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古代肿瘤名论名方名案
- 柴可群主编
- 29660字
- 2022-04-24 11:10:42
名方
*人参汤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胃虚反食,下喉便吐方。
人参一两 泽泻 甘草 桂心各二两 橘皮 干姜各三两 茯苓四两 大黄六两 青竹茹五两
上九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一服七合,日三夜一。已利者,去大黄。
*茯苓泽泻汤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而渴方。
茯苓 泽泻 半夏各四两 桂心 甘草各三两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方入生姜四两。
*止吐汤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胃反,吐逆不消食,吐不止方。
人参 泽泻 桂心各二两 茯苓四两 橘皮 甘草 黄芪各三两 大黄一两半 生姜八两 半夏一升 麦门冬三升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二合,一服八合,日三夜一。羸人六合,已利去大黄。
*橘皮止吐汤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胃反朝食暮吐,食讫,腹中刺痛,此由久冷方。
橘皮三两 甘草 朴皮 茯苓 桂心 细辛 杏仁 竹皮各二两 槟榔十枚 前胡八两 生姜五两 人参一两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有甘皮二两。
又方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橘皮三两 白术 人参各二两 蜀椒一百二十粒 桂心一两 薤白一握
上六味㕮咀,以水二升,渍一宿,内羊肚中缝合,以三升水煮,水尽出之决破,去滓,分三服。
*反胃汤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大验方。
前胡 生姜各四两 阿胶一两 大麻仁五合 橘皮三两 桂心三寸 甘草五寸 大枣十枚吴茱萸四合
上九味㕮咀,以水三升,酒二升,煮取一升七合,分二服。
*华佗胃反丸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华佗治胃反。胃反为病,朝食暮吐,心下坚如杯升,往来寒热,吐逆不下食,此为关上寒澼所作,将成肺痿,治之之方。
真珠 雄黄 丹砂各三两 朴硝五两 干姜十累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若小烦者,饮水即解,然无所忌,神良无比。一方用桂心一两。
大半夏汤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即呕吐方。
半夏三升 白蜜 白术各一升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和蜜扬之二三百下,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二根汤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气方。
芦根 茅根各二两,细切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得下良。
*粟米丸
【文献出处】
《寿域神方》
【原文摘录】
治一切翻胃,不问新久、冷热二证,并效如神。捣粟米作粉,水丸,如梧桐子大,七枚,烂煮,内醋中,细嚼咽之,得下便好。
*甘桂散
【文献出处】
《千金月令》
【原文摘录】
主翻胃不下食方。
甘草一分,炙 桂心三分
上捣筛为末,酒服方寸匕,三服。
*青羊肝方
【文献出处】
《千金月令》
【原文摘录
】 取青羊肝,勿洗,切吞,以淡姜下。
*干柿方
【文献出处】
《海上仙方》
【原文摘录】
若人翻胃病,干柿两三枚,捣匀和酒服,效验不须疑。
白豆蔻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白豆蔻半两,去皮 枇杷叶一分,拭去毛,炙微黄 诃黎勒皮三分 前胡一两,去芦头 人参三分,去芦头 槟榔一两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三分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反胃呕哕方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脏腑久积虚冷,反胃呕哕,宜服此方。
白矾二两 黄丹二两 硫黄一两
上先将白矾、黄丹入于甘锅内,以炭火半秤烧通赤,任火自消,取出,于湿地出火毒两日,入硫黄同细研为末,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
猬皮方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哕,不下食,宜服此方。
猬皮一两,炙令焦黄 人参一两,去芦头 白茯苓一两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生干地黄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温生姜汤下二十丸。
半夏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哕吐食,渴欲饮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白茯苓二两 泽泻一两 桂心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麦门冬二两,去心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麦门冬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哕吐食,烦热。
麦门冬半两,去心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白茯苓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枇杷叶一分,拭去毛,炙微黄 人参三分,去芦头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枳实方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哕吐食及噎闷方。
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人参三分,去芦头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吴茱萸一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肉豆蔻方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哕吐食,宜服此方。
肉豆蔻半两,去壳 胡椒一两 荜拨一两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入牛乳半合,不计时候温服。
大腹皮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哕,全不住食。
大腹皮一两,锉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人参一两,去芦头 桂心三分 白术一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人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枇杷叶方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哕不止,胸膈闷,宜服此方。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 前胡一两,去芦头 桂心半两 槟榔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人参三分,去芦头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丁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哕不止。
丁香一两 人参二两,去芦头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干枣叶一两 藿香半两 丁香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即去生姜,不计时候,和滓热服。
胡椒方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哕吐食,数日不定,宜服此方。
胡椒三分,末 生姜一两,微煨,切
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三服。
附子方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患痼冷反胃,呕哕不下食方。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 生姜汁一升半,入水二合
上切附子如豆许大,入姜汁中,煎令汁尽,更入蜜一合,捣一千杵,丸如梧子大,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
*补膏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病吐后补方。
白术五两,杵罗为末, 生姜五斤,捣绞取汁五升,入酒一升
上件药汁,下白术,以慢火煎去半,入白蜜二合,酥二两,更煎如稀饧,泻于银器中凝定,每日空腹,以清酒调下半匙,服之一月,百病除愈。
赤石脂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病,吐后令永瘥。
赤石脂一斤,好腻无砂者
上捣罗研,以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生姜汤下十丸,加至二十丸。一云:水飞,丸如绿豆大,令干,以布揩①令光净,空腹津吞十丸。仍先以巴豆一枚去皮,勿令破,津吞之后服药。
① 揩(kāi):擦,抹。
*黄白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逆方。
硫黄一两 白矾一两
上二味,于铫子内炼过,入朱砂一分,同研如面,以面糊和丸,如小豆大,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五丸。
*人参粥
【文献出处】
《卫生十全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不问久近皆效。
好人参一两,薄切片,以水一升,煎取三合 生姜自然汁一合 乌鸡子一枚,去黄不用 薤白一握,细切
上先熟煮粟米粥,令稀稠得所,却以鸡子白、薤白乘滚打入粥内,搅匀,却暖姜参汤相和,更打匀,顿服之,不拘时,未定再服。如思饮食,且以此粥与之。
*针砂丸
【文献出处】
《卫生十全方》
【原文摘录】
治男女久患冷痃翻胃,口吐清水,遍身虚肿,胸腹胀满,上气喘急,及冷气筑心,面色萎黄,不进饮食。
真针砂一斤,先淘去赤水令清了,却以米醋煮砂红色 苍术半斤,炒赤 陈皮去白 干姜炮。各五两
上为末,以蒸饼糊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送下三十丸。妇人醋汤下。忌生冷毒物。
*丁香方
【文献出处】
《卫生十全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朝食暮吐。丁香十四粒,嚼细,其甘蔗自然汁半盏咽下,只以此汁解,少姜汁同服至一盏亦佳,日二服,食前。
