥瘕)
又 少腹疝瘕多年,冲起散漫,胃脘两胁痛甚欲呕。年前用安胃泄肝颇效,但下焦至阴,足跗发瘰裂水,久留湿热瘀留,经脉络中交病,若非宣通气血壅遏,恐非至理。
桃仁 柏子仁 川芎 当归 小茴 小香附 茯苓 山栀姜汁炒
为末,用青葱管百茎,加水一杯,取汁法丸。(卷九·癥瘕)
某五十 数年左胁聚瘕,发作必呕吐涎沫,酸苦浊水,寤不成寐,便闭忽泻,始于悒郁,病由肝失畅达,木必传土,胃气受侮,病久入络,气血兼有,缓图为宜,急攻必变胀病。
生牡蛎 川楝子肉 延胡 桃仁 半夏 茯苓 橘红 白芥子 川连 吴萸
香附汁、姜汁法丸。(卷九·癥瘕)
赵 脉小,身不发热,非时气也,凡经水之至,必由冲脉而始下。此脉胃经所管,医药消导寒凉,不能中病,反伤胃口,致冲脉上冲,犯胃为呕,攻胸痞塞,升巅则昏厥。《经》言冲脉为病,男子内疝,女子瘕聚,今小腹有形,兼有动气,其病显然。夫曰结曰聚,皆奇经中不司宣畅流通之义,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肝逆犯胃,奇络虚滞。
鹿角霜 淡苁蓉 炒当归 炒小茴 生杜仲 茯苓
用紫石英一两煎汤,煎药。(卷九·癥瘕)
蒋四七 天癸将止之年,小腹厥阴部位起瘕,动则满腹胀痛,形坚,或时脊巅掣痛,必有秽痰血筋吐出,此起于郁伤,久则液枯气结,内风阳气烦蒸,则心热痞结咽阻,已属痼疾,治必无效,倘腹大中满则剧矣。郁伤液涸,阳升痛胀。
牡蛎 生地 阿胶 小胡麻 茯苓 穞豆皮 (卷九·癥瘕)
沈四十 肢冷腹痛,有形为瘕,久泻。厥阴寒滞呕泻。
当归炒黑 小茴炒黑 上肉桂 山楂炒黑 茯苓 (卷九·癥瘕)
又 冷利有瘕,遇冷则呕。
吴萸 炒小茴 延胡 茯苓 川楝子 生香附 (卷九·癥瘕)
某 脘中瘕聚。肝郁犯胃。
川楝子一钱 延胡一钱 吴萸五分 青皮七分 良姜一钱 茯苓三钱 (卷九·癥瘕)
林 脉左弦涩,少腹攻逆,痛即大便,肝气不疏,厥阴滞积。
香附一钱半 鸡肫皮炙,一钱半 茯苓一钱半 麦芽一钱 香橼皮八分 青皮五分 炒楂肉二钱 砂仁壳五分 (卷九·癥瘕)
又 少腹瘕聚攻逆,身热,或噫,或浊气下泄则诸恙悉舒,恼怒病发,厥阴肝木郁遏不疏,显露一斑。
川楝子一钱 小茴五分 生牡蛎三钱 桂枝木五分 生白芍一钱 青皮一钱 (卷九·癥瘕)
程 聚气疝瘕,大便不爽,必腹中㽲痛,当通腑经气分。
葱白丸二钱五分。红枣汤送。(卷九·癥瘕)
又 仿朱南阳意,以浊攻浊。
韭白根去须,五钱 两头尖一百粒 炒香橘核一钱半 小茴香七分 金铃子肉一钱半 (卷九·癥瘕)
又 瘕聚已解,用八珍丸,加香附、小茴、白花、益母膏丸。(卷九·癥瘕)
某 瘕聚在左胁中,肝病。
桃仁 川楝子 延胡 当归 橘红 香附 (卷九·癥瘕)
王四一 瘕聚季胁,渐加烦倦减食,入夏土旺气泄,用泄少阳,补太阴方。胆克脾,暑伤气。
人参 茯苓 炙草 当归 丹皮 生地 鳖甲 泽兰膏 (卷九·癥瘕)
周 痛久在络,凝聚成形,仍属经病,议用河间法。痰气凝结。
川楝子 栝蒌皮 香附汁 延胡 生牡蛎 (卷九·癥瘕)
又 理气豁痰,痛止思食,仍以前法参用。
半夏 栝蒌皮 香附汁 生牡蛎 橘红 香豉 (卷九·癥瘕)
葛四一 用丹溪小温中丸,胀利自减,知肠胃湿热,皆阻腑阳之流畅,水谷之气,不主游溢,瘕属气聚,癥为血结,由无形酿为有形,攻坚过急,药先入胃,徒致后天气乏,恐胀病必至矣。俗有痞散成蛊之说,可为治此病之戒律。湿热结癥。
老韭根生晒,一两 桃仁一两 生香附一两 炒楂肉一两 当归须一两 山甲片一两 小茴香三钱 桂枝木三钱 (卷九·癥瘕)
胡二十 少腹聚瘕,能食便不爽,腹微胀。湿热腹胀。
小温中丸。(卷九·癥瘕)
王二一 初病寒热,半年经水不来,少腹已有瘕形,食又减半,当此年犯干血劳虑。寒热食减干血劳。
焦术 茯苓 广皮 香附 当归 南山楂 白芍
