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以上所录文献,对翻胃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从不同方面作了阐述,使本病的辨证论治日趋完善。这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治疗方法上,李东垣根据“阳气不得出,阴气不得下降”的病因,主张用“辛甘气味俱阳之药,引胃气以治其本”;而朱丹溪不同于李东垣,他根据“血干液涸阴虚生火”的发病原因,主张“润养津血,降火散结”的治疗法则;明代王肯堂认为“高年血液俱耗当以养血”为主;张景岳综合了李、朱二氏的论点,主张“治脾宜从温养,治肾宜从滋润”,在论治反胃病症中,主张“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如果胃气未损而饮食停积未消的又主张“去其滞”,至于气逆不调时,又主张“疏其郁”;明代的皇甫中根据“忧郁气结而生痰”的病因,主张“开郁结,化痰浊”为主。总之,古代医家在防治“翻胃”方面已总结了一套丰富的经验,对今天治疗胃癌等病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胃癌的病变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及早防范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