人参汤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
人参一两,细切,以水一升,火煎取三合 鸡子白三枚 薤白三七茎,切 粟米粥一大合
上以鸡子白、薤白、粟米粥三味,调搅,然后暖人参汤相和,顿服,未定,更准前服。出传信方。唐李直方舍人①任韶州刺史,病反胃,服诸药无效,用此立验。
① 舍人:亲信或门客的通称。
煨姜丸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哕吐食,数日不定。
丁香一两 大附子 肉豆蔻去壳 木香 青橘皮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末,煮枣肉为丸,如豌豆大,每服用生姜一块,批开,纳药三丸,湿纸裹煨熟,烂嚼,盐汤咽下。
正胃散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翻吐呕逆,药食俱不下结肠,三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之疾。全州大智禅师进方云,臣得自异人传授,十痊八九。
白水牛喉一条,去两头节并筋膜、脂、肉,节节取下,如阿胶片。黑牛不可用,须就宰牛人买下修事了,临病时旋炙修合
上喉节,用好米醋一大盏浸,频翻令匀,微火炙干,再蘸再炙,醋尽为度,存性,不得见太阳火,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前用陈米饮调下,轻者一服见效。
《良方》:如偶遇有白水牛喉,收取一条,去两头节并筋膜、脂、肉,节又取下,如阿胶片,用好米醋一大盏浸,频翻动,浸令匀,微火炙干,淬醋炙干,再炙再淬,醋干为度,候干为末,不见太阳火,研为细末,用厚纸包收,或遇阴湿时月,连纸包于微火上温温焙之,再收。如有此疾,每服一盏,食前陈米饮调下,轻者一服立效。切不可专意杀牛取喉,决然不效,非惟无益于病,徒尔有害于物,且受杀牛之报。收方君子,见药预收,以济人病。
大效散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大效散:罗大丞方。
田螺壳 黄蚬壳二件,不以多少,久在泥土中多年陈者尤佳,各处烧成白灰
上每剂用白梅肉四两,田螺壳灰二两,黄蚬壳灰一两,同搜拌令匀,作团,用砂合子盛,盖了泥固缝发顶,火煅令焦黑存性,取出碾细,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陈米饮亦得。如无合子,只用建盏两只相合,依前法烧,食前服。凡人觉心腹疼痛,即翻胃先兆,此药亦能治之。
单方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单方。
灶中土用十余年者
上为细末,米饮调下三二钱许。
安脾散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吐食,及吃食咽酸,日吐黄水,曾经诸方不瘥者,服之神效。
高良姜一两,以百年壁上土三二合,敲碎,用水二盏煮干,薄切成片 南木香 草果面裹煨,去壳 胡椒 白茯苓 白术 丁香怀干 人参去芦 陈橘皮汤浸,去穰。已上各半两 甘草一两半,炙
上同为细末,每服二大钱,空心,食前米饮入盐点服,盐酒亦得。顷者,甲申之春,以事至临安,寓止朱家桥詹翁店,詹翁年六十余,苦翻胃,危殆,已治棺在床侧,适予有宣司之辟,往别而去,其詹翁已不能言。及十一月,自淮上归,过其门,意此翁已不存,为之惨然,方访问间,而此翁已出迎揖,见其颜色极红润,甚惊异之,问其所以,乃云:官人是日离去,即有一州官来歇,得药数服,遂无事,其后授得此方,昨以此在建康①医朱机宜新妇,及近日医圆通观维那②,皆作效。詹承宗书。
① 建康: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
② 维那:寺院中的纲领职事。
*半夏丸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及不快饮食。杨叔子知府传。
半夏汤洗十遍 胡椒
上等分,为细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
*得效丸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及脾间诸疾,腹痛泄泻等。圆通维那可观传,渠曾亲得效。
皱面地葱花即火杴草花也
上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枣合丸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虚冷,干呕恶心,呕吐涎沫,全不思食,十膈五噎,并皆治之。
丁香半两 半夏曲一两 胡椒二钱 干姜二钱,炮 木香二钱
上为细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用大枣一枚,去核,入药在内,用湿纸裹枣,煨令香熟,去纸,细嚼,温生姜汤送下,空心食前。
*松节方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葛丞相传。
松节
上锉碎,酒煎服之。
六丁丸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如神。姜尧章传。
五灵脂五钱重 生辰砂一钱重,《得效方》一分 母丁香一两,不见火
上捣罗为细末,入黄狗胆,粽子尖为丸,如鸡头大,姜汤、米饮下,每服一丸,三十年病,三两丸止。此即《本事方》香灵丸,只用丁香,及分两不同。母丁香即丁香也,沈存中《笔谈》言之甚详。
胡椒方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呕吐,无为徐医。
胡椒二十一粒 丁香十四粒 半夏七个,汤洗去滑
上同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丸,如大鸡头大,每用一丸,以干枣一枚,擘破去核,入药在内,以湿纸裹煨熟,放温,以米饮汤烂嚼送下。
小木香散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全不下饮食,开胃和气。
胡椒二十一粒 木香一小块,《总录》一分,锉 糯米一撮
上三味,同炒至米熟为度,杵为末,分作两服,每用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庚戌年乳媪病,得上三方而愈。
白术散
【文献出处】
《普济本事方》
【原文摘录】
食后多吐,欲作翻胃。
泽泻 白术 茯苓去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汤调温服。
安中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远年日近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攻刺腹胁,恶心呕逆,面黄肌瘦,四肢倦怠。又治妇人血气刺痛,小腹连腰攻注重痛,并能治之。
玄胡索去皮 良姜炒 干姜炮 茴香炒 肉桂各五两 牡蛎煅,四两 甘草炒,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妇人淡醋汤调服。如不饮酒者,用盐汤点下,并不拘时。
白术六一汤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不和,心腹痞闷,胁肋䐜胀,口苦无味,呕哕恶心,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肠虚自利,肌体瘦弱,膈气翻胃。
白术去芦,六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或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育神温胃,逐湿消痰,不以四时,并宜服之。
参苓壮脾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反胃吐食,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及中焦痞,不任攻击,脏腑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饮食,及久病泄痢,肠胃虚滑,并宜服之。
人参 白术 茯苓去皮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缩砂去皮 干姜 胡椒 麦糵微炒 神曲 山药 白扁豆炒
上件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白汤送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常服育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丁香脾积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丈夫、妇人、小儿诸般食伤积聚,胸膈胀满,心腹膨胀,噫气吞酸,宿食不化,脾疼翻胃。妇人血气刺痛,并宜服之。
丁香 木香各半两 皂荚三大枚,烧存性 青橘皮洗,一两 莪术三两 三棱二两 高良姜二两。以上同用米醋一升,于瓷瓶内煮干,莪荗、三棱、良姜,并乘热切碎,同焙干 巴豆去壳,半两
上入百草霜三匙,同碾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仁大,每服五丸、七丸至十五、二十丸止。食伤,随物下;脾积气,陈橘皮汤下;口吐酸水,淡姜汤下;翻吐,藿香甘草汤下;丈夫小肠气,炒茴香酒下;妇人血气刺痛,淡醋汤下;呕逆,菖蒲汤下;小儿疳气,使君子汤下。更量虚实加减。如欲宣转,可加丸数,五更初,冷茶清下,利三五行后,以白粥补之。孕妇不得服。
丁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醋吞酸,胁肋刺痛,胸膈痞闷,或反胃恶心,食饮不下,气上冲胸,痞噎不通,及食癥酒癖,血瘕气块,时发刺痛,全不思食,并治之。常服消饮食,行滞气。
猪牙皂角去皮,炙焦黑,为细末 好墨烧,醋淬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 丁香 木香各一两干漆碎,炒令烟尽,为细末 黑牵牛炒,为细末 川大黄别为细末 蓬莪术炮,捣碎 京三棱炮,捣碎 硇砂别研 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 青皮去白,三两 巴豆霜先用醋煎硇砂令热,下巴豆霜,煎三两沸,下大黄末熬膏,一钱半
上以大黄、硇砂、巴豆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两丸,茶酒任下。如要取化癥瘕癖块,用生姜汤下七丸,并食后、临卧服之。
平胃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 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 甘草炒,三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人参丁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大人、小儿呕吐不已,粥饮汤药不下。凡呕吐之病,皆因三焦不调,脾胃虚弱,冷热失和,邪正相干,清浊不分,阴阳错乱,停痰留饮,不能运化,胸膈痞满,呕逆恶心,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噫醋吞酸,不思饮食,渐至羸瘦。及疗女人妊娠阻病,心中烦愦,头目眩重,憎闻食气,呕吐烦闷,颠倒不安,四肢困弱,不自胜持,多卧少起。又治久病羸弱,脾胃虚极,中满呕逆,全不入食,并宜服之。
白芍药半斤 当归去芦 丁香 丁皮 肉桂去粗皮 蓬莪荗 人参各二两 干姜炮 茯苓去皮 香附炒 白术 甘草炒 山药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温服。小儿二岁可服半钱,水五分盏,生姜一片,同煎四分以下温服,更宜量岁数加减与之。常服和脾胃,进饮食。
三棱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酒食所伤,胸膈不快,腹胁胀满,呕吐酸水,翻胃脾疼,及食积气块,攻刺腹胁,不思饮食,日渐羸瘦。又治年高气弱,三焦痞塞,常觉妨闷,并宜服之。