夫癥者,征也,血食凝阻,有形可征,一定而不移。瘕者,假也,脏气结聚,无形成假,推之而可动。昔有七癥、八瘕之说,终属强分名目,不若有形、无形之辨为明的也。二症病在肝脾,而胃与八脉亦与有责。治之之法,即从诸经。再究其气血之偏胜,气虚则补中以行气,气滞则开郁以宣通,血衰则养营以通络,血瘀则入络以攻痹,此治癥瘕之大略。古方甚多,而葱白丸,乌鸡煎丸,尤为神效。癥瘕之外,更有痃癖、肠覃、石瘕、内疝等症,古人论之已详,兹不必赘。今参先生方案,如营伤气阻者,于益营之中,佐通泄其气,如络虚则胀,气阻则痛者,以辛香苦温入络通降,又如肝胃两病者,以泄肝救胃,肝胃脾同病者,则扶土制木,肝脏之气独郁不宣者,辛香专治于气,血痹络迸失和者,辛香专理其血,病由冲任扰及肝胃之逆乱者,仍从肝胃两经主治,以疏降温通,凡此悉灵机法眼,药不妄投。总之治癥瘕之要,用攻法,宜缓宜曲,用补法,忌涩忌呆。上逆则想肝脏冲病之源头,下垂则究中气阴邪之衰旺。吞酸吐水,必兼刚药;液枯肠结,当祖滋营。再辨脉象之神力,形色之枯泽,致病之因由,则治法自然无误矣。(龚商年)
徐评 案中方论,平正清切,又极和润,无刚燥克削等弊。但有形之疾,多有凝结而不可破者,古人膏丸蒸熨等法,必不可少,此则全未见及,恐沉痼之疾,断不能除也。(卷九·癥瘕)
续名医类案37
陈自明治昆陵一贵宦妻,患小便不通,脐腹胀痛不可忍。众医皆作淋治,如八正散之类,俱不得通。陈诊之曰:此血瘕也,非瞑眩药不可去。与桃仁煎,更初服,至日午,大痛不可忍,遂卧。少顷,下血块如拳者数枚,小便如黑豆汁一二升,痛止得愈。此药治病的切,然猛烈大峻,气虚血弱者,宜斟酌之。桃仁、大黄、朴硝各一两,虻虫半两炒黑,共为末,醋炼丸梧桐子大。五更初,温酒吞下五丸。原注:此方不可妄用。《良方》。(癥瘕)
杜壬治马氏妇,年三十二,腹中血块作疼,经五六年,形已骨立,众皆曰不可为,奈其未死何。家甚贫,而大小悯之。一日召杜至,告杜曰:但以济物为怀则可,业已请召明医,非所言也。遂以少物帛赠杜。杜不受,曰:但服某药必获安。无以是为疑,遂示方。用没药、牛膝、干漆、当归各半两,硇砂、木香、水蛭炒、红娘子炒、红花、丹皮、朱砂各一分,海马一个,斑蝥去翅足炒十四个,为末,酒醋各半升熬为膏。每日天明用一皂子大,酒醋化下,一月病退,六十日渐安。此药较桃仁汤更峻,宜斟酌用之。(癥瘕)
陈藏器曰:昔有患痃癖者,梦人教每日食大蒜三颗,初食遂致瞑眩吐逆,下部如火。后有人教取数瓣,合皮截却两头吞之,名曰内炙,果获大效。《本草纲目》张景岳治面停小肠右角,与此意同。(癥瘕)
张子和治汴梁曹大使女,年既笄①,病血瘕数年。太医宜企贤以破血等药治之不愈。企贤曰:除得陈州张戴人方愈。一曰,戴人至汴京,曹乃邀问焉。戴人曰:小肠移热于大肠为伏瘕,故结硬如块,面黄不食。乃用涌泄之法,数年之疾,不再旬而愈。(癥瘕)
① 既笄(jī):亦作“及笄”。古代女子满16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6周岁为及笄。
柴屿青,乾隆己未,寓沈阳京兆署,兵房吏王某患癥疾,教以蒸脐法治之,兼服加减五积散而愈。其妻母同患是症,王即照方遗之,亦痊。(癥瘕)
孙文垣治汪氏妇,经水久不止,内有紫黑色血块,胃胸腹皆痛,玉户且肿,手足皆冷,不知饥饿,腹下有一块,坚如石,脉左数,右沉涩,此血瘕症也。用糖球子②五钱,元胡索、五灵脂、香附、麦芽、青皮各一钱,水煎服,痛减半,手足渐温。加当归、丹皮、蒲黄、益母、川芎,四帖痛止,玉户亦消。又四帖而经水调。方甚平稳。
② 糖球子:即山楂。
武叔卿曰:夫痃癖癥瘕,血气块硬,发歇刺痛,甚则欲死,究而言之,皆血之所为。(癥瘕)
陈良甫尝治一妇人,血气刺痛,极不可忍,甚而死一二日方省。医巫并治,数年不愈。仆以葱白散,乌鸡丸遂安。(癥瘕)
陈良甫治一妇人,血气作楚,如一小盘样,走注刺痛,要一人扶定,方少止,亦用此一二药而愈。寻常小小血气,用此二药,亦有奇效。《济阴纲目》。(癥瘕)
