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古代肿瘤名论名方名案
- 柴可群主编
- 56362字
- 2022-04-24 11:10:43
名方
五哕丸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食饮不下,结气不消方。古今录验云:五噎者,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逆,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膈胁下支满,胸中填塞,令手足逆冷,不能自温;食噎者,食无多少,惟胸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思噎者,心悸动,喜忘,目视䀮䀮,此皆忧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胁所致也。
干姜 蜀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五分 细辛 白术 茯苓 附子各四分 橘皮六分
上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酒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加至十丸。
*参半丸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五种之气皆令人噎方。
人参 半夏 桂心 防风一作防葵 小草 附子 细辛 甘草各二两 紫菀 干姜 食茱萸 芍药 乌头各六分 枳实一两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酒服五丸,日三,不知,加至十五丸。乌头与半夏相反,但去一味合之。
竹皮汤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噎,声不出方。
竹皮一用竹叶 细辛各二两 甘草 生姜 通草 人参 茯苓 麻黄 五味子 桂心各一两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竹皮减二升,去竹皮,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干姜汤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饮食辄噎方。
干姜 石膏各四两 栝楼根 人参 桂心各二两 半夏 小麦各一升 吴茱萸二升 甘草一两 赤小豆三十粒
上十味㕮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枣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通气汤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胸满气噎方。
半夏八两 生姜六两 桂心三两 大枣三十枚
上四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羚羊角汤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气噎不通,不得食方。
羚羊角 通草 橘皮各二两 厚朴 吴茱萸 干姜各三两 乌头五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杏仁 桂心各三两
上二味为末,蜜丸如枣大,稍稍咽之,临食先含弥佳。
治卒噎方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卒噎方。
满口著蜜食之即下。
治诸噎方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治诸噎方。
常食干粳米饭,即不噎。
又方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末火炭蜜丸如弹子大,含少少咽即下。
又方
【文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摘录】
老牛涎枣核大,水中饮之,终身不复噎。
诃黎勒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胸中烦满,否塞不通,心腹虚胀,心下结实,饮食不下。
诃黎勒一两,煨,用皮 木香三分 人参三分,去芦头 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厚朴三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沉香半两 益智子半两,去皮 桂心半两 槟榔半两 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荜澄茄半两 赤茯苓半两 高良姜半两,锉 白豆蔻半两,去皮 白术半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
半夏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噎闷,饮食不下。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木通一两,锉 桂心一两 赤茯苓二两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槟榔二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前胡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噎,胸胁逆满,每食,即气塞不通。
前胡一两,去芦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桂心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利膈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胸心气滞,满闷不通。
郁李仁四两,汤浸,去皮了,捣研如膏,看多少入白面,滴水和溲硬软得所,擀作饼子,于鏊①上煿令黄色 木香半两 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肉豆蔻半两,去壳 槟榔半两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诃黎勒一两,煨,用皮微,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桂心半两 麝香半分,细研
① 鏊(ào):一种铁制的烙饼的炊具,平面圆形,中间稍凸。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麝香研令匀,不计时候,以生姜汤调下二钱。
木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壅塞不通。
木香一两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诃黎勒一两,煨,用皮 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麝香一分,细研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二钱。
桃花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食饮不下,渐将羸瘦。
桃花二两,当年者 槟榔三两 缩沙二两,去皮 马牙消二两 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日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通中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胸中不利,脏腑壅滞。
牵牛子一两半,微炒 槟榔三分 桂心一分 干姜一分,炮裂,锉 木香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热酒调下二钱,空腹,可二服,续续,更以一两盏热茶投之,得利三两行,下得恶物为效。
桂心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咽喉不利,难下饮食,胸背俱闷,或时呕哕。
桂心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诃黎勒皮 木香 昆布洗去咸味 琥珀细研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 干木瓜去瓤 沉香 鸡舌香①已上各一两
① 鸡舌香:即丁香。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姜汤下二十丸,或丸如弹子大,绵裹一丸,不问早晚,含化咽津亦得。
诃黎勒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久不下食,心胸妨闷,多吐酸水。
诃黎勒皮二两 干姜一两,炮裂,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桂心一两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槟榔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日不问早晚,常含一丸,咽津。如患甚,即将一丸,以煎汤嚼破服。
木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心胸壅噎,食不能下。
木香一两 肉豆蔻一两,去壳 诃黎勒皮二两 槟榔一两 桂心一两 麝香一钱,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麝香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橘皮汤下二十丸。
羚羊角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胸心妨闷,食少胃虚,四肢无力。
羚羊角屑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诃黎勒皮二两 桂心一两 干姜半两,炮裂,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赤茯苓二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橘皮汤下三十丸。
蓬莪荗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胸膈不利,腹胁胀痛,胃气虚弱,食饮不下。
蓬莪荗一两 诃黎勒皮二两 白术一两 桂心二两 干姜一两,炮裂,锉 赤茯苓二两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木香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
草豆蔻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饮食难下,胸膈噎闷,四肢不利。
草豆蔻去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 远志去心 桂心 细辛 干姜炮裂,锉 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已上各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弹子大,不计时候,含一丸咽津。
人参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心胸不利,痰饮留滞,宿食不消,或为霍乱,心痛醋心,心腹气满,积冷时多。
人参三分,去芦头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赤茯苓三分 干姜三分,炮裂,锉 桂心三分 细辛三分 赤芍药三分 诃黎勒皮一两半 槟榔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草豆蔻一两,去皮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枣汤下二十丸。如似有物在咽喉中,即取十丸,并成一丸,含化咽津。
郁李仁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心胸气壅,宿食不消,腹胃胀满,大肠秘涩。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 汉椒半两,去目及闭日者,微炒去汗 人参半两,去芦头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桂心半两 干姜半两,炮裂,锉 细辛半两 赤芍药半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胡椒半两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木香一两 诃黎勒皮二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三十丸。
琥珀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喉咽不利,心胸壅塞,食少无力。
琥珀一两,细研 槟榔一两 木香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五味子半两 桂心一两 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昆布半两,洗去咸味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白术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琥珀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煎生姜枣汤下三十丸。
硇砂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壅滞气逆,心腹胀痛,宿食不消。
硇砂一两,细研 沉香一两 木香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附子一两半,炮裂,去皮脐 槟榔一两半 干姜一两,炮裂,锉 桃仁一百二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硇砂同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十丸。
川椒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逆,腹胁妨闷,羸瘦著床,往来寒热,腹中不调,或利或呕,四肢少力。
川椒一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桂心一两 食茱萸半两 细辛二分 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皮一两 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远志半两,去心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木香半两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当归半两,锉,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二十丸。
干姜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心痛,咽中如有物,吐之不出,食饮渐少。
干姜一两,炮裂,锉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细辛一两 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远志半两,去心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人参一两,去芦头 食茱萸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十丸。
槟榔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或宿食不消,或为霍乱,或心腹疼痛,腹胀,不思饮食。
槟榔一两 桂心一两 干姜一两,炮裂,锉 赤茯苓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白豆蔻半两,去皮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人参半两,去芦头 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细辛半两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三十丸。
*陈橘皮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胸背俱闷,不下饮食,宜服此方。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川朴硝一两 木香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三十丸。
*丁姜膏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吐逆,食饮不下,心胸气壅滞,宜服此方。
丁香二两,末 生姜一斤,取汁 酒一中盏
上件药,相和令匀,以文火熬成膏,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半匙。
*诃黎勒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心胸噎塞,背闷不食方。
诃黎勒十枚,煨五枚用皮,五枚生用 大腹子十枚,五枚煨用,五枚生用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如茶煎服之。
大黄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
川大黄锉碎,微炒 诃黎勒煨用皮。已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二十丸,以微利为度。
羚羊角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不顺,上攻咽喉,噎塞,或加烦热,四肢疼痛。
羚羊角屑一两 柴胡一两半,去苗 赤芍药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桑根白皮一两,锉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大腹皮一两,锉 枳实三分,麸炒微黄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之。
射干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喉噎塞,全不下食。
射干一两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诃黎勒皮三分 木通三分,锉枳实三分,麸炒微黄 桂心三分 鸡舌香三分 紫苏子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之。
人参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喉噎塞,心神虚烦,难下饮食。
人参三分,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射干一两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羚羊角屑三分 桂心半两 诃黎勒皮一两半 乌梅一两,去核,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之。
赤茯苓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喉噎塞,心胸满闷,不下饮食。
赤茯苓一两半 桑根白皮一两半,锉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人参一两,去芦头 木香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射干三分 大腹皮一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陈橘皮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因食即噎塞,如有肉脔在咽中不下。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槟榔一两 桔梗一两,去芦头 木通三分,锉 赤茯苓一两 百合三分 羚羊角屑一两半 马蔺子①一两,微炒 紫菀一两,去苗土 射干三分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① 马蔺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血定痛的功效。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柴胡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全不思食,或食即欲呕,咽中噎塞,食稍难下。
柴胡一两半,去苗 桔梗三分,去芦头 槟榔三分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诃黎勒皮三分 赤茯苓三分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桂心半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昆布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喉噎塞,全不思食,肩背气壅,四肢烦疼。