蓬莪术煨 益智仁 京三棱煨,切 青皮去白。各二两 白茯苓焙,四两 甘草,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水一大盏,枣一枚擘破,盐少许,同煎至半盏,温服,不拘时候。常服宽胸利膈,消酒食,和胃。
烧脾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虚弱,久寒积冷,心气脾痛,冷痰翻胃,脐腹刺痛,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及疗妇人血气攻刺,腹胁撮痛,服之立效。
赤芍药 干姜炮。各六两半 良姜油炒,十两 甘草炙,四两
上为末,每服二大钱,白汤点下,不拘时候。
温中良姜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温脾胃,顺三焦。治寒痰聚结,气壅不通,食即辄吐,咽膈噎闷,两胁肋㽲刺,呕吐哕逆,噫醋恶心,中满短气,噎闻食臭,及疗留饮肠鸣,湿泄、冷泻,注下不止。常服健脾胃,美饮食,辟寒邪,养正气。
高良姜炒,四斤 干姜炮 白术各二斤四两 肉桂去粗皮,二十八两 甘草,一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二丸,每服一丸,细嚼,生姜橘皮汤,米饮亦得,空心,食前。
小理中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三脘气弱,中焦积寒,脾虚不磨,饮食迟化,吃物频伤,胸膈满闷,胁肋㽲刺,呕吐哕逆,噫醋恶心,腹胀肠鸣,心腹疼痛,噎塞膈气,翻胃吐食,饮食减少。
红豆 莪术煨,乘热碎捣 缩砂仁各一两 草豆蔻煨 青皮去白瓤 陈皮去白 干姜炮 京三棱煨,乘热碎捣 肉桂去粗皮。各二两 良姜 牵牛炒香熟。各三两 阿魏醋化,去沙石,研,三两
上为末,水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粒,生姜橘皮汤下,温汤亦得,不拘时。此药无利性,不损气,脾胃偏虚寒者最宜服。
新法半夏汤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水,噫气吞酸,中酒吐酒,哕逆恶心,头痛烦渴,倦怠嗜卧,不思饮食。
陈皮去白 神曲炒。各四两 草果煨,去皮 半夏曲炒。各二两三钱 干姜炮,四两 丁皮 木香 白茯苓各七钱半 甘草四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盐汤点服,不拘时候。常服温中破痰,开胃健脾,消酒进食。
养脾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虚冷,心腹绞痛,胸膈满闷,胁肋虚胀,呕逆恶心,噫气吞酸,泄泻肠鸣,米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大麦糵炒 白茯苓去皮 人参去芦。各一斤 干姜炮 缩砂去皮。各二斤 白术半斤 甘草锉,,一斤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八丸,每服一丸,细嚼,生姜汤送下,食前服。此药养胃进食。
俞山人降气汤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实喘满,咽干不利,烦渴引饮,头目昏眩,腰脚无力,四肢倦怠,咳嗽。兼治风湿脚气。
前胡 五加皮姜汁涂,炙 厚朴姜浸一宿,炒 黄芪去芦 当归 紫苏子微炒 甘草炙 肉桂不见火 人参 附子炮,去尖 羌活 桔梗炒。各半两
上十五味,同作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紫苏三叶,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
橘皮汤
【文献出处】
《直指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呕吐。
真橘皮用日照西方壁土炒香,取橘皮为末
上每二钱,姜、枣略煎服。
莲子散
【文献出处】
《直指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
石莲肉为末,入些肉豆蔻末,米汤乘热调服。二方患痢禁口通用。
温胃散
【文献出处】
《直指方》
【原文摘录】
治久冷翻胃。
真附子一个,生,去皮脐,分作四块,生姜半斤,水一大碗,慢火同煮至水尽,取附子切,焙
上为末,每一钱,空心,温米汤调下。
附子散
【文献出处】
《朱氏集验方》
【原文摘录】
治虚弱翻胃。
大黑附子一枚,作两截,中心各剜小孔,入丁香四十九粒,塞满,以竹针插合,置砖上,炭火熁四围,淬生姜自然汁半碗,再熁再淬,以尽为度,去皮切,焙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半,粟米一捻,北枣二个煎,食前服。
*丁附散
【文献出处】
《朱氏集验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方。
大附子一枚,切去盖,刳中使净,丁香四十九粒,以盖覆之,线缚,著置银石器中,浸以生姜自然汁,及盖而止,慢火煮干为度
上为细末,一钱匕糁舌上,漱津下。若烦渴,则徐食糜粥。忌油腻、生冷。淳熙元年冬,㑻侄自鄱阳往四明过婺州义坞,晚泊逆旅,倏有野服者,坐于傍,扣其何人?曰:邑医孙道,攻疗眼疾。㑻与之语。孙曰:君贵家子弟,必藏好方,畀我一二,或可以为人起疾。㑻素秘翻胃方,即口授之,孙喜书之于册。未几,州钤辖苦此疾,危甚,孙为拯治,用此方数服愈。
*经验方
【文献出处】
《朱氏集验方》
【原文摘录】
驴尿治翻胃方:《外台》载云:昔幼年经患此疾,每食饼及羹粥等,须臾吐出,正观中许奉御兄弟及柴蒋等,时称名医,奉敕令治,罄竭其术。竟不能疗,渐至羸惫,死在朝夕。忽一卫士云:服驴小便极验。日服二合,后食,惟吐一半,晡食又服二合,人定时食粥,吐即便定,迄至今日午时奏之,大内五六人患翻胃同服,一时俱瘥。此药稍有毒,服时不过多,盛取及热服二合,病深七日来服之良验。
姜桂汤
【文献出处】
《朱氏集验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呕吐立效。
白姜炮 红豆 肉桂 丁香 粉草① 缩砂仁炒 败姜用灶心土炒
① 粉草:即甘草。
上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生姜自然汁一分,沸汤调下。
*翻胃散
【文献出处】
《朱氏集验方》
【原文摘录】
翻胃呕吐方。
山矾叶①不以多少,炒黄用 黑小豆炒香 田螺壳火煅
① 山矾叶:为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山矾的叶,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之功效。
上为末,或酒或熟水调二三钱,服之立止。
附子五苓散
【文献出处】
《朱氏集验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吐食。
大附子一只,取空,入五苓散在内,炮熟
上为细末,用姜汤下。何元寿方。
十膈散
【文献出处】
《朱氏集验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呕吐。
老姜二大拇指大,剜空中间,以子母丁香二粒在内,合住,以湿纸煨
上以十膈散,嚼生姜、丁香同下。萧纯仲方。
入药灵砂
【文献出处】
《严氏济生续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呕吐,食饮不下。
灵砂末一两 丁香末 木香末 胡椒末各半钱
上件和匀,煮枣圈肉杵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粒,生姜、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丁附散
【文献出处】
《严氏济生续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吐逆,粥药不下者。
大附子一只
上坐于砖上,四面著火,渐渐逼热,淬入生姜自然汁中,浸一霎时,再用火逼,再淬,约尽姜汁半碗为度,削去皮,焙干为末,入丁香末二钱和匀,每服二钱,水一盏,粟米少许,煎至七分,摅去粟米,带温服之,不拘时候。
太仓丸
【文献出处】
《严氏济生续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翻胃不食,亦宜服之。
陈仓米一升,用黄土炒米熟,去土不用 白豆蔻仁二两 丁香一两 缩砂仁二两
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法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用淡姜汤送下。
沉香透膈丸
【文献出处】
《修月鲁般经后录》
【原文摘录】
治翻胃吐食,一切膈气,噎食,并皆治之。
丁香 沉香 木香各一两 粉霜半两 硇砂三钱 巴豆大者四十丸,去油,用霜 麝香一钱 朱砂五钱 人信五钱,用锡炒,去锡不用
上为末,酒糊丸粟米大,每服一十丸,冷姜汤送下,三五服不效,则难治矣。
水煮沉香丸
【文献出处】
《修月鲁般经后录》
【原文摘录】
治呕噎。讳本心传效。
陈皮一两 青皮五钱 枳实五钱 香附五钱 半夏五钱 巴豆去壳,五钱 沉香五钱,劈碎
上各味不锉,同煎至干,再添水煮,如此三遍取出,去巴豆,用面糊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好酒下,或姜汤亦可,不拘时,病发方可服。
千转丹
【文献出处】
《修月鲁般经后录》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食等病。
牛涎半斤 好蜜半斤 木鳖子三十介①,去油皮
① 介:通“个”。
上为细末,牛涎、蜜一处,于银器内慢火熬,用槐条七根搅之,煨干为度,每和白粥两匙,日进三服。
桂苓散
【文献出处】
《世医得效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发渴。
半夏四钱 桂心 甘草各三钱 赤茯苓四钱 泽泻四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生姜煎服。
粉灵砂
【文献出处】
《世医得效方》
【原文摘录】
治脾疼翻胃。
灵砂一两 蚌粉同炒略变色,二两 丁香 胡椒各四十九粒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半夏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翻胃,煨生姜汤吞下;虚人脾痛,炒盐汤下。
香牛饮
【文献出处】
《世医得效方》
【原文摘录】
治哽噎、翻胃、吐食,神效。先以羯①牛用绳挂开牛口,以净布巾抹令口舌净,却拖牛舌出来,候有涎出,以碗盛之,每服用八分盏为一服,研好麝香末一捻打匀,却以银盏荡令温,先以绢帛束缚中脘胃口,令极紧,候气喘,乘热解开,随气喘一二口便服,药时先对病人说煮白粥恼烦之,并煎丁香汁和粥,服药罢,随与粥吃。
① 羯(jié):阉割。
盐滚丸
【文献出处】
《世医得效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膈气。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缩砂 青皮 陈皮 胡椒 荜拨 沉香各半两
上为末,以大蒜瓣子不拘多少,每瓣作二瓣,入去壳巴豆一粒,用饼药调面裹蒜片,慢火煨熟,去巴豆及面,只将蒜研成膏,将前项药末一半搜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于盐内滚过,萝卜汤调前药末二钱吞下,神效。
又方
【文献出处】
《世医得效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
真蚌粉
上每服二钱,姜汁、米饮调下。
*大黄甘草汤
【文献出处】
《肘后备急方》
【原文摘录】
治人胃反不受食,食毕辄吐出方。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水二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之。
大半夏汤
【文献出处】
《肘后备急方》
【原文摘录】
张仲景方治反胃呕吐。