陈良甫治妇人病,血气作楚,痛不可忍,服诸药无效。召诊之,曰:关脉弱沉,而肝脉沉紧,此血气渐成痃癖也。亦只以前二方治之而愈。又四明马朝奉后院,亦病此,用二方治之亦愈。《济阴纲目》。(癥瘕)
薛立斋治一妇人,经不调,两拗肿胀,小便涩滞,腹中一块作痛,或上攻胁腹,或下攻小腹,发热,晡热恶寒,肌肤消瘦,饮食无味,殊类瘵症,久而不愈。此肝脾血气亏损,用八珍汤、逍遥散、归脾汤,随症互服而愈。(癥瘕)
陈自明云:予族子妇病,腹中大块如杯,每发则痛不可忍。时子妇已贵,京下善医者悉诊治,莫能愈。予应之曰:此血瘕也。投黑神丸,尽三丸,块气尽消,终身不复作。《良方》《医说续编》。(癥瘕)
孙俟居比部病,腹中若有癥瘕,不食不眠,烦懑身热。仲淳投以人参、白芍、茯苓、麦冬、木通、枣仁、石斛。方甫具,史鹤亭太史至,见方中有大剂人参,骇曰:向因投参至剧,此得无谬乎?仲淳曰:病势先后不同,当时邪未退,滞未消,故不宜。今病久,饱胀烦懑者,气不归元也;不食者,脾元虚也;不眠而烦者,内热津液少也。今宜亟用此药矣,四剂而瘳。后复病,仲淳诊之曰:此阴虚也,非前症矣。更以麦冬、白芍、枸杞、五味、生地、车前,而热遂退。《广笔记》。(癥瘕)
薛立斋治一产妇,腹中似有一块,或时作痛而转动,按之不痛便非实积,面色萎黄,痛则㿠白,脉浮而涩,此肝气虚而血弱也。不信,乃服破血行气,痛益盛,转动无常。又认为血鳖,专用破血祛逐之药,痛攻两胁,肚腹尤甚,益信为鳖,确服下虫等药,去血甚多,形气愈虚,肢节间各结小核,隐于肉里,以为鳖子畏药而走于外。薛云:肝藏血而养诸筋,此因肝血复损,筋涸而挛结耳。盖肢节胸项,皆属肝胆部分,养其脾土,补金水以滋肝血,则筋自舒。遂用八珍汤、逍遥散、归脾汤,加减调治而愈。(产后·癥瘕)
一产妇小腹作痛,有块,脉芤而涩,以四物加元胡索、红花、桃仁、牛膝、木香,治之而愈。(产后·癥瘕)
缪氏医案38
阴寒凝聚成瘕,上攻为痛,右脉虚软,即真阳式微之征,非辛温通阳弗效也。
淡附子 吴茱萸 归身炭 炮姜 大茴香 法半夏 炙草 茯苓
寒热胁痛,腹结瘕形,肝脾同治。
六味加柴胡梢 蒸於术 炙鳖甲 楂炭 白芍
当脐有瘕,不可攻也,食入不运,宜以宣通为主,但不可碍肝。
炒松黄鳝 小茴香 砂仁 红曲 广木香汁 新会皮 茯苓 麦芽
证治要义
务治一闺女,身体日瘦,腹日益大,父母疑其有私,欲致之死。因病伤寒痰鸣气喘,不能饮食,其外祖请诊,脉沉而结,面色青黄,乳头不起,满腹冷痛而硬,知其内必有癥也。以瞿麦萹蓄汁饮之,下出血癥十数块而愈。又见妇人怀瘕三月,其夫以为有孕,自服固胎补药十余剂,转觉不安,面上有蟹爪纹,小腹鼓胀而冷。时值端阳节,饮雄黄酒,满室悬挂菖蒲、艾叶,下去蛇瘕五条而瘳。又阿魏膏加麝香、砒霜于内,贴肚脐上,能除癥瘕。牛膝酒加朴硝、干漆,亦除癥瘕。
乡人善治此病,采取百样草木之根,晒灱①炒热,分作二包,以一包熨于腹上,冷则又易一包。熨一昼夜,腹内哇然有声,病邪自出。以是知癥瘕原是杂合之邪,即投以杂合之药,其中亦有对证者。此法可治百病,所以为善。(卷六妇科·癥瘕)
① 灱(xiāo):干。
王旭高临证医案39
某 前年秋季伏暑症,中即结癥瘕,居左胁下。春来下午必发微热,晨必吐痰,食面必溏泄。此当时热邪未清,早进油腻面食,与痰热互相结聚于肺胃之络,当以攻消为主。
柴胡三钱,酒炒 青皮一两,巴豆五钱同炒,去豆 三棱五钱,醋炒 蓬莪术五钱,醋炒 雄精一两 大黄一两,皂荚子三粒合炒,去皂荚子
上药为丸,每服一钱。下午服六君子丸三钱。
渊按:柴胡、青皮疏肝胆而升清,莪、棱破滞气而消块,大黄攻热积,巴豆逐寒积,皂子去油腻之积,雄精开结化痰也。无坚不破,无攻不利,正气不虚者可用。(积聚门)
丁 小肠遗热于大肠,为伏瘕,腹中微痛。用《圣济》槟榔丸。