昆布二两,洗去咸味 羚羊角屑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一两 木香一两射干一两 旋覆花一两 前胡二两,去芦头 川升麻一两 郁李仁二两,汤浸,去皮,微炒 桔梗二两,去芦头 紫菀一两,去苗土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二十丸。
*半夏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喉噎塞,食饮不下方。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干姜一两,炮裂,锉 昆布二两,洗去咸味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服,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诃黎勒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妨闷,不能下食,吐逆烦喘。
诃黎勒皮一两 木香三分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五味子三分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人参三分,去芦头 桂心三分 赤茯苓三分 芦根一两,锉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白术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不散,胸中噎塞,不下食,时时妨闷。
白术半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青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一两 大腹皮一两,锉 人参半两,去芦头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 木香半两 前胡二两,去芦头 槟榔一两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槟榔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妨闷,不能下食。
槟榔三分 前胡一两,去芦头 桂心半两 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微炒 草豆蔻半两,去皮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干姜半两,炮裂,锉 木香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大腹皮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壅滞妨闷。
大腹皮锉 赤茯苓 木香 丁香 芎 白术 沉香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人参去芦头 草豆蔻去皮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桂心已上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紫苏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胸中妨闷,痰壅不下食。
紫苏茎叶二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柴胡二两,去苗 槟榔一两 赤茯苓一两 桂心一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桑根白皮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妨闷,常欲呕吐,汤水不下方。
桑根白皮一两,锉 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木香半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枳壳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胀满,吃食妨闷,脚手烦疼,渐加羸瘦,四肢无力。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一两 槟榔一两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羚羊角屑一两 赤芍药一两 赤茯苓二两 前胡二两,去芦头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
诃黎勒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腹妨闷,不能下食。
诃黎勒皮二两 槟榔一两 木香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五味子一两 川芒硝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煎生姜枣汤下二十丸。
草豆蔻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不利,食即呕逆。
草豆蔻一两,去皮 人参三分,去芦头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半两 桂心半两 木通半两,锉 槟榔半两 鸡舌香半两 赤茯苓半两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半夏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胸中壅滞,痰毒上攻,呕逆不能下食。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人参一两,去芦头 赤茯苓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射干半两 桂心半两 草豆蔻一两,去皮 旋覆花半两 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白术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胃虚呕逆,从朝至夜,不能饮食,胸中痛,气渐羸困。
白术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干姜半两,炮裂,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五味子半两 曲末一合,炒微黄 大麦蘖一合,炒微黄 桂心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诃黎勒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不多下食,心腹气满,时或呕逆。
诃黎勒皮二两 赤茯苓一两 木香半两 白术一两 桂心一两 大腹皮一两,锉 木通一两,锉 草豆蔻一两,去皮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厚朴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不能食,腹内冷气,或吐逆。
厚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人参一两,去芦头 白术一两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木通三分,锉 桂心三分 赤茯苓三分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诃黎勒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腹胁胀,四肢不和,宜服此方。
诃黎勒皮一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青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术三分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丁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不能下食,脾胃气弱,四肢乏力。
丁香半两 青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茯苓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桂心一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人参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噎塞不能下食,食即呕逆。
人参半两,去芦头 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半两 沉香半两 紫苏茎叶一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吴茱萸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不能饮食,食即呕逆。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当归一两,锉,微炒 人参一两,去芦头 青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荜拨三分 高良姜三分,锉 槟榔三分 胡椒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陈橘皮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不能下食,脾气弱。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粟米半合,炒微黄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诃黎勒皮二两 丁香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调下一钱。
木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食饮不下,呕逆不定,日渐羸瘦。
木香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赤茯苓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汉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桂心一两 细辛半两 赤芍药半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干姜半两,炮裂,锉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诃黎勒皮一两半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十丸。
枳壳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脾胃久冷,气滞呕逆,不能下食。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半两 草豆蔻三分,去皮 赤茯苓三分 当归三分,锉,微炒 桂心二分 莳萝一两 荜拨一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胡椒 白术三分 诃黎勒皮一两 桔梗干姜半两,炮裂,锉 槟榔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姜枣汤下二十丸。
*桑叶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不能下食方。
桑叶末二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醋浆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入生姜汁少许,不计时候,稍热并滓服。
赤茯苓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气滞,不思食饮,肩背壅闷,四肢烦疼。
赤茯苓一两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桂心三分 大腹皮一两,锉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半两 木通三分,锉 旋覆花半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槟榔一两 诃黎勒皮二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大腹皮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胸中痰结,食不消化,腹中胀满雷鸣。
大腹皮一两,锉 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白术一两 旋覆花一两 枇杷叶一两,去毛,炙微黄 桔梗二两,去芦头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木香三分 桂心一两 厚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旋覆花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胸中痰结,否塞不通,不能饮食。
旋覆花半两 木香半两 赤茯苓一两 白术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前胡一两,去芦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桂心一两 青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芎一两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大腹皮半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槟榔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脾冷,食饮不下,胸中刺痛。
槟榔一两 白术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前胡一两,去芦头 高良姜一两,锉 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十丸。
前胡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心胸积滞,气不宣散,饮食不下。
前胡一两,去芦头 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 白术三分 旋覆花半两 肉豆蔻三分,去壳 人参三分,去芦头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二十丸。
芫花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否塞,心胸壅闷。
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 巴豆半两,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桂心一两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桔梗一两,去芦头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小豆大,食前,以温酒下二丸。
半夏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气逆,不能下食。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薯蓣一两 干姜半两,炮裂,锉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黄丹一两,炒令紫色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黄丹同研令匀,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人参生姜汤下二十丸。
*木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胸中痰结,气逆不下饮食方。
木香一两 青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豆蔻三分,去皮 郁李仁二两,汤浸,去皮,微炒,别研如泥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研入郁李仁令匀,每于食前,以川椒七粒煎汤,调下一钱。
白术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呕吐酸水,寒气上攻,胸中刺痛,腹胁胀满,饮食不下。
白术一两 木香半两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桂心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荜拨半两 槟榔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厚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槟榔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脾胃寒,不能下食,呕吐酸水,时复胸膈刺痛。
槟榔二两 人参一两半,去芦头 肉豆蔻一两,去壳 白术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荜拨一两 高良姜一两,锉 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厚朴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心胸久冷结滞,时多呕吐酸水,不思饮食。
厚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人参一两,去芦头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高良姜半两,锉 桂心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人参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脾胃冷滞,每欲食则多呕吐酸水。
人参一两,去芦头 槟榔一两 高良姜半两,锉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荜拨一两 白术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丁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脾胃虚冷,呕吐酸水,不能下食,四肢乏力。
丁香半两 白术三分 桂心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藿香半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赤茯苓三分 干姜半两,炮裂,锉 诃黎 勒皮一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厚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陈橘皮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胃中宿冷,食不消化,呕吐酸水。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二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胡椒半两 肉豆蔻一两,去壳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半夏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呕吐酸水,脾胃虚寒,不能下食。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槟榔半两 红豆蔻半两,去皮 桂心三分 木香半两 白术三分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三分 当归半两,锉,微炒 高良姜半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木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脾胃虚冷,食不消化,呕吐酸水,四肢不和,面色青黄,渐加羸弱。
木香半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荜拨半两 干姜半两,炮裂,锉 诃黎勒皮一两 大腹皮三分 桂心半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一钱。
诃黎勒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胸中噎塞,呕吐酸水,不能下食。
诃黎勒皮一两 鸡舌香半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豆蔻半两,去皮 人参半两,去芦头 赤茯苓半两 白术三分 前胡三分,去芦头 桂心一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计,炙令香热 高良姜一两,锉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陈米粥饮调下二钱。