半夏三升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以水一斗二升,煎扬之一百二十遍,煮下三升半,温服一升,日再。亦治膈间痰饮。
翻胃散
【文献出处】
《肘后备急方》
【原文摘录】
《经验方》治呕逆。
大附子一个,生姜一斤,细锉,煮研如面糊,米饮下之。
*粟米丸
【文献出处】
《肘后备急方》
【原文摘录】
《食医心镜》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
粟米半升,杵细,水和丸,如梧子大,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
*二汁饮
【文献出处】
《肘后备急方》
【原文摘录】
《梅师方》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
以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二味相和,分为三服。
翻胃方
【文献出处】
《澹寮方》
【原文摘录】
翻胃方。
大附子一枚,钻穴,入丁香以多为妙,面裹煨熟
上为细末,米饮调服,如汤饮不过膈者,煨姜钱蘸嚼下。一方以生姜入丁香,如前制。一方以干姜钻穴,入丁香,尤易作末。仓卒呕甚者,可用《类编》载一翻胃方:用大附子一枚,去其盖,刳中使空,纳丁香四十九粒,复以元盖覆之,线缚定,置银石器中,浸以生姜自然汁,及盖为度,慢火煮干,细末,一钱匕,掺舌上漱津咽下。若烦渴,则徐食糜粥。忌生冷、油腻。
生姜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胃反,吐逆不止,心膈不利,饮食减少。
生姜切,炒,三两 蓬莪荗锉,炒,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 甘草锉,炒。各二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藿香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逆,虚气上攻,心疼腹痛,多吐酸水。
藿香叶 木香各一两半 半夏汤洗去滑,二两 丁香 槟榔锉。各三分 白术一两 荜澄茄 红豆蔻去皮。各半两
上八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橘皮汤下,不拘时候。
镇脾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胃反恶心,粥药不下。
京三棱炮,一两半 丁香三分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沸汤点,不拘时候。
丹砂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食,日久不止,大肠结燥。
丹砂研 铅丹研 陈橘皮去白,炒。各半两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麦蘖炒 陈曲焙 代赭煅。各一两 皂荚去皮子,炙取半两
上九味,捣研为末,和匀,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卧时,用温酒下,米饮亦得。
铅丹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吐哕逆。
黑铅铅汁入纸灰,以柳木椎同研成粉罗过,一两
上二味,同研极细,用米醋一升,同入砂石器内熬为膏,入干蒸饼少许,捣令熟,丸如赤小豆大,每服十丸,生姜汤或米饮下,不拘时候。
苍术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反胃及膈气,不下食方。
苍米或白米,遇日西时,于日下水微拌湿,自心中想日气如在米中,便只日中晒干,纸袋盛,挂通风处
上一味,每有患者,水煎一撮,和汁饮之,即时便下。
橘皮饮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反胃,胸胁妨胀,不下食。
陈橘皮汤去白,焙,一两 诃黎勒煨,去核 木香 薏苡仁 干木瓜去穰,切,焙。各一两半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半夏饮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反胃不食,食即吐逆,羸瘦少力。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尽焙,二两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半 糯米两合 陈橘皮汤去白,焙,一两 生姜切,焙,一两半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枣二枚,擘破,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雌黄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胃反,呕吐不止,饮食不下。
雌黄一分,研 甘草半分,生
上二味为末,烂饭和丸,梧桐子大,用五叶草①、糯米同煎,汤下四丸。
① 五叶草:即老鹳草。
半夏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胃反,呕逆不下食。
半夏汤洗七遍,焙 伏龙肝各一两 白矾煅令汁枯 铅丹研。各三分
上四味,捣研为末,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姜橘皮汤下。
吴茱萸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年深膈气翻胃,饮食之物至晚皆吐出,悉皆生存不化,膈上常有痰涎,时时呕血,胸中多酸水,吐清水无时,夜吐辄至晓,日渐羸瘦,腹中痛楚,时复冷滑,或即闭结。
吴茱萸瓦上炒,三分 胡椒 人参 当归锉,焙。各半两 甘草半两,一半生用,一半纸裹五七重,醋浸令透,火内慢煨干,又浸,如此七遍 半夏一两,用生姜四两研汁,入沙罐子内,姜汁并水煮,候劈破,看存二分白心,取半夏细研为膏 白矾烧存性,半两
上七味,捣罗为细末,以半夏膏和丸,如稍硬添姜汁,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桑柳枝各二十一茎,银器内煎汤吞下,日三服。忌诸毒物,惟可食油煎猪胰脾软饭。
茯苓饮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胃反吐逆,发渴饮水。
赤茯苓去黑皮,二两 泽泻 干姜炮。各一两 白术 桂去粗皮 甘草炙。各半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腹频呷,日三。
*人参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食方。
人参 虎掌①各三分 附子炮裂,去皮脐 枳壳去瓤,麸炒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枇杷叶炙,去毛。各半两
① 虎掌:即虎杖。
上六味,锉如麻豆,令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取七分,去滓,温服。
肉豆蔻饮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反胃,饮食入口即吐。
肉豆蔻炮,去壳,四枚 高良姜 白芷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槟榔锉。各一两半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薤白三寸切,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厚朴饮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反胃,两胁妨胀,食不消化。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生姜切,焙。各一两半 槟榔锉,三枚 肉豆蔻去壳,炮,一两 吴茱萸洗焙,微炒,三分 陈橘皮汤去白,焙,一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橘皮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脾虚胃反,食下即吐。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人参 泽泻 甘草炙,锉。各一两 桂去粗皮 干姜煨裂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半 青竹茹二两半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通膈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胃反不下食。
昆布洗去咸,焙 白术各一两 丁香 槟榔煨,锉 诃黎勒皮 木香 半夏汤洗七遍,炒。各三分 大黄锉,炒,半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人参厚朴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胃气虚弱,停饮相击,发为虚胀,其气逆上,食已反出。
人参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透熟 桂去粗皮 半夏汤洗去滑,姜汁制,炒干。各二两 陈橘皮去白,炒 甘草炙,锉 白术各一两
上七味,粗捣筛,分作十帖,每帖以水二盏,生姜半分拍破,同煎,取一盏,去滓,空心顿服。
铅丹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久积痰壅,胃反,呕逆不下食。
铅丹 半夏汤洗去滑七遍。各一两 山芋 人参各三分 干姜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七味,捣罗为末,研匀,汤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参汤下。
参桂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胃反呕吐不止,妨碍饮食。
人参 桂去粗皮 泽泻 甘草炙,锉。各三分 陈橘皮汤去白,炒 麦门冬去心,锉 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炒,一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生姜一枣大,拍破,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三五服。
翻胃平胃散
【文献出处】
《必用全书》
【原文摘录】
平胃散多加硇砂、姜为末,沸汤点服,当吐出恶物一块黑色如石,屡验。
丁香散
【文献出处】
《瑞竹堂经验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食,水不能停。
黑锡一钱半,又名黑铅 水银一钱半。二件一处,于慢火上结沙子,为细末 丁香三钱 官桂一钱 舶上硫黄五钱
上为细末,用小黄米汤调,每服三钱,再用生姜自然汁三钱调一处,空心服之。
千转丹
【文献出处】
《瑞竹堂经验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食等病。
牛涎半斤 好蜜半斤 木鳖子三十介,去皮油
上为细末,牛涎、蜜一处,于银器内,用慢火熬,用槐条七枝搅之,煨干为度,每和白粥两匙,日进三服。
丁香煮散
【文献出处】
《医方大成》引《仁斋直指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呕逆。
石莲肉 丁香各十四枚 生姜七片 北枣七介,切碎 黄秫米半合,洗
上用水碗半,煮稀粥,去药食粥。
附子丁香散
【文献出处】
《医方大成》引《经验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吐逆,脏腑泄泻等疾。