槟榔炒 桃仁 当归酒炒 青皮酒炒 沉香 火麻仁 党参元米炒 茯苓烘 木香烘 乌药烘 大熟地砂仁拌炒 白芍酒炒
上药为末,用神曲三两,煮糊为丸。每朝三钱,开水送。(积聚门)
某 寒气凝聚,少腹结瘕,时或上攻作痛。法以温通。
小茴香 吴茱萸 木香 青皮 乌药 延胡索 三棱 砂仁 香附 (脘腹痛门)
吴鞠通医案40
张 二十八岁 脐左癥瘕,面黄,肢倦,食少,不能作文,看书亦不能久,宛如虚损,与:
化癥回生丹
缓通阴络法,每日空心服一丸,亦有早晚服一丸。时服之二年有余,计服化癥回生丹六百丸之多,癥始化净,气体复原,看书作文,始举进士。(卷三·积聚)
叶 四十五岁 乙酉四月二十八日 无论癥瘕,虽有气血之分,然皆系阴病结于阴部,岂有用阴药之理?惟日已久沉寒痼冷疾,非巴豆不能除根。用:
天台乌药散
六月初九日 业已见效,未能除根,照常服前药,早晚各五分,癥瘕痛发时服二钱,舌苔厚白,面色淡黄而暗,左脉沉细阳微,再与汤药行湿通阳。
云茯苓块五钱 益智仁钱半 萆薢四钱 白蔻仁一钱,连皮 生苡仁五钱 半夏五钱 广陈皮二钱 桂枝二钱 白通草一钱
服至舌苔退为度。(卷三·积聚)
甘 二十九岁 乙酉年五月初一日 十年瘕气,六脉弦细而紧。
淡吴萸三钱 乌药三钱 川椒炭五钱 归须二钱 良姜二钱 小茴香五钱,炒黑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五帖。
初九日 病减者减其制,每日服半帖。(卷三·积聚)
余氏 三十岁 乙酉五月二十四日 瘕结脐左,经来必痛,六脉沉细,阳微。
吴茱萸三钱 川楝子三钱 公丁香一钱 良姜二钱 全当归三钱 降香末三钱 小茴香三钱 艾炭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七帖后,接服丸药。
六月初二日 业已见效,每日服半帖,再服十天。
二十日 每行经前三日,腹微痛时,空心服化癥回生丹一丸,服至经尽后,腹中丝毫不痛为止。下月经行,腹痛发时,再如此服法。癥瘕痛亦服回生,空心服一丸,化净为度。(卷三·积聚)
贯唯集41
(案1)蔡,右。刻诊脉象细涩带弦,舌苔微白,恶心,呕吐浊水,昼夜无休,左腹结瘕,攻撑作痛,病经三旬外,饮食不思。此厥阴之脉为沉寒浊阴固结也。据症合脉,殊为险恶,姑拟一方,以冀轻减为幸。
旋覆花 代赭石 淡干姜 吴萸 川连 白芍 枳实汁 瓦楞子 木蝴蝶 延胡 川椒焙 半夏 茯苓 炙草 陈皮 煨姜 (癥瘕)
(案2)刘,右。肝邪与伏邪并发,寒热微作,胸痹,肢肿,不时咳呕痰浊,腹中结瘕上撑,脉细,舌苔白,势非轻渺。
桂木 茯苓 白术 炙草 三棱 大腹绒 厚朴 苡米 木瓜 延胡 莪术 青陈皮 郁金 瓦楞子 姜渣 (癥瘕)
(案3)刘,左。脉来细涩无神,舌白满布,中脘痞瘕,发时作痛,痛甚则呕。此脾脏有亏,痰气湿浊交黏盘踞,病经二载,根株殊深。据云食入稍减,略停欲化,其痛复作,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法当扶土逐邪,缓缓磨涤,冀其渐得微效,方是吉征。
川朴 大腹皮子 瓜蒌皮 延胡 半夏 荜拨 青陈皮 茅术炭 苡仁 肉果仁 木香 鸡内金 陈香橼 茯苓 丝瓜络
又:前进温通苦降之属,病势稍缓,舌苔渐化,脉亦较前稍和,惟纳食不甚运健。此肝脾气弱使然也。法当寓消于补,以冀奏绩。
党参 白术 茯苓 半夏 姜皮 延胡 旋覆花猩绛五分同包 薤白头 高良姜 金果榄 九香虫 千张纸 临服冲白酒一小杯。(癥瘕)
(案4)郭,左。沉寒痼冷,积于胃脘,年久结块,时欲上撑作呕,隐隐而痛,脉细涩无力,是兼挟宿伤,壅塞脉道,气血为之失畅也。
西党参 制半夏 新会皮 枳壳 瓜蒌皮 薤白头 淡吴萸 制川朴 焦建曲 白茯苓 瓦楞子 沉香曲 制香附 小青皮 延胡 (癥瘕)