木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及胃口不和,多吐酸水,不思饮食。
木香半两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 人参三分,去芦头 丁香半两 干姜半两,炮裂,锉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诃黎勒皮一两 草豆蔻一两,去皮 射干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煎生姜枣汤调下二钱。
草豆蔻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脾胃久冷,呕吐酸水,脐腹㽲痛,不思饮食。
草豆蔻一两,去皮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缩砂一两,去皮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干姜半两,炮裂,锉 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桂心三分 鸡舌香半两 槟榔半两 木香半两 当归半两,锉,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水浸蒸饼,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三十丸。
赤茯苓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滞,宿食不消,呕吐酸水,腹胀不能下食。
赤茯苓一两 陈橘皮三两,汤浸,去白瓤,焙 大麦蘖一两,炒微黄 桂心二两 干姜一两,炮裂,锉 人参一两,去芦头 神曲二两,炒微黄 木香一两 诃黎勒皮二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三十丸。
木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脾胃久冷,呕吐酸水,不能下食。
木香一两 青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桂心一两 白术一两 益智子一两,去皮 肉豆蔻一两,去壳 细辛半两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干姜半两,炮裂,锉
上件药,捣罗为末,酒煮饭烂研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生姜汤嚼下十丸。
柴胡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膈心腹痞满,不下饮食,肩背壅闷,四肢烦疼。
柴胡二两,去苗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白术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赤茯苓二两 槟榔二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赤芍药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枇杷叶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膈吐涎痰,食不消化,心腹痞满雷鸣。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 人参一两,去芦头 槟榔一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桔梗一两,去芦头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诃黎勒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膈,心腹痞满,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
诃黎勒皮一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京三棱三分,微炮,锉 草豆蔻一两,去皮 白术三分 赤茯苓三分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槟榔三分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干姜三分,炮裂,锉 桂心三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煎生姜橘皮汤,调下一钱。
白术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膈,心腹痞满,四肢拘急,体重。
白术三分 木香半两 诃黎勒皮二分 桂心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丁香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草豆蔻一两,去皮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煎生姜木瓜汤,调下二钱。
*枳诃汤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久患气膈,心腹痞满,咽喉噎塞,不下食饮,宜服此方。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诃黎勒皮一两半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煎生姜橘皮汤,调下一钱。
赤茯苓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膈,咽喉噎塞,心腹痞满,不下饮食,胸背俱闷。
赤茯苓一两 桂心一两 干姜三分,炮裂,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羚羊角屑一两 诃黎勒皮二两半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槟榔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弹子大,不计时候,常含一丸咽津。如患甚,即将一丸,以煎汤研破服亦得。
人参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膈,心腹痞满,不下饮食,或时呕吐,四肢不和。
人参二两,去芦头 桂心一两 赤茯苓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干姜半两,炮裂,锉 槟榔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三十丸。
沉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膈,脾胃久冷,心腹痞满,吃食无味,面色萎黄。
沉香半两 丁香半两 木香半两 槟榔半两 桂心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肉豆蔻半两,去壳 麝香一分,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麝香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姜枣汤嚼下十丸。
厚朴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脾胃久冷,宿食不消,心腹虚胀,四肢瘦弱。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沉香三分 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槟榔半两 丁香半两 诃黎勒皮一两半 桂心半两 白术三分 高良姜三分,锉 草豆蔻一两,去皮 木香三分 人参三分,去芦头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木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胸中不利,宿食不化。
木香一两 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草豆蔻一两,去皮 诃黎勒皮二两 桂心一两 槟榔一两 麦蘖三分,炒微黄 白术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草豆蔻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壅滞,不下饮食,或宿食不消。
草豆蔻三分,去皮 青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诃黎勒皮一两 益智子半两,去皮 人参三分,去芦头 细辛半两 赤茯苓半两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丁香一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槟榔三分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荜澄茄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壅滞,脾胃虚弱,宿食不消,四肢虚乏。
荜澄茄一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草豆蔻半两,去皮 细辛一两 木香半两 白术三分 大腹皮三分,锉 京三棱半两,微煨,锉 五味子半两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高良姜半两,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诃黎勒皮一两 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人参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壅滞,不下饮食,或宿食不消。
人参一两,去芦头 木香半两 槟榔半两 干姜三分,炮裂,锉 白术一两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桂心一两 青橘皮二分,汤浸,去白瓤,焙 京三棱一两,微煨,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赤茯苓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诃黎勒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脾胃积冷,宿食不消,心胸不利。
诃黎勒皮一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白术三分 黄芪三分,锉 神曲一两,炒微黄 木香三分 桂心三分 麦蘖三分,炒微黄 高良姜三分,锉 草豆蔻三分,去皮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生姜汤调下一钱。
人参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胸膈气滞,脾胃虚冷,饮食不消,面无颜色。
人参一两,去芦头 赤茯苓一两 木香半两 白术一两 麦蘖三分,炒微黄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诃黎勒皮一两 缩砂半两,去皮 吴茱萸一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一钱。
诃黎勒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妨闷,不能下食,食不消化。
诃黎勒皮一两半 槟榔二两 桂心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木香一两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一两 前胡一两半,去芦头 五味子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枣瓤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姜枣汤下三十丸。
神曲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不下食,纵食不能消化。
神曲四两,炒微黄 麦蘖四两,炒微黄 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橘皮一两半,汤浸,去白瓤,焙 桂心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半 干姜一两,炮裂,锉 槟榔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十丸。
赤茯苓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壅滞攻心,胸中连肩背痛,日夜不止。
赤茯苓一两 桂心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一两 蓬莪术一两 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下气槟榔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冷硬结痛。
槟榔一两 木香一两 陈橘皮一两半,汤浸,去白瓤,焙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前胡一两,去芦头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丁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冷气,疼痛,不食少力。
丁香半两 厚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桂心三分 白术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人参一两,去芦头 赤芍药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酒半小盏,更煎三两沸,不计时候,稍热服。
桂心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中伏滞冷气,疼痛,饮食不下。
桂心一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人参一两,去芦头 牛李根一两,锉 诃黎勒皮二两 青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柴胡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中烦满疼痛,及走疰,气欲绝。
柴胡一两,去苗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当归三分,锉,微炒 木香一两 槟榔一两 犀角屑一两 麝香三钱,细研
上件药,捣筛为散,入麝香研匀,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半夏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中积冷气痛,心中满闷,不能下食,或时呕吐。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桂心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木香汤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中气痛,不可忍方。
木香半两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桂心三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和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厚朴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中虚寒疼痛。
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桂心一两 白术一两 陈橘皮一两半,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干姜方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食后呕逆,心胸中㽲痛方。
干姜半两,炮裂,锉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白术二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枳实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中气逆,时复疼痛。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桂心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白术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间痛,宜服此方。
白术一两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神曲一两,炒微黄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木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气滞疼痛,连于腹胁,饮食不下。
木香一两 青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槟榔一两 桂心一两 干姜半两,炮裂,锉 人参三分,去芦头 细辛三分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 贝母三分,煨微黄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常含三五丸咽津,甚佳。
小草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胸间痛,气逆,饮食不下。
小草三分 桂心三分 川椒三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干姜三分,炮裂,锉 细辛三分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
人参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胃管气滞,心胸满闷,咽中噎塞,不能下食。
人参半两,去芦头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桂心半两 干姜半两,炮裂,锉 白术半两 草豆蔻一两,去皮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荜拨半两 大腹皮一两,锉 丁香半两 诃黎勒皮一两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半夏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心胸不利,痰壅食少。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槟榔二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人参一两,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桔梗一两,去芦头 桂心一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小麦、小豆各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芦根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噎不下食,心胸烦闷,不得眠卧。
芦根一两,锉 木通半两,锉 射干三分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赤茯苓半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诃黎勒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噎,心胸烦满,食饮不下,腹胁妨闷。
诃黎勒皮一两半 桂心三分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芦根一两,锉 木瓜三分,干者 木香半两 羚羊角屑三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煎木瓜汤调下一钱。
半夏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噎,心胸短气,烦闷不能下食。
半夏二两,汤洗七遍,去滑 木香一两 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 羚羊角屑一两 桂心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煎木瓜汤下一十丸。
生姜汁煎方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噎,不能下食,咽喉壅塞,心胸烦闷。
生姜汁五合 白蜜五两 人参二两,去芦头,捣罗为末 百合二两,捣罗为末 牛酥五合
上件药,内铜锅中,以慢火煎如膏,不计时候,含一丸如半枣大,咽津,或煎人参汤调下一茶匙亦得。