附子一两,炮 干姜炮 丁香 肉豆蔻煨 白术各半两 甘草三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煎六分,空心服。
徐同知养胃汤
【文献出处】
《南北经验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翻胃呕吐。
白豆蔻仁 人参 丁香 缩砂仁 肉豆蔻 炮附子 粉草炙 沉香 橘红 麦芽 麦曲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姜盐汤调下。
治翻胃方
【文献出处】
《袖珍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
生姜二两,刀切大片 丁香全 重罗荞面
上将丁香脚儿于姜上载定,将荞面水和成剂,作饼四个,将前药裹定,用文武火烧熟为用,无药头酒于石臼内木椿捣为泥,磁罐内盛,土内埋七日,春秋五日,夏三日,取出,空心服一茶盏,温服三日。后用枣二升,蒸熟去核皮,研泥,熬成汤,服药罢,每日一盏送之。次后将粟米煎汤服,不要见米,忌口妙。
又方
【文献出处】
《袖珍方》
【原文摘录】
丁香一两
上为末,炼卤梅取肉,以香末为膏,噙化即愈。
槿花散
【文献出处】
《袖珍方》
【原文摘录】
千叶白槿花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口。不转,再将饮调陈饮药送之。
养胃汤
【文献出处】
《经验秘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萝卜蜜煎,细细嚼服,有效。
养胃汤料:厚朴姜汁炒 藿香叶 半夏汤炮七次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 人参 甘草炙 橘红各三钱 草果仁 苍术泔浸一宿,削去皮,锉,炒。各半两
上件,每服水两盏,生姜七片,枣子一个,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滓再煎。
*五种翻胃方
【文献出处】
《经验秘方》
【原文摘录】
五种翻胃:
第一停饮,早晨吃物,日午吐出,心痛头疼,又吐酸水者是也。
第二膈气,吃物随手吐出,而小便赤,腹肚气膨,坐卧不安,上暖下冷者是也。
第三结肠,登溷①如羊粪,吐出乃藏坏鸡子,大小便急涩疼痛者是也。
① 登溷(hùn):上厕所。
第四呕逆,吐酸水有顽痰,心头燥者是也。
第五膈宿,今日吃物,来日吐出,心嘈、腹膨、迷闷者是也。
治方:田螺壳半斤,火烧存性 郑树叶半斤,烧灰存性,染纸者是
上二味,以糯米饮捣成糍团,作块,火中煅红,好米醋淬七次,以瓦碗盖覆地上一宿取,研为细末。
木香 丁香 荜澄茄各一钱 藿香五钱 白术 白茯苓各二钱 附子一只,炮,去皮脐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却加前项药末二钱,共一处,看病轻重,量虚实加减。停饮者,炒茴香汤下;膈气者,麦门冬、白术、木香煎汤下;结肠者,枳壳、藿香、人参煎汤下;呕逆者,紫苏、半夏曲、良姜汤下;隔宿者,陈皮、枳壳、人参、藿香汤下。皆日进三服,才有效。用鹦粟子②同粟米共猪肝三件煮粥,吃一遍便吃盏粥,如此调理一月,自然平复。
② 鹦粟子:即罂粟子。
椒酒方
【文献出处】
《经验秘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胃寒吞酸等疾,胃壮者不宜服。
舶上硫黄二两,明者 汉椒四两,净拣去合口者并黑目 诃子二十四个,略捶碎
上三味,各用生绢袋盛之,以无灰酒十斤渍之,七日即可服,饮一杯,即加一杯生酒在内,汉椒九十日一换,诃子七十二日一换,硫黄则长用,病除少止,春月少服,脾胃弱者,夏秋间服之,永无泄泻之患。
木香透膈饼子
【文献出处】
《经验秘方》
【原文摘录】
众家奴元帅常服。
沉香二两,不见火 木香二两,不见火 丁香皮二两,不见火 檀香末不见火 藿香去土 甘松去土。各二两半 缩砂仁四两 白豆蔻四两,用仁 益智仁三两 香附子三两半,去毛者 粉草炙,二两二钱 片子姜黄一两半 陈皮去白,一两二钱 白茯苓去皮,一两
上为极细末,汤浸宿,蒸饼和剂,丸如龙眼大,捻作饼子晒干,细嚼三二饼,食后姜汤下。
加味导痰汤
【文献出处】
《经验秘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呕吐。
大天南星姜汁浸三日,锉,晒干 大半夏生用。以上各一两 枳实麸炒,去穰 桔梗 赤茯苓 沉香 木香 陈皮各半两
上件㕮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自然汁一呷,同煎至六分,去滓,澄清汁上服。此药煎时不要搅动,须文武火煎。服此药后,却服生料治中汤加沉香,更入生姜煎,滤取澄清,水中浸冷服。
*斑蝥方
【文献出处】
《经验秘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枣一介去核,裹全斑蝥一介,用文武火煨毕,去斑蝥用枣,空心吃,白汤送下。
*硫黄水银方
【文献出处】
《经验秘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久药不效,及指吐不止者,好硫黄半两细研,入水银二钱半,同研无星,每服三钱,先取生姜汁酒一盏,煎热调药,空心服,调时逐渐著缓调,服了用被盖汗出安。
螺泥丸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呕噎。
上用大田螺不拘多少,洗净,磁盆水养令吐出泥,用米筛张灰于地上,却将沙皮纸铺干灰上,去已养田螺,令泥水澄清,旋去上面清水,却将泥倾于纸上,候泥干稠,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藿香汤下,立愈。仍将田螺放于江中,如杀食下,其病不安。
通胃散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治结肠翻胃。
肉豆蔻 鸡心槟榔各一枚 胡椒四十九粒
上生为末,每服半钱,空心,以无灰酒、枳壳末少许调下,稀粥压之。
甘露汤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专治翻胃呕吐。
上用干饧糟头酢者六分,生姜四分和皮,拌和研烂作饼子,或焙,或晒干,每十两用甘草二两炙,同研为末,每服入盐少许,汤调无时。昔川中有一人翻胃,往京口甘露寺,设水陆,夜梦一僧持汤与之,胸膈少快,早入寺,知客供汤乃梦中所饮者,遂求其方,合数十服愈。临江有一吏得此方,合服即愈,幸勿轻之。出陈氏验方。
*丁香散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治逆不食及翻胃。
母丁香 神曲炒
上为细末,稀粥调下一钱。
*藿香散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吐逆。
藿香叶去土 香附子去毛。各半两 橘皮二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三片,水一盏,煎六分服。
三一承气汤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治呕吐,水浆不入,或食已即吐,大便秘,或利而不松快,时觉腹满者,或下利赤白,而呕吐食不下者,或大肠、小肠、膀胱结而不通,上为呕吐隔食。
川大黄 厚朴 枳壳 芒硝各半两 甘草一两
上四件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却入硝细细啜服。
*丁橘丸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橘皮、丁香为末,糯米糊如麻子大服。
理中汤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理中焦不和,脾胃中寒,胸膈噎塞,呕吐冷痰,噫醋吞酸,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胸胁满闷,心腹搅痛,怠惰嗜卧。伤寒时气,里寒外热,上吐下利,心气结痛,手足逆冷,伤胃吐血,冷湿气泻,水谷不分,肠内虚鸣。霍乱之后,气体尚虚,未禁热药者,并宜服之,温中散寒,逐饮去湿,固卫止汗。
人参 干姜炮 白术炮 粉草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一盏,空心服。伤胃吐血,服如本方。过啖热食,迫血上行,发为鼻衄,加川芎,能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停痰留饮,加茯苓、半夏,导利去之。心脾气痛,加泡过茱萸三十粒。肾气发动,绕脐筑痛,去术加桂半两,肾恶燥,故去术,恐作奔豚,加桂以泄之。小肠气痛,加桂枝、川楝子。四肢麻痹,加附子、天麻各四分之一。霍乱后转筋,加煅石膏。一方生用,恐经火无性。若误服附子中毒者,正用本方,或止用干姜、甘草等分煎服,仍以黑豆煎汤佐之。寒湿所中,昏晕缓弱,腰背强急,心腹满胀,胸膈痞塞,吐利交作,加附子等分。又定斋于本方中,甘草但用四分,一作细末,每二钱入烧盐点服。若欲快气,加橘皮半两。诸吐利后,胸痞欲绝者,心膈高起急痛,手不可近者,加枳实、茯苓等分。若虚寒泄泻者,加茯苓、陈皮等分。若泻不已,加附子半两。若水谷不化,食少翻胃,更加缩砂半两。饮食过节,脾胃受伤,霍乱吐利者,加陈皮、青皮等分。胃脘有寒痰浮于上,呕吐不已,又加半夏等分,丁香减半。
*进食丸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吐食,暑气烦躁不食,小儿呕吐,泄泻黄色,杀疳虫进食。
平胃散一两 硫黄 硝石各半两
上二味,姜汁煮令干,为末,同平胃散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木槿花粥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用木槿花煮糯米粥服之。
乌头散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治年深膈气翻胃,常有痰涎,时时呕吐,胸中多酸水,吐清水无时,腹中痛楚,或时秘结,或时冷滑,此药主之。
川乌头炮,去皮 川楝肉各一两半 槟榔 木香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入盐一捻,温服。有一妇人年深翻胃,服此方效。
*雪梨丁香方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用大雪梨一介,将丁香十五粒刺入梨肉内,用湿纸包裹四五重,炭火煨熟,热服。
*禾稿灰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用早禾稿①烧灰,却将热汤淋灰汁,带温服之,听其吐出。盖胃中有虫,灰能杀。
① 禾稿:连穗带杆的禾把子。
五灵丸
【文献出处】
《医林方》
【原文摘录】
治返胃吐食。
丁香六钱 辰砂六钱 五灵芝②四钱
② 五灵芝:即五灵脂。
上为细末,用狗胆汁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生姜汤送下。
反食妙方
【文献出处】
《医林方》
【原文摘录】
买来的御史傅,轻者只一丸,重者二丸定可。
五灵不以多少,为细末,用黑狗胆汁和为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病人先饮好酒半盏,约一盏药时,细嚼,好热酒送下,不拘时。
人参粥
【文献出处】
《寿亲养老书》
【原文摘录】
人参半两,为末 生姜取汁,半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入粟米一合,煮为稀粥,觉饥即食之,治反胃吐酸水。
捣姜饼
【文献出处】
《吴氏集验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膈气。
丁香 水银研不见星 胡椒各一钱 硫黄三钱,用水银研 藿香 桂 木香 半夏各三钱。姜汁制 甘锅子二钱,醋煅过,酒煅
上为极细末,生姜自然汁为饼子,作四十九饼,每服一饼,姜汁化开,沸汤浸,晨,空心服之良。
*黄柏末
【文献出处】
《神效名方》
【原文摘录】
反胃,黄柏末,热酒调三五钱,食后服之。
*棠梨叶方
【文献出处】
《山居四要》
【原文摘录】
翻胃,用棠梨叶油炒去刺,为末,酒调下。
又方
【文献出处】
《山居四要》
【原文摘录】
丁香、附子为末,以掌心内舐吃。
九仙饼
【文献出处】