(案5)张,左。寒与气搏,积于下焦,以致左少腹结有瘕聚,近复气上冲痛,恶心作呕,曾服辛热温通之属,未得效验。刻诊脉细涩而数,乃寒邪化热之征。拟用平木顺气,择其芳香流利之品,先乃调治,俟其稍退,再商他法。
瓜蒌仁炒,打,五钱 薤白头一钱半 枳壳一钱 小青皮一钱半 桃仁三钱 延胡醋炒,一钱半 紫石英先煎,三钱 炙甘草五分 白茯苓一钱半 半夏曲一钱半 川郁金一钱半 川楝子炒,打,二钱 鸡槟榔一钱半 瓦楞子煅,二钱 归身酒,一钱半 两头尖绢包,二十一粒 竹二青盐水炒,一钱半 (癥瘕)
凌临灵方42
沈右三月 肝阴不足,气郁成瘕,攻逆脘闷,左脊痞痛,痛甚欲呕,脉右弦滑,治宜疏化。
金铃子 东白芍 左金丸 焦麦芽 延胡索 制香附 沉香曲 朱茯神 全当归 宣木瓜 小青皮 车前草 (瘕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
近又拟一消癥瘕兼通经闭方。用炒白术、天冬、生鸡内金等分,为细末。以治癥瘕坚结及月事不通,每服三钱,开水送下,日再服。若用山楂片三钱煎汤,冲化红蔗糖三钱,以之送药,更佳。因用之屡有效验,爰名为化瘀通经散。
鸡内金原饶有化瘀之力,能化瘀当即善消癥瘕。然向未尝单用之以奏效也。因所拟理冲汤中原有生鸡内金三钱,方后注云:若虚弱者,宜去三棱、莪术,将鸡内金改用四钱。鸡内金之消癥瘕,诚不让三棱、莪术矣。夫能消癥瘕,即能通月信,此原一定之理,然未经临证实验,不敢但凭理想确定也。后来津治杨氏女,因患瘰疬过服寒凉开散之药,伤其脾胃,以致食后胀满,不能消化,重用温补脾胃之剂,加生鸡内金二钱,以运化药力。后服数剂来更方,言病甚见愈,惟初服此药之夜,经即通下,隔前经期未旬日耳。因其病已见愈,闻此言未尝注意,更方中仍有生鸡内金二钱。又服数剂,来求更方,言病已全愈,惟一月之内,行经三次,后二次在服药之后,所来甚少,仍乞再为调治。愚恍悟此诚因用鸡内金之故。由此可确知鸡内金通经之力。因忆在奉时,曾治宋氏女,胃有瘀积作疼,方中重用生鸡内金,服数剂后,二便下血而愈。此固见鸡内金消瘀之力,实并见鸡内金通经之力也。总前后数案参观,鸡内金消瘀通经之力,洵①兼擅其长矣。此方中伍以白术者,恐脾胃虚弱,不任鸡内金之开通也。更辅以天冬者,恐阴虚有热,不受白术之温燥也。然鸡内金必须生用,方有效验,若炒熟用之则无效矣。(论女子癥瘕治法)
① 洵(xún):诚实,实在。
邑城西韩氏妇,年三十六岁,得产后癥瘕证。
病因 生产时恶露所下甚少,未尝介意,迟至半年遂成癥瘕。
证候 初因恶露下少,弥月①之后渐觉少腹胀满。因系农家,时当麦秋忙甚,未暇延医服药。又迟月余则胀而且疼,始服便方数次皆无效。后则疼处按之觉硬,始延医服药,诊治月余,其疼似减轻而硬处转见增大,月信自产后未见。诊其脉左部沉弦,右部沉涩,一息近五至。
① 弥月:满月。
诊断 按生理正规,产后两月,月信当见;有孩吃乳,至四月亦当见矣。今则已半载月信未见,因其产后未下之恶露,结癥瘕于冲任之间,后生之血遂不能下为月信,而尽附益于其上,俾其日有增长,是以积久而其硬处益大也。是当以消癥瘕之药消之,又当与补益之药并用,使之消癥瘕而不至有伤气化。
处方 生箭芪五钱 天花粉五钱 生怀山药五钱 三棱三钱 莪术三钱 当归三钱 白术二钱 知母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桃仁二钱,去皮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 将药连服六剂,腹已不疼,其硬处未消,按之觉软,且从前食量减少,至斯已复其旧。其脉亦较前舒畅,遂即原方为之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 生箭芪五钱 天花粉五钱 生怀山药四钱 三棱三钱 莪术三钱 怀牛膝三钱 野党参三钱 知母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生水蛭二钱,捣碎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连服十五六剂随时略有加减,忽下紫黑血块若干,病遂全愈。