利气槟榔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噎,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通。
槟榔一两 木香半两 芎半两 诃黎勒皮一两 昆布一两,洗去咸味 桂心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半夏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噎不通,心悸喘急,胸背疼闷,咽喉壅塞。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柴胡一两,去苗 羚羊角屑一两 射干三分 赤茯苓一两 桔梗三分,去芦头 昆布一两,洗去咸味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木香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赤茯苓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噎,心膈壅塞,不能下食,宜服此方。
赤茯苓一两 桂心半两 桑根白皮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粟米一茶匙,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半夏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咽喉不利,胸膈气噎,不能下食方。
半夏一两半,汤洗七遍,去滑 桂心三分 木香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昆麦汤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胸中气噎,不下食,喉中如有肉块方。
昆布二两,洗去咸味 小麦二合
上件药,以水三大盏,煎候小麦烂熟,去滓,每服不计时候,吃一小盏,仍拣取昆布,不住含三两片子咽津,极妙。
*蜜酥膏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噎,胸膈不利,烦满不下食方。
蜜半升 酥半升 生姜汁半升
上件药相和,以慢火煎成膏,收于瓷合中,每取半枣大,含化咽津,或内热酒中调服之亦得。
大腹皮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胸膈气噎塞,烦闷不下饮食,腹胁妨胀,秘涩不通。
大腹皮一两,锉 木香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桂心半两 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前胡一两,去芦头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青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芎三分 干木瓜一两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煎生姜木通汤下三十丸。
半夏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饮食喜噎。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干姜一两,炮裂,锉 石膏二两 人参二两,去芦头 栝蒌根一两 桂心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二枚,小麦、小豆各五十粒,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羚羊角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食噎,饮食不下,妨闷极甚。
羚羊角屑一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人参二两,去芦头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一两 马蔺子二两,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川大黄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气膈食噎方。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诃黎勒皮一两半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
*食噎汤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胸膈气滞,食噎不下方。
舂杵头细糠一合 昆布末一两
上件药,用老牛涎一合,生百合汁一合,二味以慢火煎,入少蜜,搅成膏,搜前二味丸如鸡头实大,不计时候,含一丸细细咽津。
木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食少,四肢乏力。
木香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赤茯苓三分 神曲三分,炒微黄 桃仁半两,汤浸,去皮白瓤,焙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和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人参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胸心气塞,三焦隔绝,咽喉不利,食饮难下。
人参一两,去芦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桂心一两 防葵一两 小草一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细辛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食茱萸一两 紫菀三分,去苗土 干姜三分,炮裂锉 赤芍药三分 枳实三分,麸炒微黄 川乌头三分,炮裂,去皮脐 诃黎勒皮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十丸。
茱萸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胸中寒,呕逆气隔,饮食不下。
吴茱萸三分 干姜二分,炮裂 锉 川椒三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桂心三分 人参三分,去芦头 细辛三分 赤茯苓半两 白术半两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陈橘皮三分,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三(二)十丸。
干姜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喉咽壅塞不通,胸膈忧恚气滞,胃寒食少。
干姜半两,炮裂锉 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食茱萸半两 羚羊角屑一两 射干一两 马蔺子一两,微炒 人参一两,去芦头 桂心一两 细辛一两 白术一两 赤茯苓一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黎勒皮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三十丸。
昆布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喉咽妨塞,食饮不下。
昆布一两半,洗去咸味 羚羊角屑半两 柴胡三分,去苗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天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木通三分,锉 槟榔三分 诃黎勒皮一两半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射干半两 川朴消一两 桂心一两 百合一两 紫苏子半两,微炒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三十丸。
*硫黄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心胸咽喉迫塞,痰毒壅滞,涕唾稠粘,不能下食,宜用此吐方。
硫黄一分,细研 阿魏一分,面裹,煨令面熟为度 密陀僧一分,细研 安息香一分 砒霜一钱,细研 朱砂一两,细研 乳香一分,别研入 麝香一钱,细研
上件药,同研令细,熔乳香、安息香及炼了蜜少许,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冷茶下五丸,当吐。如人行十里未吐,即再服。
*枇杷橘皮汤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立效方。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生姜半两
上件药,都以水二大盏半,煎至一盏半,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半夏芦根汤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芦根一两,锉 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
上件药,捣筛,都以水二大盏半,入生姜半两,同煎至一盏半,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杏桂丸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杏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桂心二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酸枣大,不计时候,含一丸咽津。
*芦根汤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心膈气滞烦满,吐逆不下食方。
芦根五两细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二盏,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二合。
*半夏散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胸膈咽喉不利,痰逆食少,宜服此方。
半夏七枚,小者汤洗去滑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都为一服,以浓生姜汤调服之。患年多者,不过三服瘥。
*芦根汤
【文献出处】
《大全本草》
【原文摘录】
《金匮玉函方》治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不下食。
芦根五两,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二盏,去滓,不计时温服。
*橘皮汤
【文献出处】
《大全本草》
【原文摘录】
《孙尚药方》治诸吃噎。
橘皮二两,汤浸,去瓤,锉,以水一升,煎之五合,通热顿服。更加枳壳一两,去瓤,炒,同煎之服,效。
缓气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阴阳气不升降,否气膈气,心痛腹痛,咽喉噎闷,气道不匀,呕吐痰沫,饮食不下,大便秘利不定,或里急后重,腹痛不可忍,此药养气消痰,温中散滞。
木香半两 桂去粗皮,半两 人参二两 白术二两 吴茱萸二两,炒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二两 诃黎勒皮二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 阿魏半两,和面煨熟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熟水下,不计时候。
建中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男子妇人,五种膈气,及一切气,不思饮食。
白豆蔻去皮,一两 胡椒一分 茴香子炒 高良姜各三分 甘草炙,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蒟酱 人参 红豆蔻去皮 干姜炮 芎 藿香叶各半两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温酒或生姜汤嚼下,不计时候。
豆蔻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
肉豆蔻去皮,三介 木香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各半两 甘草炙,锉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诃黎勒三枚,炮,去核 槟榔二枚,锉
上一十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如茶点服。若入姜、枣同煎亦佳。能治气补劳,通血脉,益脾胃。
通膈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
枳壳去瓤,麸炒 桂去粗皮 甘草炙,锉 陈曲炒 诃黎勒皮 白术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 干姜炮 京三棱煨,锉 草豆蔻去皮 槟榔半生半熟 五味子炒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半夏汤洗了,用生姜同捣如泥,却摊在新瓦上,用文武火煿令黄色 木香 郁李仁汤浸退皮,麸炒黄。各一两
上一十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入盐少许,如茶点服,不计时候。
备急沉香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霍乱吐泻,气逆结胸,膈气刺痛,不思饮食。
沉香锉 丁香半生半炒 干姜炮 京三棱煨,锉 蓬莪荗煨,锉。各半两 藿香用叶 木香肉豆蔻去皮 桂去粗皮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高良姜 胡椒 甘草炮。各一分
上一十四味,捣罗为散,瓷合盛,每服二钱匕,入盐少许,如茶点服,不计时候。
五膈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痞,心胸噎塞,渐致羸瘦。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枳壳去瓤,麸炒 桂去粗皮 甘草炙,锉 陈皮炒 诃黎勒皮 白术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干姜炮 京三棱煨,锉。各一两 槟榔锉 木香各一分
上一十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入盐点服。如脾气腹胀,心胸满闷,每服三钱,用水一盏,入生姜一块,切,枣二枚,擘破,盐少许,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和滓热服。
豆蔻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痞闷,腹胁胀满。
肉豆蔻仁 京三棱炮 蓬莪荗炮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桂去粗皮。各一两 槟榔锉 木香各半两 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熟,取末二两
上九味,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莱菔木香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喘促,腹胁胀满,胸膈不快,痰逆恶心,不思饮食。
莱菔子二两 粟米一两半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 巴豆肥大者,三十枚,去皮,于瓦石器内,与上三味同炒,候药焦黑色,拣去巴豆不用 木香一分
上五味,捣罗为散,用煮莱菔汤调下二钱匕,或以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莱菔汤下十五丸亦得。
京三棱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利胸膈,散积滞,消腹胀,进饮食。
京三棱湿纸裹煅,碎锉 沉香各半两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鳖甲去裙襕,醋炙 槟榔锉。各一分 巴豆五枚,去油为霜
上六味,捣罗为末,水煮白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食后温熟水下。
硇砂枳壳煎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胸腹胀闷,不能饮食。
硇砂无石者,别研,三分 枳壳汤浸,去瓤,切作片子,焙干取末,四两 乌头炮裂,去皮尖,为末大黄生为末。各一两。同三味末一处拌匀,用醋四升,银器内慢火熬成膏,入后药末 桂去粗皮 五灵脂 干漆炒烟出 蓬莪荗煨,锉 当归切,焙 芍药各一两 牵牛子炒,取末三分
上一十一味,除前膏外,捣罗为末,入硇砂等膏中,于臼内捣一千下,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妇人血气,醋汤下。不嚼,不计时服。
木香诃梨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一切膈气,妨闷,不下食。
木香 诃黎勒去核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五味子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人参桂去粗皮 赤茯苓去黑皮 芦根 枳壳去瓤,麸炒。各三分
上一十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人生姜一枣大,切,煎取八分,去滓温服。
荜拨饮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心腹痞满,全不思食。
荜拨 沉香锉 草豆蔻去皮 青橘皮去白,焙 丁香 桃仁炒,去皮尖 大腹锉 生姜切,炒。各一两 诃黎勒皮二两 甘草炙,锉 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五膈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噎,满闷不下食。
白术炒 木香炮 诃黎勒炮,去核 陈橘皮去白,焙 昆布洗去咸水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三分 大黄锉 桂去粗皮 半夏汤洗去滑,七遍 槟榔锉 枳实去瓤,麸炒 五味子各半两 琥珀研,一分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生姜枣汤下。
紫金丹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
桂去粗皮 诃黎勒煨,去核。各一两 昆布洗去咸,焙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一两半 木香 琥珀研 陈橘皮去白,焙。各三分 白术 沉香 鸡舌香各半两 丹砂别研,一分 木瓜根锉,一两
上一十二味,捣研为末,再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或欲作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
槟榔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诸膈气,心胸烦结,噎塞不通,饮食日减。
槟榔锉 诃黎勒皮炒 荜澄茄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甘草炙,锉 沉香锉 麦蘖炒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京三棱炮,锉 白术等分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擘,煎取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一。
干咽妙功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喉噎塞,咳嗽上气,痰盛喘满,气道否滞,不得升降。
硼砂研,炒末,二钱匕 丹砂研,炒末,四钱 硇砂飞研,炒末,一钱 巴豆霜炒末,三钱匕 桂末益智仁末各半两
上六味,拌和令匀,用糯米粥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或两粒,食后,临寝干咽。
人参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塞,忧结不散。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白术 桂去粗皮 诃黎勒皮炒 京三棱炮,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枳壳去瓤,麸炒 甘草炙,锉 槟榔锉。各一两 木香半两 草豆蔻去皮,半两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大腹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诸膈气,冷热不调,喜怒无度,胸中咽塞,不思饮食,或忧思过甚,不足之气,蕴积心臆,日渐消瘦。