《急救仙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噎食,其效如神。
人参 南木香不见火 南星姜汁洗七次。各二钱 甘草一钱 半夏姜洗十次,五钱 枳壳去穰,面炒 白矾明净者,火枯 豆豉煅过。各十钱仲 厚朴姜汁浸炒,十五钱仲
上九味,各依等分,制过,为细末,候夜间晴时露过,以人参、厚朴煎汤,糊作饼子小平钱大,慢火焙干,每服一饼,用姜一大块,切作两片,夹饼子药,用纸裹浸湿,慢火熟煨,连姜及饼子嚼碎,以真料平胃散调汤吞下。切忌诸般生冷。仍令病者宽心开怀,服药调理,方可见效。
延年护命丹
【文献出处】
《简奇方》
【原文摘录】
治男子、妇人脾胃不和,饮食减少,心腹绞痛,反胃吐食,痰涎喘嗽,五般淋沥,伤寒结胸,大小便不通,泻血肠风,痔瘘,或伤寒后热甚发黄,久患疟疾,滑泻痢,米谷不分不消,酒疸,食劳黄,十种水气,遍身黄肿,一切蛊毒,五脏移积气,衄血不止,及至腮喉闭,口疮,遍身疥癣,九种心痛,三十六般积,二十四般气,诸药不效,无问年深日近,并妇人所患产后恶血冲心,令人欲死,口燥舌干,四肢困倦,血出崩漏不止,面色萎黄,赤白带下,血经瘀闭不通,小儿三十六种惊风。如十五以下,五十以上,一丸分作两服;十岁以下,六十以上,一丸分作三服;六岁以下,七十以上,一丸分作四服;三岁以下,八十以上,一丸分作五服。然临时更宜酌量虚实加减服之。此药不损脏腑,通和血脉,亦无困倦,其功不可尽述。
没药别研 乳香别研 轻粉各二钱 蓬莪术 京三棱炮。各一两 芫花 鳖甲醋蘸,炙黄色,去尖捶碎,一两半 黑牵牛四两,取头末二两 陈皮半两,与芫花二味好醋同浸一宿,漉去干更焙 川大黄一半生,一半醋浸一宿,软,作切块子,更作小块,切作片子,微日干,更焙,勿令焦,计二十二两半,先将此两分数非浸晒后,秤数目
上七味,杵筛为细末,入前三味研匀,炼蜜和为块,入臼中杵三千下,每一两分作四丸,细嚼,温水送下,临卧服毕,不用枕头,仰卧至一更后,任便睡卧,来日取下积块,或片字或虫、或脓血为效,忌生冷、硬物、油腻等三日,宜食白粥。如病大者,三日后再服一丸;病小者,五日后再进一服。如遍身走注疼痛,用乳香、没药煎汤化下;鼻血不止,冷水化下;有虫者,生麻子油化下。忌仁苋三日。修事此药,宜于初七、十七、二十七,入洁净室,斋心向东焚香,忌鸡犬、妇人。若腊月腊辰制合尤好,孕妇不可服。病大,三五服决瘥。东斋汪先生挟此一药,纵横四方,攻疗诸病,取效极多,秘其方,因其故人青社刘公恳求,遂传此药,每服一丸。
干食方
【文献出处】
《世医得效方》
【原文摘录】
惟食干饭饼饵,尽去羹饮水浆,药亦用丸,自不反动,调理旬日奇效,有人三世死于胃反,至孙收效此方。
*针灸方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心俞灸百壮,主吐逆不得食。
膈俞灸百壮,主吐泄逆,不下食,今日食,明日吐者。
巨阙灸五十壮,主吐逆,不得下食。
胃管灸百壮,三报之,主吐逆不住食。
脾募灸百壮,三报之,主吐逆食却出。
神光一名胆募,灸百壮三报,主吐逆宿汁含酸。
灸两乳下各一寸,以差为度。
灸脐上一寸,二十壮。
《明堂针灸经》云:三里主胃气不足,反胃针腹背,须针三里穴,灸之亦佳。
*针灸方
【文献出处】
《严氏济生续方》
【原文摘录】
服药未应者,宜灸中脘、足三里,各灸七壮或九壮,其效尤著焉。
*针灸方
【文献出处】
《修月鲁般经》
【原文摘录】
灸翻胃,气海、膻中、中庭。
治翻胃吐食,膈气噎塞,并一切胀满。取法,手中指第二节横纹是穴。用法,灸七壮。禁针,犯之令人指挛。
*粟米方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食》)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
粟米半升研粉,水和丸,如桐子大,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
*饧糖渣方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世)治翻胃吞酸。
饧糖渣六两、生姜四两,研细和为饼,晒干。每用饼十两,入甘草一两为末,汤调下。陈彦正服得效。
(垣)厚朴丸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主翻胃吐逆,饮食噎塞,气上冲心,腹中诸疾。其药味即与万病紫菀丸同。
厚朴 蜀椒去目,微炒 川乌头炮,去皮。各一两半 紫菀去上苗 吴茱萸汤洗 菖蒲 柴胡去苗 桔梗 茯苓 官桂 皂角去皮弦,炙 干姜炮 人参各二两 黄连二两半 巴豆霜半两
上为细末,入巴豆霜匀,炼蜜为剂,旋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渐次加至五七丸,以利为度,生姜汤下,食后而卧。此药治效与《局方》温白丸同,及治处暑以后秋冬间下痢大效。春夏,加黄连二两,秋冬再加厚朴二两。如治风于春秋,所加黄连、厚朴外,更加菖蒲、茯苓各一两半。如治风痛不愈者,根据春秋加药外,更加人参、菖蒲、茯苓各一两半。如心之积,加菖蒲、白茯苓为辅;如肝之积,加柴胡、蜀椒为辅;如肺之积,加黄连、人参为辅;如脾之积,加茱萸、干姜为辅。秋冬久泻不止,加黄连、茯苓。
*附子巴豆丸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保》)反胃大便不通者,是肠胜胃也。服《局方》半硫丸三十丸。大府秘,用后药。
附子五钱 巴豆二个 砒一豆许
上末极细,生姜糊丸,绿豆大,每服一丸,白汤下。
附子丸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下焦吐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便不通。
附子炮,五钱 砒研,半钱 巴豆霜一钱
上同研极细,溶黄蜡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丸,冷水送下,利为度。利后更服紫菀丸,常服一丸,勿令再闭。
(丹)翻胃方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丹)翻胃方。
黄连细切,姜汁熳炒,三钱 山楂肉一钱 保和末六钱
上粥丸,桐子大,人参汤入竹沥再煎沸,热下六十丸。
(《本》)大黄汤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冷涎翻胃。其候欲发时,先流冷涎,次则吐食。此乃劳证,治不早,死在旦夕。
用大黄一两,生姜自然汁半茶盏,炙大黄令燥,又焠入姜汁中,如此焠汁尽,切焙为末,每服二钱,陈米一撮,葱白二茎,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先食葱白,次服其药,不十日去根。
*玄朴散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罗)玄明粉、朴硝不以多少,煎过澄滤五七遍,晚于星月露至明旦,自然结成青白硝。用一瓦罐按实,炭火内煅,从慢至紧,自然成汁,煎至不响。再加顶火一煅,取出于净地上倒,合盆去火毒,至晚取出为细末,每二斤入甘草末二两。每用一钱二钱,桃花汤或葱白汤调下。治膈上气壅滞,五脏秘塞邪热。忌鱼及藕。
芫花丸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本》)治积聚停饮,痰水生虫,久则成反胃,及变为胃痈,其说在《灵枢》及《巢氏病源》芫花丸。
芫花醋炒,秤,一两 牛膝 野狼牙根 桔梗炒黄 藜芦炒 槟榔各半两 巴豆十粒,炒黑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丸,加至五七丸,食前生姜汤下。此方常服,化痰、消坚、杀虫。予患饮癖三十年,暮年常多杂痰饮来潮,迟即吐,有时饮半杯酒即止,盖合此症也。因读《巢氏病源》论酒瘕云:饮酒多而食谷少,积久渐瘦,其病常欲思酒,不得酒则吐,多睡,不复能食,是胃中有虫使然,名为酒瘕,此药治之。要之须禁酒,即易治,不禁无益也。
*反胃香附末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反胃多年,壁土和香附子末,米饮汤频频服之。
*白矾方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本》)治反胃吐食。
白矾二两 黄丹一两
上为末,入瓦罐内煅,令和取出,以净纸盛放地上,盆盖一宿,再为末,蒸饼丸如桐子,每服五丸至七丸,空心温酒下,更量老少虚实与之。
(罗)红豆丸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诸呕逆、膈气、反胃。
丁香 胡椒 砂仁 红豆各二十一个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枣一枚去核,填药面裹烧熟,去面细嚼,白汤下。食前进三服,神效。
丁香附子散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膈气吐食。
丁香半两 槟榔一大个 黑附一个,半两重,炮去皮脐 硫黄去石 胡椒各二钱
上先将前四味为末,次入硫黄再研匀,每服二钱,用飞硫黄一个,去毛、翅、足、肠肚,填药在内,用湿纸五七重裹定,置慢火内烧熟,取出嚼吃,后用温酒送下,一日三服,不拘时候。如不吃荤,酒温粟粥饮调下。飞硫黄或云蝙蝠,《本草》无考。
(《本》)附子散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反胃。
用附子一枚极大者,坐于砖上四面着火,渐渐逼熟,入生姜自然汁中,再用火逼,再焠,约尽生姜汁半碗,焙干,入丁香二钱,每服二钱,水一盏,粟米少许,同煎七分,不过三服瘥。《斗门方》用粟米饮调下一钱服之。又方,治男妇小儿唇青面黄,肚里冷疼,引牵小腹,以至翻胃换食,呕吐,口苦舌干,少寤多寐,脚手牵掣,不拘年日远近,一切脾冷病,悉能除愈。有一妇人,年四十余,久患翻胃,面目黄黑,历三十余年,医不能效,脾俞诸穴烧灸交遍,其病愈甚。服此药七日,顿然全愈。服至一月,遂去其根。自是服之不三五服,些小脾疾,立便瘥平。保全胃气,能生肌肉、进饮食、顺荣卫。常服大有补益,累试累验,幸毋忽焉。
人参一两 茯苓白者,二两 附子七钱以上重者,炮去皮脐 粉草一两 黄芪一两,盐炙
上为细末,每服三大钱,盐汤煎服。忌生冷、油面、粘腻等毒物,无不效者,甚妙。
(罗)桂香散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膈气反胃,诸药难瘥,朝食暮吐,甚者食已辄出,其效神速。
水银 黑锡各三钱 硫黄五钱
上三味,铫内用柳木捶熬研,微火上细研为灰,取出后,用丁香末二钱、桂末二钱、生姜末三钱,都一处研令匀,每服三钱,黄米粥饮调下一服效,甚者再服。上丁香、附子例治翻胃,灼见脏腑有寒者服之。丹溪云:治反胃忌甚燥之剂,犯之必死。设用必与润血药相兼服。
五灵脂方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本》)治男妇小儿远年近日翻胃吐食方。
用五灵脂一味,不拘多少,为细末,用黄犬胆汁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好酒半盏温服。不止再服,不过三服即效。《衍义》云:五灵脂行经血有效。《本草》云:味甘温,疗心腹冷气,通气脉,女子月闭。
鲫鱼散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大鲫鱼一个,去肠留胆,纳绿矾末填满,缝口,以炭火炙黄为末,每服一钱,陈米饮调下,日三服。
又方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松木节为末,酒下。
灸刺方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撮》)翻胃:劳宫一分 中脘灸,泻之 心俞一分,沿皮向外一寸半,补之
(《玉》)翻胃吐食:中魁中指第三节,灸,泻之 中脘寸半 腕骨一分,泻之,灸
(东)吐食不化:上脘 中脘 下脘
(《甲》)食饮不化,入腹还出,下脘主之。
又法:三里 阴陵泉 不应,取下穴:中脘 天枢
又法:中脘 脾中魁 三里
又法:腋聚毛下宛宛中五十壮 石关五十壮
(《东》)今日食,明日吐。心腧沿皮,寸半 膈腧沿皮,寸半 胸堂七壮。即膻中 巨阙 胃脘寸半。各灸五十壮
又翻胃:商丘 通谷 巨阙 然谷 隐白 阳陵泉 内庭 膈关
(《甲》)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不下,呕吐多痰,鬲关主之。
九仙饼
【文献出处】
《玉机微义》
【原文摘录】