说明 妇女癥瘕治愈者甚少,非其病之果难治也。《金匮》下瘀血汤,原可为治妇女癥瘕之主方。(产后癥瘕)
邻庄刘氏妇,年二十五岁,经血不行,结成癥瘕。
病因 处境不顺,心多抑郁,以致月信渐闭,结成癥瘕。
证候 癥瘕初结时,大如核桃,屡治不消,渐至经闭后则癥瘕浸长。三年之后大如复盂,按之甚硬。渐至饮食减少,寒热往来,咳嗽吐痰,身体羸弱,亦以为无可医治待时而已。后忽闻愚善治此证,求为诊视。其脉左右皆弦细无力,一息近六至。
诊断 此乃由经闭而积成癥瘕,由癥瘕而浸成虚劳之证也。此宜先注意治其虚劳,而以消癥瘕之品辅之。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生怀地黄五钱 玄参四钱 沙参四钱 生箭芪三钱 天冬三钱 三棱钱半 莪术钱半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 方中用三棱、莪术,非但以之消癥瘕也。诚以此证廉于饮食,方中鸡内金固能消食,而三棱、莪术与黄芪并用,更有开胃健脾之功。脾胃健壮,不但善消饮食,兼能运化药力使病速愈也。
复诊 将药连服六剂,寒热已愈,饮食加多,咳嗽吐痰亦大轻减。癥瘕虽未见消,然从前时或作疼今则不复疼矣。其脉亦较前颇有起色。拟再治以半补虚劳半消癥瘕之方。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生怀地黄八钱 生箭芪四钱 沙参四钱 生杭芍四钱 天冬四钱 三棱二钱 莪术二钱 桃仁二钱去皮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共煎一大盅,温服。
三诊 将药连服六剂,咳嗽吐痰皆愈。身形已渐强壮,脉象又较前有力,至数复常。至此虚劳已愈,无庸再治。其癥瘕虽未见消,而较前颇软。拟再专用药消之。
处方 生箭芪六钱 天花粉五钱 生怀山药五钱 三棱三钱 莪术三钱 怀牛膝三钱 潞党参三钱 知母三钱 桃仁二钱,去皮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生水蛭二钱,捣碎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连服十二剂,其瘀血忽然降下若干,紫黑成块,杂以脂膜,癥瘕全消。为其病积太久,恐未除根,俾日用山楂片两许,煮汤冲红蔗糖,当茶饮之以善其后。(血闭成癥瘕)
邵兰荪医案43
头蓬何 脘腹联痛有瘕,脉弦细,舌白、便溺涩。癥属重险,宜治防厥,候政之。六月二十三日。
瓜蒌皮五钱 川楝子三钱 郁李仁三钱 降香八分 薤白钱半 草蔻一钱 广郁金三钱 玫瑰花五朵 生香附三钱 通草钱半 炒延胡三钱
清煎,二帖。
又 脘痛未除,大便已通,脉弦细,舌腻,还宜防厥。呕逆,宜和肝胃为主,候正。六月二十五日。
仙半夏二钱 川楝子三钱 九香虫三钱 通草钱半 左金丸八分 制延胡二钱 五谷虫三钱,酒炒 玫瑰花五朵 厚朴一钱 草豆蔻一钱 降香八分
清煎,二帖。
介按:肝阳侮胃,气聚成瘕,而脘腹联痛,此因情怀忧郁,肝气无从宣泄。前后两方,系是泄厥阴以舒其用,和阳明以利其腑。药取苦味之降、辛气宣通之义。 (脘痛)
曹沧洲医案44
右 表热留恋,腹瘕攻逆作痛,大便溏,纳少神疲,脉软。劳乏积湿所致。