大腹皮切 槟榔锉 木通锉 防己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紫苏茎叶 桑根白皮锉 甘草炙,锉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 草豆蔻去皮 丁香皮锉 大黄锉,炒。各半两 木香一分
上一十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二片,大枣一枚,擘,同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一。
万灵木香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喉噎塞。
木香一分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枚 槟榔锉,一两 缩砂去皮 干姜炮 桂去粗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肉豆蔻去壳 茴香子炒。各半两
上九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丹砂为衣,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茶酒亦得,不计时候。
丁香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喉噎塞,不下饮食。
丁香 木香各一钱 槟榔锉 青橘皮去白,醋浸半日,控干,炒令黄色。各一分 京三棱炮,锉芫花醋浸一宿,控干,炒令黄色。各半两 五灵脂一两 香墨烧令烟尽,候通赤,放冷,秤一钱
上八味,同捣罗为末,再罗过,肥巴豆七粒,去皮心膜,细研如膏,涂于新瓦上,出油令尽,细研,与前来药末同研,拌令极匀,用水煮白面糊和剂硬软得所,丸如大麻子大,令干,每服五丸至七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人参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喉噎塞,心烦呕逆,不进饮食。
人参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枇杷叶去毛,炙 槟榔锉。各一两 半夏淡浆水煮三二十沸,切碎,半两
上五味,捣罗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服。
安息香煎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喉噎塞,烦闷呕吐,心胸痞满,腹胁膨胀,可思饮食。
安息香别研,半两 木香 沉香各一两 诃黎勒皮炮,二两 桂去粗皮 白茯苓去黑皮 肉豆蔻仁 缩沙仁 芍药 荜澄茄 茴香子微炒 益智去皮,炒 五味子微炒 白豆蔻仁 芎 当归切,焙 丁香皮锉 蓬莪荗炮,锉 京三棱炮,锉 莎草根去毛 槟榔锉。各一两半 硇砂别研,半两 阿魏一分,细研,用白面少许和作饼子,炙令香熟
上二十三味,除别研外,捣罗为末,再同研匀,用蜜三十两,炼熟和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或生姜盐汤下,不拘时。
导气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噎塞,不入饮食。
虎头王字骨酥炙 荜拨微焙 人参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 羚羊角屑
上五味等分,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水调,临卧、食后服。
京三棱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噎塞,脾胃虚冷,瘦劣不下食。
京三棱炮,锉 诃黎勒煨,去核 木瓜焙 鳖甲醋炙,去裙襕 玳瑁镑。各三分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枳实去瓤,麸炒 干姜炮 白术 昆布汤洗去咸,焙 赤茯苓去黑皮 木香各半两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陈曲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煨生姜木瓜盐汤下。
通气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喉噎塞,胸膈填满,不思饮食。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为末 生姜细研,和半夏作饼,暴干。各一两半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桂去粗皮。各三分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撞气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噎塞不下饮食。
雌黄研 附子炮裂,去皮脐 丹砂研 木香 寒水石研 人中白①研。各半两 麝香研,一钱
上七味,先以雌黄入铫子,却将寒水石盖雌黄,用油纸烛十二个,烧尽为度,次将众药为末,和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用生葱一二寸,同嚼,温酒下。妇人以当归绿豆酒下。
① 人中白:人尿自然沉淀的固体物,具有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之功效。
附子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噎塞不思饮食。
附子大者,生,去皮脐,切破,生姜汁煮透,焙,一两 丁香半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细研硇砂少许,糁枣内,蒸熟,去皮核,和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米饮下,食前服。
沉香煎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恶心,心腹疼痛,及脾积气,饮食进退,面黄腹胀怠惰,脏腑不调,水谷不化,磨癥瘕积聚。
沉香锉 丁香各一两 阿魏醋化开,入面和作饼子,慢火炙,半两 木香 胡椒 没药研 丹砂水飞研。各一两 高良姜锉 缩砂仁去皮。各半两 槟榔面裹,慢火煨,锉 硇砂水飞研,瓷器中火上熬干。各一两 吴茱萸汤浸洗,焙干,炒,半两 巴豆去皮心膜,研,新瓦上摊出油,一分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硫黄研。各一两
上一十五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前临卧,温生姜橘皮汤下。如暴伤生冷,呕逆恶心,心腹疼痛,量加丸数。
丁香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壅闷恶心。
丁香二七粒 木瓜切 木香炮。各一分 肉豆蔻去壳,炮,一枚 槟榔锉,一枚 半夏一分,姜制 青橘皮去白,炒,七片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
无比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
干姜炮 附子炮裂,去皮脐 泽泻锉 桂去粗皮。各一两 巴豆二七粒,去皮,醋煮,研
上五味,捣罗为末,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温酒下,早晚各一服。
槟榔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吐逆,不下食。
槟榔生,锉 京三棱煨 蓬莪荗煨 甘草炙 茴香子炒 益智子去皮,炒 青橘皮去白,炒 干姜炮。各一两
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沸汤调下,日二。
木香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痞闷,痰饮恶心呕逆,不下饮食。
木香炮,半两 莎草根①炒 京三棱煨,锉 白术各一两 沉香锉 硇砂别研 好茶末 益智子去皮,炒。各半两 桂去粗皮 丁香炒。各一分 乌梅肉炒,一两 巴豆二七粒,去皮,研出油 肉豆蔻去壳,三枚
① 莎草根: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功能行气、开郁、祛风。
上一十三味,除巴豆外,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后,生姜汤下。
腊茶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痞闷,呕逆恶心,不下饮食。
腊茶末 丁香炒 槟榔锉 青橘皮去白,切,炒 木香炮 缩沙去皮,炒。各半两 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三七粒 乌梅肉炒,二两
上八味,除巴豆外,捣罗为末,再同研匀,醋煮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温生姜汤下,早晚食后服。
化气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心胸痞闷,噎塞不通。
木香炮 槟榔生,锉。各二两 硇砂别研,一两 大黄炮,三分 丹砂别研,半两
上五味,捣研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不拘时候,生姜汤下。
分气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
白术锉,麸炒 木香炮 蓬莪荗煨 干姜炮 陈橘皮汤浸,去白,切,炒 桂去粗皮 甘草炙缩沙仁去皮,炒 茴香子炒 干木瓜切 益智子炒。各二两 胡椒半两 阿魏醋化,白面和作饼,炙,二分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末,浸蒸饼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盐汤嚼下,不计时候。
安息香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噎塞,腹肚膨胀。
安息香酒化,研 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槟榔生,锉 白术锉,麸炒 甘草炙 诃黎勒皮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一两 干姜炮,半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沉香煮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饮食不下,心胸痞满。
沉香锉 茴香子炒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炒 胡椒 荜澄茄 楝实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炒。各一两
上七味,捣罗为散,患者但心头气未断,皆可服之,每服二钱匕,葱白五寸,拍破,酒并童子小便各半盏,同煎至六分,放温,和滓服,重者不过三服。
木香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胸膈气痛,不思食,食即呕逆。
木香 丁香 槟榔锉 诃黎勒皮 桂去粗皮 茅香①锉。各一两 枳壳去瓤,麸炒 大黄锉,炒。各半两 干木瓜切碎,三分
① 茅香:禾本科茅香属植物茅香的根状茎,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上九味,捣罗为散,再同研匀,每服二钱匕,炒生姜盐汤调下。
参苓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不下饮食,或忧恚气结,不得宣通。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干姜炮 桂去粗皮 甘草炙 细辛去苗叶 芍药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 诃黎勒皮炒 槟榔锉。各一两半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如觉有物在喉中,即丸三五丸,如弹子大,每一丸含化咽津。
气宝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呕逆,心胸痞满,食饮不下。
茴香子拣净,银石器内纸衬炒,二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槟榔锉。各一两 木香一分。四味同杵罗为末 黑牵牛拣净,秤四两,用吴茱萸二两,慢火同炒茱萸焦,只取牵牛子一向杵取末,二两
上五味,同拌匀,炼蜜和剂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饮或木香汤下。有痰即用槟榔末半钱,水半盏,煎数沸,放温下。欲微疏利,加至三十丸至四十丸,看虚实,腹稍空服之。
五膈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胃气素弱,因于忧恚,膈气呕逆,不思饮食。
人参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远志去心 蜀椒 干姜炮 细辛去苗叶。各半两 桂去粗皮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食后含化。胸中热即三服。
诃黎勒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不思饮食。
诃黎勒煨,去核,一两 半夏二两,汤浸七遍,姜汁煮令黄色 甘草炙。各一两半 草豆蔻去皮 槟榔锉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丁香一分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肉豆蔻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不入饮食。
肉豆蔻去壳 木香 桂去粗皮 沉香镑 益智子去皮 荜澄茄 胡椒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等分
上九味,捣罗为末,用木瓜一枚,切盖去子,内硇砂一两飞过者,饭上蒸熟,研如膏,后拌诸药。如干,更入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临卧,温酒下十五丸。
半夏五香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和胃气,进饮食。
半夏汤浸七遍,去滑,捣罗为末,姜汁和作饼,暴干,三两 丁香 沉香锉。各半两 麝香研 龙脑研 丹砂研。各一钱 藿香叶半两 槟榔尖者,二颗,锉 木香 甘草炙。各一分
上一十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食前生姜盐酒嚼下。
丁香匀气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呕逆减食。
丁香 木香 沉香锉 肉豆蔻去壳 桂去粗皮 京三棱煨,先捣取末 当归洗,切,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槟榔锉 荜澄茄 附子炮裂,去皮脐 安息香酒化,去滓 乳香绢包,汤内摆过,候干研 硇砂飞 丹砂研。各一分 巴豆二十一粒,去皮,热灰内炮令紫色,研
上一十六味,捣罗为末,与安息香等一处拌和,研匀,酒煮面糊和,再捣三二百下,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温生姜汤下。
藿香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不止。
藿香去梗,二钱 草豆蔻去皮,一分 阿魏一钱,用作面饼,焙干 木香一分 人参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 桔梗炒,一分 干姜炮裂,一钱 甘草炙 诃黎勒炮,去核。各一分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干姜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食。
干姜炮,一分 半夏汤浸,去滑,焙,二两 丁香半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木瓜盐汤下,不计时服。
妙红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呕逆吐食。
红曲炒 丁香 藿香叶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食前服。
茯苓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通中消饮,去积冷,止腹痛。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 麦蘖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 陈曲炒 半夏姜汁浸二宿,切,焙干。各一两 草豆蔻去皮,三个 青陈皮汤浸,去白,半两,炒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前胡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逆,胸中痛,不思食。
前胡去芦头 芍药炒 半夏汤洗去滑七遍 人参 百合各三分 赤茯苓去黑皮 枳壳去瓤,麸炒 枇杷叶炙,刷去毛 木香 槟榔煨,锉 白茅根各半两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五膈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痰结,胸中不利。
桑根白皮锉,焙 紫苏叶微焙 赤茯苓去黑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槟榔八枚,锉 生姜切,焙,二两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三分 旋覆花一两半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
人参茯苓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宿食不消,痰毒虚气,饮食无味,壮热憎寒,霍乱吐逆。
人参二两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 附子炮裂,去皮脐 黄芪 白术 干姜炮 前胡去芦头 甘草炙 诃黎勒皮 枇杷叶拭去毛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麻黄去根节 桂去粗皮 益智子去皮。各一两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脾泄气痢,及伤寒三日外,要出汗,并三服,衣被盖出汗。不计阴阳二毒、食毒、伤寒,并能疗之。
建中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宿食不消,胸膈痞满,心腹胀痛。
草豆蔻去皮 陈曲炒 麦蘖炒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白术 干姜炮。各一两 茴香子炒 木香各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入生姜三片,枣二枚,擘破,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磨脾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宿食不消,温脾胃,除积冷。
木香 人参 附子炮裂,去皮脐 甘草炙 赤茯苓去黑皮。各二两 草豆蔻去皮 干姜炮。各一分 陈曲炒 麦蘖炒。各一两
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入盐点服,不拘时。
草豆蔻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宿食不消。
草豆蔻去皮 高良姜炮 陈曲炒 麦蘖炒 木香各一两 诃黎勒炮,去核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桂去粗皮 乌梅肉炒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入盐点服,空心食前。
参曲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宿食不消,气攻两胁痛,口内唾痰,心胸不快。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熟 枳壳去瓤,麸炒 桂去粗皮 甘草炙 陈曲炒黄 诃黎勒皮 白术 干姜炮 京三棱煨熟 白槟榔锉 木香各三分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入盐点服,空心食前。
附子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宿食不消,散寒邪,温脾胃。
附子炮裂,去皮脐 丹砂各一两。研细如粉,留一半为衣 槟榔锉碎,半两 丁香一钱 杏仁二十八枚,去皮尖双仁,别研成膏
上五味,捣研极细和匀,炼蜜为丸,梧桐子大,丹砂为衣,每服三丸至五丸,先嚼枣一枚,裹药丸,干咽,后以少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养胃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宿食不消。
厚朴去粗皮,锉作小块,一斤 丁香半斤 生姜五斤,取自然汁于银石器内,同厚朴,文火煮尽姜汁,炒令干 白术一十两 人参一十两
上五味,捣罗为末,以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
硇砂丸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宿食不消,消积滞,进饮食。
硇砂一两,研碎,以浆水一大盏,化去沙石,入铫子内,熬尽浆水,却入好酒半升,重熬如膏 山芋四两 木香 肉豆蔻去皮 槟榔锉。各半两
上五味,捣罗为细末,以硇砂膏搜和令匀,却以好酒半盏,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后良久,温酒下。