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 桂枝各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上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外一有小麦一升。
和中桔梗汤
【文献出处】
《玉机微义》引《病机》
【原文摘录】
治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洪。
桔梗一两半 半夏曲二两 陈皮去白 枳实炒 白茯苓各一两 白术一两半 厚朴一两,姜制
煮法如前。
上㕮咀,每服一两,取清温调木香散二钱,隔夜空服,三服之后,气渐下,吐渐止,然后去木香等末,每料中,加芍药二两,黄芪一两半服之,病愈即已。如大便燥硬,食不尽下,以大承气汤去硝微下之,少利为度,再服前药补之。
荆黄汤
【文献出处】
《玉机微义》引《病机》
【原文摘录】
治暴吐者,上焦热气所冲也,脉浮而洪。
荆芥穗一两 人参五钱 甘草二钱半 大黄三钱
上粗末,都作一服,水煎去滓,调槟榔散二钱,空心服。
紫沉丸
【文献出处】
《玉机微义》引《病机》
【原文摘录】
治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假,故吐而痛。
半夏曲 代赭石 砂仁各三钱 杏仁 沉香 木香 白术各一钱 乌梅肉 丁香 槟榔各二钱 橘皮五钱 肉果 巴豆霜各半钱。别研
上为末,入巴霜令匀,醋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柿霜汤下,吐愈则止。
厚朴丸
【文献出处】
《玉机微义》
【原文摘录】
主翻胃吐逆,饮食噎塞,气上冲心,腹中结疾。
厚朴 黄连二两半 吴茱萸汤洗七次 紫菀 菖蒲 柴胡 桔梗 茯苓 皂角炙 桂刮 干姜炮 巴豆霜另研 蜀椒炒出汗 人参各半两 川乌头炮,去皮脐,二两半
上为细末,入巴豆霜匀,炼蜜为剂,旋丸桐子大,每服三丸,渐次加之,以利为度,姜汤下。春夏加黄连二两,秋冬加厚朴二两。
*火杴草方
【文献出处】
《寿域神方》
【原文摘录】
翻胃及脾间诸疾,腹痛泄泻,用火杴草①不以多少,焙为细末,蜜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不拘时服。
① 火杴草:即豨莶草。
胃丹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出《永类钤方》)朱砂禀太阴之精,不经火煅,以丁、附等脾药阴炼成丹,平补不僭。善治真阳衰虚,心火怯弱,不养脾土,冲和失布,中州虚寒,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痰逆恶心,翻胃吐食,脏气虚寒,米谷不化,心腹绞痛,洩利不止。凡是一切脾胃诸疾,不问男子妇人,皆可服之。
朱砂大块去石者,五十两 附子炮,去皮脐,四两 肉豆蔻面裹煨 缩砂仁 荜澄茄 白豆蔻 红豆 高良姜锉,炒 白术 厚朴姜汁炙炒 胡椒 益智仁 麦门冬去心 草果仁 橘红 丁香不见火 藿香叶 五味子 干姜炮,去土。各四两 人参三两
上各如法修制锉,以锅一口,用白砂蜜五斤,将药一半与蜜拌匀,入银锅内,以桑柴火,重汤煮四日四夜,换蜜五斤,入前药一半和匀,再煮三日三夜,取砂淘净,焙干入乳钵,用玉杵研,直候十分细,米粽为丸,如绿豆大,阴干,每服十粒,加至十五粒,空心食前,用人参汤下,枣汤亦得。如或呕吐,用淡姜汤下。忌食猪羊肉。
玉浮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出《永类钤方》)治男子妇人脾胃虚弱,一切呕吐及久新翻胃,不问得病之由皆可服之,真良方也。
人参 白僵蚕炒去丝 白术 干姜炮 丁香 肉豆蔻面裹煨 橘红 白豆蔻仁 麦糵炒 附子炮,去皮脐 木香 南星炮 槟榔 半夏汤浸七次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生面一钱和匀,生姜自然汁拌,入百沸汤煮令极细和丸药,丸梧桐子大,用淡姜汤下,不拘时。病甚者不过三服,恶热药者去附子,大便秘者去肉豆蔻。
丁香饼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虚寒,痰逆呕吐,饮食减少,五膈五噎,反胃恶心,并皆治之。
丁香 木香各一两 人参 荜澄茄各三钱 白豆蔻 肉豆蔻 半夏曲 神曲各五钱 白术 陈皮各一两五钱 甘草二钱
上为末,生姜汁煮糊作饼,如棋子大,第①服一饼,细嚼,生姜汤送下。
① 第:只。
哽生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食。
丁香五钱 木香二钱五分 官桂心二分半 人参 神曲各二分半 川芎七钱五分 诃子七个,去核 巴豆十四粒,水浸一宿如泥 草果仁二个 广术七分半
上除巴豆外,并生用,为极细末,入巴豆泥和匀,磁器内盛贮,蜜封之。此药过腊月半辰时,不见火方合药,于来年夏至后方可用。每用一铜钱半字,令病人男左女右置药,米汤调成稀糊,以舌舐之,卧少时后,用细米粥汤压之。病人多年可二服,病浅一服。修合不令鸡犬、妇人见。忌生冷、硬物、油腻、湿面、盐醋等物。止服白粥百日。孕妇不可服。
藿香汤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心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抑郁短气。或大病将理未复,胃气无以养,日渐羸弱,反胃。
藿香 人参 桂 桔梗 木香 白术各五钱 茯苓五钱 枇杷叶十片,去毛 半夏一两,汤洗,用姜汁制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入姜皮一分,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加味姜附汤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远年近日翻胃呕吐,全不进饮食。
大附子一个,一两以上,匀炮分四破,生姜一斤,取自然汁于铫内慢煮附子至干,去脐焙 丁香 胡椒各五钱 木香 荜澄茄各二钱 沉香三钱 甘草炙,三钱 干饧糟半斤,生姜五两(斤)同捣烂饼子焙干
上为末,每服二钱,烧盐少许,米汤点,空心服。
半夏饮子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饮食吐逆,水谷不化,此为胃反。
半夏八分,汤浸,去滑 厚朴炙 人参 白术各四两 粳米二(一)合 橘皮四分 京枣七枚 生姜七片,切
上㕮咀,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分温四服,空腹服二服。忌羊肉饧。
安中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远年近日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攻刺腹痛。
玄胡索去皮 良姜油炒 干姜炮 茴香炒 肉桂各五两 牡蛎四两 甘草炒,十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妇人淡醋汤调。不饮酒,盐汤下,不拘时。
化铁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结肠翻胃,兼治蛊胀,紧急如鼓,烦闷气促,不能坐卧,饮食顿减,手足干瘦。
五灵脂土炒,研,去石 陈皮不去白,真者 青皮并不去白。各一两 陈秫米一合,拣净,一作糯米 巴豆七十五粒,去壳
上先炒五灵脂香透,次下青皮,候色变又下陈皮,变色却下秫米、巴豆炒,须要秫米黄色取出,以纸摊在地上出火毒,去巴豆不用,只用三五粒亦可,为末,用好米醋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葱汤或茶汤下,妇人醋汤下,艾汤亦可。
丁香饮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呕逆。
石莲肉 丁香各四十枚 北枣七个,切碎 生姜七片 秫米一合
上水碗半,煮稀粥,去药食用。
木香豆蔻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人参 木香 肉豆蔻面裹煨。各五钱 白豆蔻一分 甘草炒,一钱五分
上㕮咀,每服三钱,姜枣煎服。
平气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胸中痞闷,气不下行,饮食不化,翻胃吐食。由胃气滞而不转,胃中为浊气逆行则吐。
乌梅一个 巴豆二粒,去油 丁香三粒 砂仁四粒
上为末,泛为丸,每服五七丸,姜汤下。
火食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脾虚弱,不进饮食,翻胃不食。
陈仓米一升,黄土炒,米熟之,去土 白豆蔻仁一两 丁香一两 缩砂仁二两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参橘汤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
人参 真橘红 石莲肉各五钱 透明乳香一钱五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汤点服。
朴附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虚寒相搏,翻胃吐食,中焦气痞。
厚朴去粗皮,锉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生姜八两,取自然汁
上二味,姜汁煮干为度,焙干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食前。一方用银石器内慢火熬姜汁尽为度。
千转丹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吐食等病。
牛涎半斤 好蜜半斤 木鳖子三十个,去油皮
上为末,牛涎、蜜一处于银器内用慢火熬,用槐条搅干为度,每和白粥两匙,日进三服。
石亭脂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年久胃反不止。
石亭脂① 紫背铅各二两 盐卤五两
① 石亭脂:即石硫赤,为硫黄之呈现红色者,功同硫黄。
上旋烧铅,煎卤中汁滓尽,将铅与石亭脂搅匀炒之,或焰起,即将铫子放水,上焰止,候匀熟,水浸炊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石莲、干枣、干柿、干姜汤下。
加味青金丹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出指南方)治清浊不分,中焦气痞闷,心下大如杯,或时寒,或时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其关脉弦而紧,弦则为虚,紧则为寒,虚寒相搏,此名为格,与关格同也,是为胃反。
硫黄 水银各等分
上各研细,不见星子为度,入木香末、丁香末各等分,用生姜自然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米汤下。
*大黄甘草汤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翻胃,吐水及吐食。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㕮咀,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如得可,则隔两日更服一剂。
健胃丁香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出德生堂)治反食,呕吐气噎,关格不通。
广木香 净全丁香各一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先用好黄土和泥,做成碗样一个,却以药滤去滓,盛于土碗内,食前服,越数时再煎服。此方有台掾吴安之得传于内台,盖耘夫都司自得之效,本堂试果验。盖用土碗盛药,取其有脾土生助之功。
白梅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
用生硫黄将白梅研成膏,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大苍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胃反及膈气不下食。