青蒿三钱五分 旋覆花三钱五分,包 沉香曲三钱 枳壳三钱五分 赤芍三钱五分 泽泻二钱 代赭石四钱,先煎 炙鸡金三钱 猪苓三钱五分 白蒺藜四钱 煅瓦楞粉一两,包 大腹皮三钱 陈麦柴三钱 鲜佛手三钱五分 (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右 肋瘕攻胀,昼夜无寐,脉弦。心肝不潜,气机上逆。非轻证也,勿忽。
醋炒香附三钱五分 煅瓦楞壳一两,先煎 火麻仁八钱 夜交藤五钱 金铃子三钱五分,炒 朱茯神四钱 北秫米四钱 鸡内金三钱,炙去垢 延胡索三钱五分,炒 竹茹二钱 宋半夏三钱五分 紫贝齿一两,生,先煎 (肝脾门)
右 瘕攻不定,作痛腹酸,得食运迟。
旋覆花三钱五分,绢包 宋半夏三钱五分 九香虫①一钱,焙 扁豆衣三钱 煅瓦楞粉一两,绢包 金铃子三钱,炒 川断三钱,盐水炒 淮山药一钱,炒黄 青皮一钱 川杜仲一钱,盐水炒 带皮苓五钱 炒谷芽五钱,包 (肝脾门)
① 九香虫: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全虫,功能理气止痛、温中助阳。
右 脉弦,瘕攻作痛,治在肝脾。
旋覆花三钱五分,绢包 大腹皮三钱,洗 川楝子三钱五分,盐水炒 白芍三钱五分 煅瓦楞粉一两,绢包 炙鸡金三钱,去垢 九香虫五分,焙 淡吴萸二分,盐水炒 台乌药三钱五分 五灵脂三钱五分,醋炒 车前子三钱,炒,绢包 炒谷芽五钱 (肝脾门)
右 肝气结瘕上逆,甚则痛不能食。宜下气疏中。
旋覆花三钱五分,包 煅瓦楞壳一两,先煎 陈皮一钱 泽泻三钱 代赭石五钱,煅,先煎 左金丸一钱,吞服 法半夏一钱 陈佛手三钱五分 沉香片三分 枳壳一钱 茯苓四钱 台乌药三钱五分 绿萼梅一钱,绢包 (肝脾门)
右 近日少腹瘕胀稍松,其气移至中脘,胃不醒,脉软弦。三阴同病,非温通疏泄不可。
上肉桂三分,去粗皮为净末 上沉香三分,二味饭为细丸吞服 归身三钱五分,小茴香七分同炒 淡吴萸三分,盐水炒 杜仲二钱,盐水炒 紫石英六钱,煅,先煎 炙鸡金三钱,去垢 九香虫一钱,焙 春砂末五分,冲,煅 瓦楞粉一两,包 法半夏三钱五分 车前子四钱,包,后下 陈佛手三钱五分 炒谷芽五钱,绢包
第二方:前方服至脘腹松快,再以此方调理。
归身三钱五分,小茴香七分同炒 橘红一钱 金毛脊三钱,炙,去毛 六曲三钱 紫石英五钱,煅,先煎 制半夏三钱五分 杜仲三钱五分,盐水炒 炙鸡金三钱,去垢 淡吴萸三分,盐水炒 川断三钱,盐水炒 煅瓦楞粉一两,包 广木香七分 炒谷芽五钱,绢包 (肝脾门)
左 音闪稍亮,脘瘕仍伏。宜下气疏中。
苏叶三钱五分 沉香曲三钱,绢包 台乌药三钱五分 淡吴萸二分,盐水炒 白杏仁四钱,去尖 炙鸡金三钱,去垢 大腹皮三钱,洗 陈佛手三钱五分 象贝四钱,去心 楂炭三钱五分 煅瓦楞粉一两,包 小茴香五分 (肝脾门)
右 瘕逆攻撑,不时作痛,夜来自汗,足肿。病道深远,不易速松。
苏梗三钱五分 旋覆花三钱五分,包 沉香曲三钱,包 茯苓四钱 制香附三钱五分 煅瓦楞粉一两,包 大腹皮三钱五分,洗 通草一钱 金铃子三钱五分,炒 小青皮一钱 浮小麦四钱,包 小温中丸三钱,绢包 (肝脾门)
右 肝病积久,下汲肾水,水虚不能养木,木乘中土,脘次筑紧,痰多瘕逆撑胀,脉细软,大便燥结,遍体不适。病根深远,理之不易。
上官桂三分,去粗皮为净末 上沉香三分,研净末,二味饭为丸吞服 旋覆花三钱五分,绢包 橘红一钱 炙鸡金四钱,去垢 代赭石四钱,煅,先煎 宋半夏三钱五分 大腹皮三钱,洗 淡吴萸三分,盐水炒 白芥子七分 茯苓四钱 五仁丸五钱,绢包 (肝脾门)
左 腹右结瘕,作痛攻逆,神疲,脉软弦,右部尤软,两足肿。拟和肝脾,利湿热,以防腹大成膨。
旋覆花三钱五分,包 炙鸡金三钱,去垢 五加皮三钱 漂白术三钱五分 枳壳一钱,同炒 代赭石四钱,煅,先煎 大腹皮三钱,洗 猪苓三钱五分 广木香一钱 煅瓦楞粉一两,包 沉香曲三钱,包 泽泻三钱 炒谷芽五钱,包 (肝脾门)
左 脘瘕,攻逆作痛,须循序消散之,勿求速效也。