麦蘖散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宿食不消。
麦蘖四两,炒 芎 白芷 茴香子炒 乌药各一两半 莎草根炒,去毛 桔梗炒 缩沙去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红豆 蓬莪荗炮 桂去粗皮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 人参各一两 白术三两 木香二钱 诃黎勒皮半两 苍术米泔浸一宿,麸炒,三两
上一十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陈米饮或盐汤调下,不计时候。
厚朴汤
【文献出处】
《圣济总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宿食不消。
厚朴去粗皮,锉,一两半,生姜汁浸一宿,炒令紫 草豆蔻去皮 桂去粗皮 高良姜 五味子各半两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甘草炙 麦蘖炒 柴胡去苗 人参 麻黄去根节,煮,掠去沫,焙 陈曲炒 诃黎勒炮,去核。各一两 益智炒,去皮 乌头炮裂,去皮脐。各二两 干姜炮,一分
上一十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安息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一切冷气,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腹中虚鸣,哕逆恶心,噫气吞酸,胃中冷逆,呕吐不止,宿饮不消,胸膈刺痛,时吐清水,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肉桂去粗皮,二两半 诃子炮,取皮,二两 阿魏细研,白面少许搜和作饼子,炙令香熟,一分 茯苓白底 当归汤洗,切片,焙干 干姜炮,去皮 肉豆蔻去壳 川芎 丁香皮 缩砂仁 五味子微炒 巴戟去心,面炒 益智子,去皮 白豆蔻去皮。各一两半 硇砂酒半盏化,去石,入蜜中 槟榔炮 荜澄茄 芍药 莪术 三棱炮 安息香酒半盏化,去砂,入蜜 香附去毛 茴香微炒。各一两半 胡椒 高良姜 木香 沉香 乳香别研 丁香各一两
上件药,除安息香、硇砂外,并一处杵,罗为细末,用蜜三十两,入安息香、硇砂于蜜中炼熟,剂上件药,杵一二千下,丸如鸡头肉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下,浓煎生姜汤下亦得,食前服。
白沉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一切冷气攻冲心腹,胁肋胀满,噫醋吞酸,胸膈噎塞,饮食减少。常服坠气和脾胃。
川白姜炒 半夏曲 白茯苓 附子炮熟,去皮 诃子肉 干山药 沉香 白术煨 木香 人参去芦。各一两半 丁香半两 甘草炙,六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中盏,生姜三片,枣三枚,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参苓白术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莲子肉去皮 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 白茯苓 人参去芦 甘草炒 白术 山药各二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沉香降气汤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减食。又治胃痹留饮,噫醋闻酸,胁下支结,常觉妨闷,及中寒咳逆,脾湿洞泄,两胁虚鸣,脐下撮痛,皆能治之。患脚气人,毒气上升,心腹坚满,肢体浮肿者,尤宜服之。常服开胃消痰,散壅思食。
香附炒,去毛,四百两 沉香十八两半 缩砂仁四十八两 甘草,一百二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凌旦雾露,空心服食,去邪恶气,使无瘴疫。
大沉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一切冷气攻心腹刺痛,胸膈噎塞,呕吐痰水,噫气吞酸,口苦舌涩,不思饮食;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腰背拘急,脐腹绞痛,手足逆冷,小便滑数。又治卒暴心痛,霍乱吐利,疝瘕气痛。妇人血气刺痛,并宜服之。
天台乌药 白芷 甘松洗,晒 甘草。各二斤半 姜黄去皮 檀香 干姜炮 肉桂去粗皮。各二十两 白豆蔻去皮,十两 沉香二十两 香附子去毛,
,五斤
上为末,炼蜜搜和,每一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嚼破,炒生姜盐汤下。元气发动,炒茴香热酒下,空心,食前服。
理中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理中焦不和,脾胃宿冷,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醋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卧,全不思食。又治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利,心腹绞痛,手足不和,身热不渴,及肠鸣自利,米谷不化。
白术 干姜炮 人参 甘草。各二十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丸,每服一丸,食前,沸汤化下,嚼服亦得。或丸如梧桐子大服并得。大病新瘥,多睡不止,及新产内虚,皆可服之。常服温脾暖胃,消痰逐饮,顺三焦,进饮食,辟风寒湿冷邪气。
大七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男子、妇人脾元气冷,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泄泻利,气刺气注,中酒吐酒,冷痃翻胃,霍乱吐泻,并皆治疗。
香附子炒,一百九十二两 麦糵炒,一百两 丁香皮三百三十两 缩砂仁 藿香叶。各二百五十两 甘松 乌药各六十四两 肉桂去粗皮 甘草炒 陈皮去白,洗。各二百五十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粒,盐酒、盐汤嚼下。妇人脾血气,如经月水不调,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汤亦得,大有神效。忌生冷、肥腻等物。
丁沉煎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辟雾露寒邪,散膈脘凝滞,调顺三焦,和养荣卫。治心胸痞闷,噎醋吞酸,呕逆痰水,津液不收,两胁刺痛,腹中坚满,口苦无味,不思饮食。
丁香十二两 沉香二两 木香一钱半 丁香皮一两 白豆蔻仁九两半
上为细末,别用甘草熬膏子为丸,每一两分作二百五十丸,每服一粒,含化,空心食。
丁沉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一切冷气攻,心腹、胁肋胀满刺痛,胸膈噎塞,痰逆恶心,噫气吞酸,不思饮食,胃中冷逆,呕吐不止,及翻胃隔气,宿食留饮,心痛霍乱。妇人血气心腹痛,并皆治之。
甘草炙 青皮去瓤,锉,炒 丁香 白豆蔻仁 沉香 木香 槟榔 肉豆蔻仁各五两 白术锉,微炒,四十两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诃黎勒煨取皮。各十两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裂。各二两半 麝香别研,一两
上为细末,入麝香令匀,炼蜜和丸,如酸枣大,每服一丸,细嚼,炒生姜盐汤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服。
夺命抽刀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男子、妇人,脾胃积冷,中焦不和,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妇人久患血气刺痛,不可忍者。
干姜锉,入巴豆半两,同炒至黑色,即去巴豆 良姜入斑蝥一百个同炒,即去斑蝥。各二十两 糯米炒,二十五两 石菖蒲不见火,二十二两
上制净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盐少许,沸汤点,不拘时。常服醒脾胃,进饮食,此药大解酒毒。空心,食前服,或温酒调尤佳。
分气紫苏饮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男子、女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
五味子去梗,洗 桑白皮炙,锉 陈皮去白,净洗 桔梗锉 草果仁 大腹皮 甘草炙 茯苓各三斤
上八味㕮咀为粗末,称二十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十五斤,捣碎,同一处拌匀,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钱三片,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常服和胃进食。
分心气饮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木香不见火 桑白皮炒。各半两 丁香皮一两 大腹子炮 桔梗去芦,炒 麦门冬去心 草果仁 大腹皮炙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 白术 人参锉。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
上㕮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子一个,擘破去核,及灯心十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膈气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三焦痞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常服顺气宽中,消痃癖积聚,散惊忧恚气。
肉豆蔻仁 木香 干姜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 青皮去白 甘草。各五两 三棱炮 益智仁 莪荗炮 肉桂去粗皮 陈皮去瓤 槟榔 枳壳去瓤,麸炒。各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半个,同煎七分,和滓热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
和胃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嗜卧,体重节痛。及治虚劳,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心腹痞满,并宜服之。此药老幼气弱皆可常服,能温和脾胃,调进饮食。
厚朴去粗皮,锉碎,以生姜二两,研烂,同炒 半夏一半汤洗,晒干,微炒;一半生姜汁制作饼,炙黄 鳖甲九肋,大者一枚,黄泥外固,以米醋二碗,化硇砂一两,放鳖甲内,慢火熬干,取二两,细研如粉用 神曲碎,炒 麦糵微炒 白术锉炒 肉桂去粗皮。各二两 枳壳去瓤,麸炒 三棱炮 青皮去白,炒 人参各三两 陈皮去白 诃子炮,去核。各四两 槟榔 当归各一两半 芍药 甘草炒。各一两 干姜炮 赤茯苓去皮。各三分
上为细末,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微嚼破,温水下,不计时候。
化气汤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一切气逆,胸膈噎闷,偏胀膨满。又治心脾疼痛,呕吐酸水,丈夫小肠气,女人脾血气。
沉香 胡椒各一两 木香 缩砂去壳 桂心去粗皮。各二两 丁香皮 干姜炮 蓬莪荗煨 茴香炒 青皮去白,麸炒 陈皮去瓤,麸炒 甘草炙。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苏盐汤调下。妇人淡醋汤下。
藿香半夏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胃虚中寒,停痰留饮,哕逆呕吐,胸满噎痞,短气倦怠,不入饮食。
丁香皮半两 藿香叶一两 半夏汤浸洗七遍,微炒黄色,二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七片,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积气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寒冷之气留滞于内,使气积不散,胸胁支满,食即气噎,心腹膨胀,气刺气急一本作气急刺痛,宿食不化,心腹引痛,噎气吞酸,停饮浸渍,恶心呕逆,癖块疼痛,脏腑不调,饮食不进,往来寒热,渐觉羸瘦,以致着床,面黄肌热,精神困顿。
巴豆一百个,去皮、心、膜,出油取霜,三钱 桃仁去皮尖,麸炒,别研,一两半 附子炮,去皮脐 米醋五升,以硇砂、大黄同用,慢火熬成膏 大黄面裹煨,去面,为末 干漆炒焦 木香 鳖甲醋炙黄。各一两 三棱煨,乘热捣碎 肉桂去粗皮 硇砂研。各二两 朱砂研飞 麝香别研。各二两半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以醋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炒生姜汤温下,或木香汤亦得,食后,临卧服。更看虚实,加减服之。忌生冷、硬物。
嘉禾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亦名谷神散)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逆,口苦舌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常服育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为度 薏苡仁微炒 白茯苓去皮 人参去芦 缩砂仁去皮。各一两 大腹子微炒 随风子如无,楝实、诃子亦得 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 石斛细锉,酒拌,微炒 藿香叶 木香 沉香 陈皮去白。各三分 谷糵微炒 槟榔炒 丁香 五味子微炒 白豆蔻微炒,去皮 青皮去瓤 桑白皮微炒。各半两 白术炒,二两 神曲微炒 半夏汤洗七遍,生姜一分,切作片子,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各一分 甘草炙,一两半
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肥枣三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及疗四时伤寒,能调治阴阳,使无变动,克日得安。如疗五噎,入干柿一枚同煎,十服见效。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妇人亦可服。
姜合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男子、妇人气血虚弱,久积阴冷,留滞不化,结聚成形,心腹膨胀,刺痛成阵,上连胸胁;或脾胃久虚,内伤冷物,泄泻注下,腹痛肠鸣;或久痢纯白,时下青黑,肠滑不禁。又治胃脘停痰,呕吐吞酸,痞塞不通,不思饮食,身体沉重,面色萎黄。或久患心脾疼痛,服之永除根本。
丁香不见火 木香不见火 人参各一两 白术焙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二两 附子炮,去皮脐,二两半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肉豆蔻炮。各二两 干姜炮,三两
上件为细末,入硇砂八钱,姜汁、面打糊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用老姜一块,如拇指头大,切开作合子,安药于内,用湿纸裹,慢火煨一顿饭久,取出去纸,和姜细嚼,白汤送下。孕妇不得服,小儿一粒分四服。老人、小儿内有伤积,服之无不神验。此药不损脏腑。
降气汤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中脘不快,心腹胀满,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减食,宿寒留饮,停积不消,胁下支结,常觉妨闷。专治脚气上冲,心腹坚满,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紫苏叶去梗,四两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 川当归去芦 前胡去芦,洗 甘草。各三两 陈皮去白,三两半
上为㕮咀,每服二钱至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常服消痰饮,散滞气,进饮食。
快气汤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一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
缩砂仁八两 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 甘草,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常服快气美食,温养脾胃。或锉为粗末,入生姜同煎,名小降气汤。
秘传降气汤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男子、妇人上热下虚之疾。凡饮食过度,致伤脾胃,酒色无节,耗损肾元,水土交攻,阴阳关膈,遂使气不升降。上热则头目昏眩,痰实呕逆,胸膈不快,咽喉干燥,饮食无味;下弱则腰脚无力,大便秘涩,里急后重,脐腹冷痛。治以凉,则脾气怯弱;治以温,则上焦壅热,口舌生疮,及脚气上攻,与久痢不瘥。宜先服此药,却以所主药治之,无不效者。
桑白皮炒,二两 骨碎补去毛,炒 草果仁去皮,煨 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黄 半夏生为末,生姜自然汁为饼,再碎,炒 桔梗 诃子炮,去核。各半两 甘草炒 枳壳去瓤,麸炒 陈皮去白,炒黄 柴胡去芦 地骨皮炒黄。各一两
上为粗散和匀,再就蒸一伏时,晒干,每服二钱,紫苏三叶,姜钱三片,水一盏,同煎至七分,食后,通口服。常服调顺荣卫,通利三焦,开膈化痰,和五脏。痰嗽,加半夏曲煎;心肺虚,加人参、茯苓煎;上膈热,加北黄芩煎;下部大叚虚,加少许炮附子煎,如使附子,多加生姜;妇人血虚,加当归煎。
木香饼子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经虚冷,胃脘寒痰,胸膈噎痞,口淡舌涩,心腹撮痛,呕逆宿水,胁下疼闷,喘满气急,倦怠少力,全不思食。常服宽胸膈,散滞气,消停寒,美饮食。
缩砂仁一十二两 檀香四两 甘松洗,五两 丁香四两半 蓬莪术一十两 木香二两半
上为细末,别用甘草熬膏为丸,每两作二百五十丸,捏作饼子,每服三五饼子,细嚼,生姜汤下,温酒亦得,不拘时候。
木香分气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一切气逆,心胸满闷,腹胁虚胀,饮食不消,干呕吐逆,胸膈痞满,上气咳嗽冷痰,气不升降,并宜服之。
木香 甘松洗去泥。各一两 甘草炙,六两 香附子十六两 蓬莪术煨,八两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每服二十粒,煎生姜橘皮汤下,不计时。脾胃虚弱人最宜服。常服宽中顺气进食。
蓬煎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虚弱,久有伤滞,中脘气痞,心腹膨胀,胁下坚硬,胸中痞塞,噎气不通,呕吐痰水,不思饮食;或心腹引痛,气刺气急;及疗食癥酒癖,血瘕气块,时发疼痛,呕哕酸水,面黄肌瘦,精神困倦,四肢少力。又治女人血气不调,小腹㽲痛,并皆治之。
猪胰一具 京三棱 蓬莪术二味醋煮令透,切,焙,为末。各四两。以上二味,同猪胰入硇砂熬膏 川楝子去核 山药 槟榔 枳壳去瓤,麸炒 茴香炒 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 硇砂半两
上件碾细末,入猪胰硇砂膏,同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生姜汤下,妇人淡醋汤下,不计时候,更量虚实加减。常服顺气宽中,消积滞,化痰饮。
千金大养脾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牵引背膂,食少多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泻,病气不复常,饮食无味,形容憔悴,酒后多痰,并宜服之。
枳壳 神曲 陈皮去白 麦糵炒 茴香 白姜炮 缩砂去皮 肉豆蔻 三棱炮 茯苓去皮 良姜 薏苡仁 益智去壳 胡椒 木香 白扁豆炒 丁香 白术 红豆 藿香去梗 山药 苦梗炒 人参 甘草炙 蓬莪术炮
上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粒,细嚼,白汤送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常服养益脾胃,大进饮食。
青木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宽中利膈,行滞气,消饮食。治胸膈噎塞,腹胁胀痛,心下坚痞,肠中水声,呕哕痰逆,不思饮食。
补骨脂炒香 荜澄茄 槟榔酸粟米饭裹,湿纸包,火中煨令纸焦,去饭。各四十两 黑牵牛二百四十两,炒香,别捣末,一百二十两 木香二十两
上为细末,入牵牛末令匀,渐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汤、熟水任下,食后服。每酒食后可服五丸至七丸,小儿一岁服一丸,怀妊妇人不得服之。
三棱煎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顺气宽中,消积滞,化痰饮。治中脘气痞,心腹坚胀,胁下紧硬,胸中痞塞,喘满短气,噫气不通,呕吐痰逆,饮食不下,大便不调,或泄或秘。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色 硇砂飞研。各一两 神曲碎,炒 麦糵炒。各三两 青皮去白,干炒 萝卜子微炒。各二两 三棱生,细锉,捣罗为末,八两,以酒三升,石器内熬成膏