用苍米或白米,遇日西时于日下水微拌湿,自心中想日气如在米中,便在日中晒干,纸袋盛挂于通风处,每服水一煎一撮,和汁饮之,即是便下。一方陈苍米炊饭,焙干为末五两,沉香末五钱令匀,米饮调下。
椒附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出《余居士选奇方》)治翻胃。
胡椒 白姜 茴香 川附各等分 巴豆四十九粒
上以巴豆去壳同炒,去巴豆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灵砂丹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出《如宜方》)治翻胃,脏寒停饮后吐。
灵砂一两 丁香 木香 胡椒各半钱
上为末,枣肉杵丸如绿豆大,每服六十丸,姜汤下。
清膈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出《卫生家宝方》)治热翻胃吐食。
蝉蜕五十个,去尽土用 滑石一两
上为末,水半盏,调药一盏去水,用蜜一匙调下,不拘时候服。
黄附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出《卫生家宝方》)治翻胃呕吐。
附子炮,去皮脐
上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以大黄为衣,每服十丸,温水下。
黑白附子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出《卫生家宝方》)治翻胃。
白附子 黑附子炮,去皮 白术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蚌粉为衣,每服三十丸,用麻油于手心内磨动,次滴水和油吞下,少时便吃粥一小碗即吐,吐止可服补胃药,随老少神效。
安胃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出指南方)治胃反呕。
五灵脂杏核大,以醋和面裹,烧令香熟,去面 白茯苓一枚,杏核 丁香三十粒 朱砂五分 人参 木香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茶清调下。
*猬皮方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用猬皮煮汁服,或烧灰调服,或以其肉五味煮食,不得食骨,令人瘦缩小。
*陈皮蚬壳散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食,心胸痰水,用陈皮、烂蚬壳,烧灰为末,每服饮下方寸匕,亦治失精。田螺烂壳亦好。
*猕猴梨藤汁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用猕猴梨①藤汁,和姜汁服之。
① 猕猴梨:猕猴槐科植物软枣猕猴桃的根、叶,功能健胃清热利湿,治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
*胞衣方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食,上气,用三五年胞衣化水一钟,好酒一钟,纵热饮之。
*陈柿饼末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用陈柿饼为末,酒调服。
*大附子散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用一两二钱重大附子一个,米泔水浸三宿,将附子钻眼四十九个,以白丁香四十九枚,放在附子眼内,用湿纸先裹,却以黄泥固济半指厚,火烧红为度,待冷,去泥出火毒,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桂皮汤下。如不通,用葱、蜜捣烂,贴于脐上。
*粟壳煮汁饮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用粟壳②煮汁饮。
② 粟壳:即罂粟壳。
*千捶花散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用千捶花③一个,烧灰存性,为末,酒调服。
③ 千捶花:茜草科植物千锤打的花,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黑铅水银方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食,水不能停,用黑铅、水银各一钱半一处于慢火上结成沙子,为细末,丁香三钱,官桂一钱,硫黄五钱,为末,每服三钱,生姜汁三钱,用小黄米汤调,空心服。
又方
【文献出处】
《丹溪心法附余》
【原文摘录】
茱萸 黄连 贝母 瓜蒌 牛转草①
① 牛转草:牛反刍出来的草。《本草纲目·兽一·牛》说它“治反胃噎膈”。
韭菜汁
【文献出处】
《丹溪心法附余》
【原文摘录】
治翻胃。
韭菜汁二两 牛乳一盏
上用生姜汁半两和匀,温服效。
益元散
【文献出处】
《丹溪心法附余》
【原文摘录】
治翻胃,积饮通用。
益元散,生姜自然汁澄白脚,丸小丸子,时时服。
温清丸
【文献出处】
《丹溪心法附余》
【原文摘录】
治翻胃,伐肝邪。
干姜一两 滑石 甘草各二两
上为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
槿花散
【文献出处】
《丹溪心法附余》
【原文摘录】
治翻胃。
以千叶白槿花阴干为末,陈米汤调下三五口,不转再服。
一方
【文献出处】
《丹溪心法附余》
【原文摘录】
治翻胃,不问新久、冷热二症。
用虎脂②半斤,切如豆大,用清油一斤,入瓦瓶内浸虎脂一月,厚绵纸封口,勿令气泄,每用清油一两,入无灰好酒一大钟,调匀,不拘时温服,服尽病减。其虎脂再添油再浸,再可活二人。若一时无虎脂,只用珠子硫黄细研半两,水银二钱半,入硫黄末研至无水银星,再研如墨煤色,每服三钱,生姜四两,取自然汁入好浓酒一钟,汤热调,空心服。厚衾①盖之,当自足趾间汗出遍身皆汗透,吐当立止,不止再服。此药轻浮难调,须先滴酒少许,以脂缓缓研之,旋添酒调。
② 虎脂:现已禁用,可用牛、羊脂代替。下同。
① 衾(qīn):被子。
*翻胃方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主方经验 治七情伤于脾胃,以致阴阳不和,胸膈痞闷,停痰气逆,遂成翻胃之病。
陈皮 青皮各二两 丁香 厚朴制 甘草各一两 白豆仁 砂仁各一两半 木香五钱 香附米二两半
上㕮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水煎服。或为末,盐酒调下。
*砂苍丸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又方经验 治脾胃虚弱,呕吐,脉弦,翻胃不食。
砂仁 苍术陈者,用水二升,黄土炒熟,去土不用,三两 白豆仁 丁香各一两半
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姜汤送下。
加味豆香汤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治脾胃虚冷,呕吐不食,脉紧而弦。
红豆二两 丁香 甘草各一两 干姜 青皮 川乌 陈皮 良姜各一两半 胡椒 益智各五钱 白茯苓 半夏各一两半
上㕮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水煎,入盐一捻,空心服之。加藿香、砂仁,神效。
*大附子方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一法经验 治翻胃不细饮食,用大附子,不切,上下截,留作盖子,勿使碎,将下一截剜窍,以丁香四十九粒安于内,以小截盖之,用线绊缚,置罐内,用姜汁浸过附子为则,慢火熬至干,取附子、丁香和匀,挑少许在掌上,以舌舐而食之,一早数次。忌毒物生冷。
又治 翻胃之证,血虚四物汤,气虚四君子汤,有痰二陈汤,俱必用童便、竹沥、姜汁、牛羊乳。粪若羊屎者,断不可治,大肠无血故也。
新瓦散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治反胃。
用多年瓦一片,烧红入驴尿内,淬二十一次,研末,仓米饭焦为末,二分饭末,一分瓦末,蜡精和饭丸,以驴尿和平胃散服之。
丹溪翻胃方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丹溪翻胃方。
黄连姜汁炒,三钱 山楂肉一钱 保和末六钱
上粥丸,桐子大,以人参汤入竹沥,再煎沸,热下六十丸。
玄明粉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罗太无云:玄明粉硝提八九次,入瓦罐煅成汁,不响再加顶火煅。其煅过净硝一斤,入甘草末一两,和匀,名曰玄明粉。每用一二钱,桃花汤或葱白汤调下。治膈上气壅滞五脏,秘结邪热。忌鱼及藕。
翻胃方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治翻胃用吴茱萸、贝母、瓜蒌根、牛膝草。
五灵脂丸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男妇小儿,远近反胃吐食,或有污血停蓄胸膈者,方用五灵脂一味为末,以黄狗胆汁为丸,龙眼大,每服一丸,好酒半盏,温服。不止,再服即效。
雄黄二豆丸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治翻胃噎食神验。
大乌梅三十枚,水洗净,取肉 硇砂 雄黄各二钱 乳香一钱 真百草霜 黑豆 绿豆各十九粒
上五味,为细末,乌梅肉捣,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待一炷香时,药力方行,烙白面饼一枚,清热汤泡开,吃之无碍为妙。设仍有微碍,一二日后,再噙一丸,三五丸除根。
太仓丸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翻胃不食,亦宜服之。
砂仁 白豆仁各二两 陈仓米一升,用朝东向阳壁土炒,去土不用
上末,生姜自然汁丸,桐子大,每服百丸,淡生姜汤下。
*硫黄酒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青囊》治反胃,久药不效,及小儿吐不止者。
硫黄五钱,为末,入水银二钱半,同研,无星为度。每服二钱,先取生姜汁,酒一盏,煎熟调药,空心服。调时逐渐著酒,缓调令匀,服讫,以被盖出汗安。
*人参治翻胃方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又曰:人参治翻胃之良。
用人参二两,拍破,每服一两,水一盅半,煎四分,热服。兼以人参汁煮粥吃愈。有人患翻胃,诸方不瘥,只服人参而愈。若卒呕吐逆,凡粥饮入口即吐,困弱,为丸服良。
*二汁饮
【文献出处】
《景岳全书》
【原文摘录】
用甘蔗汁二分,姜汁一分,和匀,每服半碗或一碗,日三服,则止。
灸法
【文献出处】
《景岳全书》
【原文摘录】
上脘、中脘、下脘各二七壮,天枢三七壮。
木香调气散
【文献出处】
《证治汇补》
【原文摘录】
白豆蔻 丁香 木香各二钱 檀香一钱半 藿香八分 砂仁四钱 甘草八分
为末,每服二钱,加盐少许,沸汤下。
滋阴清膈散
【文献出处】
《证治汇补》
【原文摘录】
治阴火上冲而食反出。
当归 白芍 黄柏 黄连各一钱半 黄芩 山栀 生地各一钱 甘草三分
水煎,入童便、竹沥服。
九伯饼
【文献出处】
《证治汇补》
【原文摘录】
治反胃饮食不下,下即吐痰涎。
南星姜汁制,炮七次 人参各三钱 半夏姜汁洗七次 枯矾 枳实麸炒七次 厚朴姜炒 甘草各五钱 木香四钱 豆豉一两
为末,老米打糊为饼,如钱大,瓦上焙干,露过。每服一饼,细嚼,以姜煎平胃散下。此方加阿魏三钱,神效。
金桃酒
【文献出处】
《证治汇补》
【原文摘录】
治反胃吐酸。
古铜四钱,敲如米大,再入核桃肉一斤,与前同研烂。用烧酒一斤,和铜挑匀,入瓶内,封口,隔水慢火煮一时,取出埋地下一二时。每日空心服一盏,如病重者,午后再服。
灵丹
【文献出处】
《医林口谱六治秘书》
【原文摘录】
治翻胃隔食,痰涌茶黄,气块鬼胎,误吞铜铁锡物、骨硬,冷茶送下三钱,天明有虫积泻出。
白丑头末,一两 槟榔一两 茵陈 蓬术各五钱。醋炒 三棱醋炒 牙皂去皮尖。各五钱
共为末,醋为丸绿豆大,空心,姜汤下,利后冷粥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