旋覆花包 六曲 延胡索 橘白 瓦楞壳 乌药 炙鸡金 宋半夏 沉香片 金铃子 炒谷芽 (肝脾门)
右 曾患表证,兹腹中宿患瘕作痛,脉微数。拟疏肝和脾主之。
旋覆花三钱五分,包 川楝子二钱,小茴香同炒三分 台乌药三钱五分,切 赤苓三钱 煅瓦楞粉一两,包 延胡索三钱五分,醋炒 炙鸡金三钱,去垢 泽泻三钱 大腹皮三钱,洗 五灵脂三钱五分,醋炒 赤芍三钱五分 (肝脾门)
右 左胁肋下结瘕,顶心脘,食下恶心,脉不畅。宜治肝胃。
旋覆花三钱五分,绢包 煅瓦楞粉一两,包 法半夏三钱五分 川楝子三钱五分,炒 代赭石一钱,先煎 橘红一钱 六曲四钱 泽泻三钱 生熟谷芽各五钱,包 (肝脾门)
右 腹瘕攻逆,面黄,脉濡。治在肝脾。
旋覆花三钱五分,包 代赭石四钱,煅,先煎 炙鸡金四钱,去垢 猪苓三钱五分 煅瓦楞粉一两,绢包 橘红一钱 大腹皮三钱,洗 泽泻三钱 沉香片四分 宋半夏三钱五分 赤苓三钱 五加皮三钱 陈麦柴三钱 (肝脾门)
右 血分不足,肝亢有余,腹中渐成瘕聚,上下无定。气分不充。拟先疏畅气化,以和肝脾。
四制香附三钱五分 枳壳三钱五分 大腹皮三钱,洗 茯苓四钱 陈皮一钱 煅瓦楞粉一两,包 陈佛手三钱五分 泽泻三钱 宋半夏三钱五分 台乌药三钱五分 丹参三钱 炙鸡金三钱 炒香谷芽五钱,绢包 (肝脾门)
右 素体阴虚肝旺,复加畏于服药,致表邪逗留,背寒灼热,头重胸闷,脉小弦数,舌糙白。口干,纳呆,少寐,大便燥结不畅,小溲热,少腹瘕气撑胀。《经》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邪不去,虚更甚。拟先去其邪,稍参其本,候高明政之。
归身二钱,炒 宋半夏三钱五分 石决明一两五钱,煅,先煎 赤芍三钱 象贝四钱,去心 连翘三钱 青蒿二钱 枳壳三钱五分 朱茯神四钱 淡芩三钱五分,炒 竹茹三钱 车前子四钱,包省头草①三钱五分 煅瓦楞粉一两五钱,包 (肝脾门)
① 省头草:江浙地区使用的是豆科植物草木梅的全草,而不是菊科植物佩兰,功能去暑化湿和中。
汪 经:少腹宿瘕,近胸升窒,经至腹胀,骨酸,脉软。宜气营两治。
归身二钱 旋覆花三钱五分,包 川石斛四钱 鳖甲胶三钱五分,海蛤粉炒 赤芍三钱 代赭石五钱,先煎 竹茹三钱五分 丹皮三钱五分 丹参三钱 煅瓦楞粉一两,包 白蒺藜四钱 绿萼梅一钱 (经产门)
上池医案45
阴疟之邪未尽,鬲闷结痞,瘕气上攻,延久恐成䐜胀。
砂仁壳 枳壳 大腹皮 厚朴 萝卜子 木香 滑石 香附
孤鹤医案46
脾胃中虚,血多气少,土不培木,肝邪郁滞,结瘕少腹,发则上升,胀而兼痛,犯胃则呕,味多带酸,脉濡涩不弦。当用温疏。又发时腰脊酸楚,此产后失调,兼涉奇脉。当于平时调补。
於术一钱半 归尾一钱半 干姜五分 吴萸三分 柴胡七分 延胡索二钱 玫瑰花二朵 香附三钱 茯苓三钱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半 郁金一钱 小川芎一钱 佛手五分 (女科)
江泽之医案47
(案1)肝气结瘕,聚于少腹,状如鹅卵。夹冲脉之气上冲,则胸脘胀闷,谷食亦难下顺,脉弦而带滑。虑其浊阴凝互,有单腹胀之虞。
当归 金铃 元胡 赤苓 琥珀 两头尖 白芍 橘皮络 牡蛎 山栀 蓝根
(案2)血瘀攻痛,上逆作呕。此拟两和肝脾法为治,戒怒远烦为要。
橘皮 金铃子 茯苓 附子 川朴 乌药 延胡索 白芍 木香 佛手
(案3)脘中气结成痞,少腹血聚成瘕。从产所致脾伤,肿胀时轻时重,两脉弦涩,虑其增剧生变。
金铃子 於术 丹参 赤苓 香橼皮 延胡索 枳壳 二丑 半夏 白蔻仁 五灵脂 青皮 香附
(案4)血瘕
当归 赤芍 三棱 香附 干漆炭 丹参 牛膝 莪术 琥珀 头尖 (十六、癥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