上件为末,以三棱膏匀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服。
生气汤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噫醋吞酸,痰逆呕吐,胸膈痞闷,饮食不美。又治五膈五噎,一切气疾。常服除邪冷,生胃气。
盐炒,二两半 丁香皮一两 胡椒二钱半 丁香 檀香各一两半 干姜炮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七味同捣碎,用慢火令香熟,乘热入瓷器内蜜盖覆,候冷,碾,罗作细散,密盛贮,勿令泄气味。每服半钱至一钱,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十八味丁沉透膈汤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不和,中寒上气,胁肋胀满,心腹㽲痛,痰逆恶心。或时呕吐,饮食减少,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噫气吞酸,口苦失味,并皆主之。
白术二两 香附炒 人参 缩砂仁各一两 丁香炙 麦糵 肉豆蔻煨 白豆蔻 木香 青皮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半 半夏汤泡七次,二钱半 藿香 厚朴姜炒。各七钱半 神曲炒 草果各二钱半 沉香 陈皮各七钱半。一本无丁香、白豆蔻,有白芷、槟榔各半两
上㕮咀,每四钱,水二大盏,姜三片,枣一个,煎八分,去滓,热服。
守中金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理中焦不和,脾胃积冷,心下虚痞,腹中疼痛;或饮酒过多,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咳嗽无时,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醋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卧,不思饮食。又治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利,心腹绞疼,手足不和,身热不渴,肠鸣自利,米谷不化。
干姜炮 甘草苍术米泔浸 桔梗去芦
上件各等分,锉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前,沸汤嚼下。又治脾胃留湿,体重节痛,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常服温脾暖胃,消痰逐饮,顺三焦,进美饮食,辟风寒湿冷。
顺气术香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气不升降,呕逆恶心,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及酒食所伤,噫气吞酸,心脾刺痛,大便不调,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兼疗妇人血气刺痛,及一切冷气,并皆治之。
丁香皮不见火 缩砂仁 良姜去芦,炒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 甘草陈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苍术米泔浸 桔梗去芦 茴香炒。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至八分,稍热服,不拘时。或入盐少许,沸汤点服。常服宽中顺气,和胃进食。
五膈宽中散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因忧恚寒热,动气伤神,致阴阳不和,腑脏生病,结于胸膈之间,遂成五膈之病:一曰忧膈,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二曰恚膈,心下实满,噫辄醋心,饮食不消,大小便不利;三曰气膈,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噫闻食臭;四曰寒膈,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上苦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肥;五曰热膈,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四肢烦重,唇口干燥,身体或热,腰背疼痛,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及一切气疾,并皆治之。
白豆蔻去皮,二两 甘草炙,五两 木香三两 厚朴去皮,生姜汁炙熟,一斤 缩砂仁 丁香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四两 香附子炒,去毛,十六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生姜二片,盐少许,沸汤点服,不计时。
五膈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因愁忧思虑,饮食不节,动气伤神,致阴阳不和,脏腑生病,结于胸膈,遂成忧膈、气膈、食膈、饮膈、劳膈之病。若食生冷即发,心胸痞满,气不得通,疼痛如刺,及引背膂,食即不下,心下坚痛,痛即欲吐,得吐即已,甚者手足逆冷,上气咳逆,喘息短气。
蜀椒去目并闭口者,微炒去汗 细辛去苗土 肉桂去粗皮 远志去心。各三两 麦门冬去心,焙 甘草炙。各五两 干姜炮,二两 人参去芦,四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化咽之,胸膈喉中当热,药力稍尽,更服一丸,日三服,夜二服,服药七日即愈。或丸如梧桐子大,温酒服之亦得,食后服。
小丁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消积滞生冷,留饮宿食,止痰逆恶心,霍乱呕吐。治心腹胀闷,胁肋刺痛,胸膈痞满,噎塞不通。常服顺脾胃,进饮食。
五灵脂十二两 丁香三两 木香一两半 肉豆蔻去壳,三十个 巴豆去皮膜,出油,二百一十个
上为细末,入巴豆令匀,面糊和令得所,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生姜汤下,橘皮汤亦得,食后服。如霍乱吐逆,煎桃叶汤放冷下。小儿吐逆不定,三岁儿服三丸,五岁以下服四丸,用生姜桃叶汤下。
小独圣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不和,饮食多伤,心腹刺痛,呕哕恶心,噎痞吞酸,干噫食臭,腹胁胀闷,不思饮食。
巴豆连皮称半两,去皮心膜,炒熟,得三钱,研 肉桂去粗皮,一斤 硇砂研飞,一两 半夏汤洗七次 丁皮舶上者 乌梅去核 干姜炮 当归去芦 三棱煨,捣碎。各四两
上为细末,入巴豆、硇砂匀,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用温水下,食后服。常服化滞气,利胸膈,止逆消食。
小七香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能温中快膈,化积和气。治中酒吐酒,呕逆咽酸,气膈食噎,饮食不下,冷涎翻胃,腹胀脾疼,远年茶酒食积,眼脸俱黄,赤白痢疾,脾毒泄泻。妇人脾血气,小儿疳气,并宜服之。
甘松炒,八十两 益智仁炒,六十两 香附子炒,去毛 丁香皮 甘草炒。各一百二十两 蓬莪荗煨,乘热碎 缩砂仁各二十两
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酒、姜汤、熟水任下。或气胀满,磨乌药水煎汤下;或酒食过度,头眩恶心,胸膈满闷,先嚼二十丸,后吞二十丸,生姜紫苏汤下。此药性温平,不动脏腑。
治中汤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逆气短气,中满虚痞,膈塞不通;或大病瘥后,胸中有寒,时加咳唾,并宜服之。
人参 甘草炒 干姜炮 白术锉 青皮炒 陈皮洗,去白。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或霍乱后气虚,未禁热药者,尤宜服之。
撞气阿魏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五种噎疾,九般心痛,痃癖气块,冷气攻刺,及脾胃停寒,胸满膨胀,腹痛肠鸣,呕吐酸水,丈夫小肠气,妇人血气、血刺等疾。
茴香炒 青皮去白 甘草炒 蓬莪术炮 川芎 陈皮去白。各一两 白芷半两 丁香皮炮,一两 缩砂仁 肉桂去皮。各半两 生姜四两,切作片子,用盐半两淹一宿,炒黑色 胡椒 阿魏醋浸一宿,以面同为糊。各二钱半
上捣为末,用阿魏糊和丸,如鸡头大,每药丸一斤,用朱砂七钱为衣。丈夫气痛,炒姜盐汤下一粒至二粒;妇人血气,醋汤下。常服一粒,烂嚼,茶、酒任下。
紫苏子丸
【文献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摘录】
治一切气逆,胸膈噎闷,心腹刺痛,胁肋胀满,饮食不消,呕逆欲吐。及治肺胃伤冷,咳嗽痞满,或上气奔急,不得安卧。
紫苏子拣净 陈皮去白。各二两 肉桂去粗皮 人参去芦 高良姜炒。各一两
上五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下,米饮亦得,不计时候。或作小丸服之亦得。若食瓜脍生冷,觉有所伤,噫气生熟,欲成霍乱者,含化一丸,细细咽汁,服尽应时立愈。常服此药,永不患霍乱,甚妙。
五膈丸
【文献出处】
《袖珍方》
【原文摘录】
治饮停积不消,胸膈痞气,去尘垢。
大黄 牵牛 木香各一两 橘皮二两
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冷水送下。
木香通气饮子
【文献出处】
《袖珍方》
【原文摘录】
治一切气噎塞,痰饮不下。
青皮 木香 蓬莪术 槟榔 陈皮 萝卜子炒。各五钱 藿香一两 甘草 人参 枳壳各五钱 香白芷一钱半
上件用水二盏,煎至八分,服之。
*二香汤
【文献出处】
《袖珍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效秘方。
沉香 木香 枳壳一分 乌药四钱
上件为末,每服三钱,盐汤调下。
木香透膈饼子
【文献出处】
《经验秘方》
【原文摘录】
众家奴元帅常服。
沉香二两,不见火 木香二两,不见火 丁香皮二两,不见火 檀香末不见火 藿香去土 甘松去土。各二两半 缩砂仁四两 白豆蔻四两,用仁 益智仁三两 香附子三两半,去毛者 粉草炙,二两二钱 片子姜黄一两半 陈皮去白,一两二钱 白茯苓去皮,一两
上为极细末,汤浸宿,蒸饼和剂,丸如龙眼大,捻作饼子晒干,细嚼三二饼,食后姜汤下。
五噎散
【文献出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原文摘录】
治五种噎,食饮不下,胸背痛,呕哕不彻,攻刺疼痛,泪与涎俱出。
人参 茯苓 厚朴去粗皮,锉,姜汁制炒 枳壳去穰,麸炒 桂心 甘草炙 诃子炮,去核 白术 橘皮 白姜炮 三棱炮 神曲炒 麦蘖炒。各二两 木香炮 槟榔 蓬术炮。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盐汤点亦得。
沉香散
【文献出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原文摘录】
治五噎五膈,胸中久寒,诸气结聚,呕逆噎塞,食饮不化,结气不消,常服宽气通噎,宽中进食。
白术 茯苓各半两 木通 当归 橘皮 青皮 大腹子 大腹皮 木香 芍药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白芷三两 紫苏叶 枳壳麸炒去穰,取三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空腹温服。
嘉禾散
【文献出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原文摘录】
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腑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
枇杷叶去毛,姜汁涂,炙 薏苡仁微炒 缩砂仁 人参 茯苓各一两 石斛细锉,用酒拌和,微炒 大腹子微炒 沉香 木香 藿香 杜仲去皮,姜酒涂,炙微焦 随风子①如无,拣紧小诃子代。各三分 谷蘖微炒 白豆蔻 五味子微炒 桑白皮 丁香 槟榔 青皮各半两 半夏饼炙黄 神曲各一分 甘草炙,两半 陈皮三分 白术炒,二两
① 随风子:即诃黎。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三枚,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五噎,入干柿一枚同煎,十服见效。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
五膈丸
【文献出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原文摘录】
治忧恚思虑,膈塞不通,及食冷物即发,其病苦心痛,不得气息,引背痛如刺,心下坚大如粉絮,紧痛欲吐,吐即差,食饮不下,甚者手足冷,短气,或上气喘急呕逆,悉主之。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五两 人参四两 川椒炒出汗 远志去心,炒 细辛去苗 桂心炒,三两 干姜炮,二两 附子炮,一两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含化,日三夜二,胸中当热,七日愈。亦可丸如梧子大,米汤下二三十丸。延年方,夏加麦门冬、甘草、人参各一两。《经心录》以吴茱萸代桂,治遇寒冷则心痛,咽中有物,吐不出,咽不入,食饮减少,并可服之,不拘时候。
宽膈丸
【文献出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原文摘录】
治气不升降,胸膈结痞。
木香 京三棱炮 青皮各半两 半夏三两,汤洗七次 大腹子一分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梧子大,食后米汤下二三十丸。
硇砂丸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噎闷,或吐逆不下食。
大附子一介,剜去中心肉,别和后药,杵 硇砂水飞过 丁香已上各半两 青橘皮去白穰 木香 肉豆蔻各一分 槟榔三分,生用
上以净硇砂,内入剜了附子中和,不尽,都将熟面如馒头裹入,灰中煅令焦,却和丁香等,都杵为末,滴水和,再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
五膈丸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治寒冷则心痛,咽中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方。
干姜炮 桂心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 细辛去苗 人参去芦 茱萸各二两 附子炮 远志去心 椒炒令汗出 甘草炙。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
诃黎勒散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治五气,胸中烦满,否塞不通,心腹虚胀,心下结实,饮食不得。
白芷 沉香 丁香 诃黎勒皮 前胡各一两 木香锉 人参去芦 厚朴去皮,姜汁涂炙。各三分 沉香研 青橘皮去白 益智子去皮 桂心去皮 枇杷叶拭去毛,炙 荜澄茄炒 赤茯苓去皮 高良姜锉 白豆蔻去皮 白术切 甘草炙。已上各半两
上捣罗为末,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热服。
丁沉丸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壅滞气逆,心腹胀痛,宿食不消。
丁香 沉香 木香 诃黎勒皮 附子炮 硇砂水飞过 干姜炮 青橘皮去白 神曲别杵。已上各一两 槟榔一两半 桃仁一百二十个,汤去皮,麸炒黄
上件捣为末,以硇砂、神曲,别以酒煮为膏和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
*茱萸汤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治食物过饱不消,遂成痞膈将死方。
马牙消一大两,碎之,如无,以朴消代之 吴茱萸半斤,陈者
上煎茱萸,取浓汁投滓,承热服之,久未转,更进一服立愈。唐窦群尝话,在常州时,食脍不消,痞结闷甚,诸药悉不转,腹坚气绝,医徐彦庄处得此方,服乃瘥。窦云微此殆绝。
*五噎汤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立效方。
枇杷叶拭去毛,微炙黄 陈橘皮去白。各一两 生姜半两
上为粗散,都以水二大盏半,煎至一盏半,去滓,不计时,温分三服。
*半夏方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胸膈咽喉不利,痰逆食少,宜服此方。
上用半夏七枚,小者汤浸,洗去滑,捣罗为末,作一服,以浓生姜汤调服之。患年多者,不过三服瘥。
治卒食噎方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治卒食噎方。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穰焙,捣为末
上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稍热顿服。
萝卜浓煎汤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噎,溪口王省斡择中传,以萝卜浓煎汤,如熟水饮之。
立僧正方
【文献出处】
《是斋医方》
【原文摘录】
治男子妇人气噎病,立僧正方。
鸡素子①两个,和宿食,用湿纸裹,黄泥固济,炭火内烧,将烟断时取出,去黄泥,索子内物不可去分毫 木香一钱 丁香一钱 沉香一钱
① 鸡素子:即鸡嗉囊。
上四味,同为细末,用煮枣去皮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下。
*治噎单方
【文献出处】
《琐碎录》
【原文摘录】
胸中噎塞,用寡妇梳一枚,烧灰,煎钥匙汤调下,即宽。
五噎散
【文献出处】
《严氏济生方》
【原文摘录】
治五噎,食不下,呕啘痰多,咽喉噎塞,胸背满痛。
人参 半夏汤泡七次 桔梗去芦,锉,炒 白豆蔻仁 木香不见火 杵头糠 白术 荜澄茄 沉香不见火 枇杷叶拭去毛 干生姜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五膈散
【文献出处】
《严氏济生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胸膈痞闷,诸气结聚,胁肋胀满,痰逆恶心,不进饮食。
枳壳去瓤,麸炒 木香不见火 青皮去白 大腹子 白术 半夏曲锉炒 丁香不见火 天南星汤泡,去皮 干姜炮 麦蘖炒 草果仁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生姜五片,煎至六分,温服,不拘时候。
壮元丸
【文献出处】
《修月鲁般经后录》
【原文摘录】
治膈气,酒膈酒积,涎漱腹疼,吐逆痞满。
巴豆五十个,取霜 神曲半斤,末 半夏一两,洗 雄黄 白曲炒,十钱
上研匀,水为丸,小豆大,细米糠炒变赤色,食后,温水下。童子二丸,三四岁一丸,岁半半丸。止嗽温虀汁下,止呕吐生姜汤下。
宽中散
【文献出处】
《世医得效方》
【原文摘录】
治因忧恚寒热动气,成五种膈气,不进饮食。
白豆蔻去皮,二两 缩砂四两 香附子炒,去毛,十六两 丁香四两 木香三两 青皮去白,四两 甘草炙,五两 厚朴去皮,姜汁炙令熟,一斤 陈皮去白,四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二片,盐少许,沸汤点服,不以时候。诸冷气用之亦效。
羚羊角屑
【文献出处】
《肘后备急方》
【原文摘录】
《外台秘要》治噎,羚羊角屑一物,多少自在,末之,饮服方寸匕。亦可以角摩噎上,良。
*陈皮汤
【文献出处】
《肘后备急方》
【原文摘录】
《寿域神方》治噎食,以陈皮一两,汤浸,去穰,焙干为末,水一大钟,煎至半钟,热服立痊。
桂香散
【文献出处】
《卫生宝鉴》
【原文摘录】
治膈气反胃,诸药难效,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甚者食已辄出,其效如神。
水银 黑锡各三钱 硫黄五钱
上三味,铫内用柳木捶研,煞微火上,细研为灰,取出,后入丁香末二钱、桂末二钱、生姜末三钱,一处研匀,每服三钱,黄米粥饮调下。一服取效,病甚者再服。
丁香附子散
【文献出处】
《卫生宝鉴》
【原文摘录】
治膈气吐食。
丁香半两 槟榔一个,重三钱 黑附一个,重半两,炮,去皮脐 舶上硫黄去石研 胡椒各二钱
上先将四味为末,入硫黄和匀,每服二钱,用附子一个去毛翅足肠肚,填药在内,湿纸五七重裹定,慢火烧热取出嚼,食后用温酒送下,日三服。如不食荤酒,粟米饮下,不计时。
汉防己散
【文献出处】
《卫生宝鉴》
【原文摘录】
治五噎。
官桂去皮 陈皮各一两。去白 汉防己五钱 杏仁汤浸,去皮尖,一两 紫苏 羚羊角镑 细辛各七钱半
上七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渣,温服。忌酸味、生冷、滑物。一日两服。
红豆丸
【文献出处】
《卫生宝鉴》
【原文摘录】
治诸呕逆膈气,反胃吐食。
胡椒 缩砂 拣丁香 红豆各二十一粒
上为末,姜汁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枣一个去皮,填药,面裹煨熟,细嚼,白汤下,空心,日三服。
人参利膈丸
【文献出处】
《济生拔粹方》
【原文摘录】
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满。利脾胃壅滞,调秘,推陈致新。治膈气圣药也。
木香 槟榔七钱半 人参 当归 藿香各一两 甘草 枳实各一两 大黄酒浸 厚朴姜制。各二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桐子大,温水下。如难齐,少加宿饪饼和丸。
十膈气散
【文献出处】
《济生拔粹方》
【原文摘录】
专治十般膈气,冷膈、风膈、气膈、痰膈、热膈、忧膈、悲膈、水膈、食膈、喜膈,皆病源也。并因忧惊,冷热不调,又乖将摄,更于喜怒无时,贪嗜饮食,因而不化,滞积在胸,上喘痰嗽,岁月渐深,心胸噎塞,渐致瘦羸,久若不除,必成恶疾。
人参 白茯苓 官桂 枳壳去瓤,麸炒 炙甘草 神曲炒 麦蘖炒 广荗炮 吴白术 诃黎勒皮煨,去核 陈皮去瓤 干生姜炮 京三棱煨。已上各一两 厚朴姜制 槟榔煨 木香已上各半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一钱,入盐一字,白汤点服。如觉脾胃不和,腹胀心胸满闷,用水一盏,生姜七片,枣二枚,盐少许,同煎至八分,和滓热服,空心食前。
玄明粉
【文献出处】
《济生拔粹方》
【原文摘录】
朴硝不以多少,煎过,澄滤了五七遍,晚于星月下,露地至明,自然结作青白硝也,用定瓷罐儿按实,于炭火内,从慢至紧,自然成汁,煎至不响,再加顶火一煅,取去,于净地上倒合盆盍,去火毒,至晚取出,为细末,每二斤入甘草生熟二两,每用一钱二钱,桃花汤或葱白汤调下。治膈上气涩滞,五脏秘涩邪热。忌鱼及藕。
豆蔻散
【文献出处】
《济生拔粹方》
【原文摘录】
治五积膈气。
肉豆蔻去皮,五介 木香 人参 厚朴姜制 赤茯苓去皮 桂各半两 炙甘草半两 槟榔五钱 诃黎勒皮半两 青皮去白,半两 陈皮去白,半两 郁李仁汤浸,去皮,麸炒黄,半两 半夏汤洗了,同生姜捣如泥,堆新瓦上,文武火焙黄,半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匕,入盐少许,如茶点服。若入生姜、枣同煎亦佳,不拘时候。能治气补劳,通血脉,益脾胃,去痰实。
夺命四生散
【文献出处】
《医方大成》引《经验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五噎,翻胃呕吐,不进饮食,服此药多有神效,不可轻视。
丁香拣净 川芎 白姜洗净,炮 南木香不见火 肉桂去皮,不见火 新罗参 神曲各半两 大草果二介,炮,取仁 诃子七枚,取肉 缩砂仁二十一粒 莪术炮 粉草炙。各七钱半 巴豆十四粒,去壳心膜,不去油,冷水浸一宿,别研为膏,留就钵中
上十二味,日干为末,入乳钵内,和匀巴豆膏,再筛过,入瓦合内,以油纸盖合口,却用黄蜡和松脂溶如法,封固合缝,每以十二月上辰日,或初八黄道生气天月二德日,至诚修合,于地高爽处,埋土中三尺深,至次年六月中伏节,择吉日晴明时取出,向当风处摊去湿气,以不漏瓦瓶收贮,密封。壮实人每服用半钱,临睡百沸汤调半盏,顿服,仰卧片时,徐以温白粥压下;若羸弱只服一字,二三服即能进食,止呕吐,续以宽中散、丁沉透膈汤、橘皮煎丸、厚朴煎丸等兼进,佐助胃气。忌生冷、鱼腥、粘腻并硬物,一两月则全愈矣。孕妇不可服。
百杯丸
【文献出处】
《南北经验方》引《拔粹方》
【原文摘录】
治酒停腹中,膈气痞满,面色黄黑,将癖疾,饮食不进,日渐肌瘦。如饮酒,先收此药,百杯不醉,亦无诸痰。
红皮①三两,去白,秤 木香 广荗炮,三钱 干姜三两 丁香五十介 甘草二钱,炙 茴香 京三棱炮,三钱 缩砂仁三十个 白豆蔻三十个 生姜一两,去皮,切作片子,盐二两,淹一宿,焙干
① 红皮:安息香科红皮的叶、根,功能祛风除湿、理气止痛。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一两作五丸,生姜汤下,细嚼,无时。
煎红丸
【文献出处】
《永类钤方》
【原文摘录】
膈气变翻胃,用煎红丸,吐瘀血及虫而愈,其方并附:
雄黄半两 木香半两 槟榔 三棱 莪术煨 陈皮 贯众去毛。各一两 大黄春二两,秋、冬、夏一两 干漆一两,炒烟起
已上九味,作末糊丸,壮士可五十丸。
*芫花丸
【文献出处】
《永类钤方》
【原文摘录】
芫花一两,醋煮 巴豆二十一粒,去油 甘遂一两
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候干,用红罗包之,绢线扎紧,剪断,一服前药内加用一粒,万病转,汤使五更初服,瘵疾醋炙肉咽,妇人醋汤,名秦川煎红丸。有气膈,服好苏合香丸,咽姜汁少许,喉中爆声而愈。
附子片方
【文献出处】
《永类钤方》
【原文摘录】
翻胃始因膈噎所成,有痰母虫瘕,非好手不能治。
附子片一两 南星片一两 巴豆二十一粒,去皮,糯米一两,同炒色变,去巴豆,入干姜、丁香末各半两
上同煎作末,五更早掌中舌蘸干吃半钱,津化,仍以陈皮汤一呷送下。
附子片方
【文献出处】
《永类钤方》
【原文摘录】
又翻胃吐黑汁,治不愈,用荜澄茄末,米粉糊丸,姜汤下而愈,再令服平胃散三百贴。
对金饮子
【文献出处】
《永类钤方》
【原文摘录】
净陈皮八两,焙 制苍术四两,焙 人参一两 制厚朴四两,姜炒 甘草炙,三两 黄芩二两半,去皮心黑灰 黄芪一两
上㕮咀,每服半两,水盏半,生姜五片,枣二个,同煎七分,去滓,热服。先服承气汤,夜服四生丸,如已效,进食不格拒,方用对金饮子。然初病作,且于呕吐胃热类内,选用清利之药,审其虚实重轻,方用前药更佳。
*青皮汤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治卒噎方。
青皮炒 土乌药 净茴香炒 木瓜各等分
上㕮咀,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又方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用枫子①炒烟微起,即为末,干柿蒂煎汤下。
① 枫子:即大枫子,功能祛风、功毒、杀虫。
*大鲫鱼丸
【文献出处】
《经验良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经验方。
上大鲫鱼一尾用市中自死者,活鱼不效,剖腹去尽肠物,留鳞,用大蒜去净皮薄切片,填入鱼腹内,仍合鱼为一尾,用湿纸包定,次用麻皮缠之,又用熟黄泥厚厚外固,日数干,用碎碎灰火,慢慢煨熟,取出去鳞刺骨,入局方平胃散,捣细,丸如梧桐子大,日干瓶收,勿泄气味,每用米饮,空心或空腹下三十丸。
*荜蔻散
【文献出处】
《寿域神方》
【原文摘录】
治噎食,用荜澄茄、白豆蔻等分为末,每服干吃。
*皂矾丸
【文献出处】
《寿域神方》
【原文摘录】
一方用白面二斤半,蒸作大馒头一个,顶上开口,取空,将皂矾装满,用新瓦盐泥封固,掘土窑,以文武火烧一昼夜,候红色取出,研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水任下。忌酒色、荤腥。
*枇杷叶汤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气噎,不下饮食。
枇杷叶去毛,炙 青皮去穣 陈皮去白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六七分,温服,不计时候。
*陈皮大蒜丸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膈气噎不下饮食。
用陈皮去白,不拘多少,用大蒜研细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后,日三服。
(罗)汉防己散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五噎。
汉防己五钱 官桂一两 细辛七钱半 陈皮去白,一两 羚羊角末 紫苏各七钱半 杏仁汤洗,去皮尖,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日二。
缠金丹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本》)治五种积气及五噎,胸膈不快,停痰宿饮。
丁香 木香 沉香 槟榔 官桂 胡椒 砂研 白丁香各一钱 白豆蔻 飞矾各一钱,研 马兜铃 南星 五灵脂 栝蒌根 半夏各半两 朱砂三钱,留半为衣
上为细末,入二味研药和匀,生姜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生姜汤下,或干嚼萝卜汤下。
五噎膈气丸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气食忧劳思虑。
麦门冬 甘草各五钱 人参四钱 桂心 细辛 川椒 远志去心,炒。各三钱 附子 干姜各二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鸡豆大,绵裹二丸含化,食后日三、夜三服。胸中当热,七日愈。
五噎膈气丸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气食忧劳思虑。
半夏 桔梗各一两 肉桂 枳壳各两半
上细末,姜汁面糊丸,如桐子大,姜汤下三十丸,食后临卧服。
豆蔻散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
肉豆蔻去皮,五个 木香 人参 厚朴姜制 赤茯去皮 桂各半两 甘草炙,半两 槟榔五钱 诃黎勒 青皮各半两 陈皮去白,半两 郁李仁汤泡,去皮尖,炒黄,半两 半夏汤洗了,用生姜捣如泥,堆新瓦上,文武火焙黄,五钱
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如茶点服。若入生姜、枣同煎亦佳,不拘时候。能治气补劳,通血脉,补脾胃,去痰实。
(罗)人参利膈丸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满,利脾胃壅滞,便秘,推陈致新,治膈气之圣药也。
木香 槟榔七钱半 人参 当归 藿香 甘草 枳实 大黄酒浸 厚朴姜制。各一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桐子大。如难丸,少加宿蒸饼和丸。每服三五十丸,食后诸饮下。
灸刺方
【文献出处】
《医学纲目》
【原文摘录】
灸刺 膈食有四:
其一取胃。《经》云:虫为下膈。按其痈刺之者,是其一法也。
其二取太阴。《经》云: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太阴为开,开折则仓廪无所输,膈洞。膈洞者,取之太阴,视有余不足。故开折者,气不足而生病者是也。盖膈洞者,《经》谓之食不化,下嗌还出也。
其三取胃。《经》云:胃病若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之三里是也。又云: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是也。
其四取手少阴。《经》云: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脘一寸半,其病实则支膈,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者是也。
沉香开膈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仁斋直指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五噎,痞满呕吐,心腹痛刺,两胁肋胀。
沉香 京三棱 蓬莪术 白豆蔻仁 人参 缩砂仁 丁皮 荜澄茄 草果仁 益智仁 丁香 川白姜各半两 木香 白茯苓 香附炒 藿香叶 青皮 半夏曲 陈皮各一两 甘草炒,一两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盏,食前服。
夺命回生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永类钤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五噎,翻胃呕吐,不进饮食。此药多有神效,不可轻视。
丁香拣净 川芎去土 白姜洗净,炮 南木香不见火 肉桂去皮,不见火 新罗参 神曲各半两 诃子七枚,取肉 缩砂仁二十一粒 大草果二枚,炮取仁 莪术炮 粉草炙。各七分 巴豆一十四粒,去壳心膜,不去油,冷水浸一宿,别研为膏,留乳钵中
上晒干为末,入乳钵内和匀,巴豆膏再筛过,入瓦盒内,用油纸盖合口,却用黄蜡和松脂融,如法封固,合缝。每以十二月上辰日,或初八日黄道生气,天月二德日,至诚修合,如地高爽处,埋土中三尺深,至次年六月中伏节,择吉日,晴明取出,向当风处摊去湿气,以不漏瓦瓶收贮密封。壮实人,每服半钱,临睡百沸汤调半盏,顿服。仰卧片时,徐以温白粥压下。若羸弱,只服一匙,二三服即能进食,止呕吐。续以宽中散、丁沉透膈汤、橘皮煎丸、厚朴煎丸等兼进,佐助胃气。忌生冷、鱼腥、粘腻并硬物一两月,则全愈矣。孕妇不可服。
神仙更生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男子、妇人阴阳不和,因气滞生病,结于胸膈,则成膈气,留于咽嗌,则成五噎。五噎者,忧思劳食气也,令人胸膈痞闷,呕逆吞酸,噎塞妨闷,饮食不下作痛,胁下支满,饮食减少,四肢无力,气不升降。此药顺阴阳,化痰宽胃,止呕吐,进饮食。
丁香二钱半 蓬术二钱半 木香一钱 官桂一钱半 干姜一钱一分,炮 缩砂十个 诃子肉四个 草果一个 甘草四钱 川芎一钱 神曲一钱一分 巴豆七粒,捣成膏
上为末,和巴豆令匀,每服一匙,沸汤下。
半夏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胸痛达背,膈中烦满,结气忧愁,饮食不下,药悉主之。
半夏一分,削去皮熬 甘草炙 远志去心。各四分 干姜 桂心 细辛 椒去目,炒出汗 附子炮。各二分
上捣筛,以蜜为丸,先饮酒,用粳米饮服,如梧桐子大五丸,日三,稍增至十丸。忌海藻、羊肉、饧、猪肉、冷水、生葱、生菜。
夺命丹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食噎。
马草节半两,炒干,再用蜜炙黄色 拣丁香 广木香 槟榔 藿香叶各五钱
上为末,再服三分,煎柿蒂汤调下。
半夏通气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一名通气汤)治膈噎气,咽喉气堵,烦闷呕哕,痰涎不利,咳嗽,肋胁痞满,减食。
半夏洗切,二两 桂锉,一两半 橘皮锉,八钱
上罗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十片同煎,取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进三服。
平气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杨氏家藏方》)
【原文摘录】
治胸膈噎闷,不思饮食,伤酒呕逆,气胀腹痛。
巴豆去壳 黑牵牛 萝卜子各四两 五灵脂炒 丁香皮 丁香 胡椒 肉桂去粗皮 青橘皮去白瓤 桂花 陈橘皮去白 缩砂仁以上九味各一两
上药将陈粟米一升炒巴豆黑色,去巴豆,将粟米与众药捣罗细末,醋煮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胸膈噎塞,不思饮食,煎葱白汤下;中酒吐酒,细嚼,煨生姜汤下;气痛,煎石菖蒲汤下;气胀面肿,煎大腹皮汤下;疝气小肠气,煎茴香汤下;妇人血气,腹内刺痛,煎当归汤下。不拘时候。
缩砂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和剂方》)
【原文摘录】
温中散滞,消饮进食。治胸膈噎闷,心腹冷痛,大能暖化生冷果食。夏月不可缺此。
缩砂仁七两 高良姜四两 天南星汤浸洗去皮,焙干秤,四两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青木香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德生堂)
【原文摘录】
宽中利膈,行滞气,消饮食。治胸膈噎塞,腰胁胀满疼痛,心下坚痞,肠中水声,呕哕痰涎,不思饮食,及小肠疝气。
荜澄茄 破故纸十两 木香五两 牵牛头末,三十两,一半炒 槟榔十两,酸陈粟米饭裹,槟榔纸包,灰火中煨,纸焦去之
上为末,和匀,水糊为丸,如绿豆大,第服五十丸,茶汤送下。如小肠疝气,发作疼痛,用蟠葱散煎,送下五十丸,通利一二利即愈。或用生料五苓散,加吴茱萸、灯草三十茎,煎水送下,不拘时候。
槟榔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王氏博济方》
【原文摘录】
治胸膈注闷,噫塞不快,不思饮食,大便不通。
槟榔 木香 人参 甘草 干姜炮 桂皮去浮皮 青橘皮去白 白术米泔水浸一宿同,焙干 枳壳去瓤 神曲 京三棱炮 厚朴去皮,用姜汁炙香焦。以上各等分
上为末,入盐点半钱。治脾肾膈气,以一钱入盐煎服。
人参汤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杨子建《万全护命方》)
【原文摘录】
治喜怒膈气,心前噎塞,空呕。
桑寄生半两 川芎 木香 沉香 甘草 乌药 人参 枳壳只使青。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九分,水一盏,煎取七分,空心和滓吃之。
大五膈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疗膈中游气,上下无常处,脏有虚冷,气迫咽喉,胸满气逆,胁有邪气,食已气滞,羸瘦著床骨立,往来寒热,腹中不调,或下痢,呕逆咳嗽,骨肉消尽。服之令人能食,长肌肉,强筋骨,利五脏,好颜色,补不足,益气力。
细辛 桂心 黄芩 吴茱萸 厚朴炙。各三分 干姜 杏仁三十枚,去尖皮并两仁,熬 椒炒出汗 远志各三分,去心 小草 芍药 附子炮 当归 黄连
上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二十丸,日三服,不效再服,以效为度。忌猪肉、冷水、生菜等物。
大腹皮汤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御药院方》)
【原文摘录】
治诸膈气,冷热不调,喜怒不节,胸中咽塞,不思饮食,或忧思过度,不足之气,蕴积心臆,日渐瘦。
大腹皮切 槟榔 木通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 防己 紫苏茎叶 甘草炙,锉 桑白皮 枳壳麸炒。各一两 木香一分 草豆蔻去皮 丁香皮锉 大黄锉,炒。各半两
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二片,大枣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日三夜一。
助膈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一名助气丸)治诸膈气,三焦痞塞,升降阴阳,蠲去寒湿。胸膈满闷,背膂痛,心腹膨胀,诸虚动气,久而不散,蕴结成积,痃癖气块,及五膈之气,饮食下不,呕吐痰逆,噫气吞酸,气短烦闷,并皆治之。常服去停饮,和脾胃,进饮食,宽中顺气,消积滞。
京三棱炮 蓬莪术炮,二斤 白术炮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十五两 槟榔 枳壳去瓤,麸炒 木香各十两
上八味,同为末,水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熟水下,不计时候。
硇砂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壅滞气逆,心腹胀痛,宿食不消。
硇砂一两,细研 沉香一两 木香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槟榔一两半 干姜一两,炮 桃仁一百二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为末,入硇砂同研令匀,炼蜜和丸,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服二十丸。
五膈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疗忧膈、气膈、食膈、饮膈,异病同药。
人参 附子炮 远志去心 细辛各四分 桂心 干姜 蜀椒各五升。炒去汗
上捣筛,以蜜为丸,着牙下,㕮咀咽之。若病剧者,日三夜二,并疗诸毒气,风注气,腹中有病皆当。得其新好药,即可中病耳。忌生葱、生菜、猪肉、冷水等物。一方有半夏。
沉香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
沉香 木香 枳壳各一分 乌药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盐少许,沸汤调下。
陈橘皮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胸背俱闷,不下饮食。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川朴硝一两 木香一两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二十丸。
二妙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心胸痞塞。
半夏一两,洗七次 干桑皮二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姜三片,醋水一盏,煎至七分,稍热服。
诃黎勒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经验济世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心胸噎塞,闭闷不食。
诃黎勒四枚 大腹子四枚
上将前味各二枚煨,二枚生,并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一两沸,通口服。
快气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经验济世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噎,不下饮食,肌体羸瘦。
陈橘皮去白 大蒜
上不以多少,研细和匀,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日三服。
利膈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
【原文摘录】
治三焦气不顺,胸膈壅塞,头眩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熟 皂荚不蛀者,涂酥炙,二两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如梧桐子,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
通关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王氏博济方》
【原文摘录】
治五膈气,噎塞妨闷,遍身虚肿,涕唾稠浊,不下饮食。
麦糵 马兜铃各三钱 诃子一个 芫花一钱,浆浸微炒 白丁香三钱 硇砂一钱,飞,去砂石 黄丹一分 朱砂 白矾 铅白霜各秤一钱
上同研匀令细,每服一钱半,入腻粉两文,鸡子一个,去黄取清,调末入鸡子壳内,湿纸裹,慢火煨熟,放冷烂嚼,腊茶汤下,临眠服。来日逐下黑恶物,未差,如小可噎塞,再依法服一钱,必效。
半夏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王氏博济方》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噎,心胸不利,涕唾稠粘,饮食不进。
半夏半两,姜汁浸一宿,焙干 厚朴半两,姜汁炙 枇杷叶炙去皮毛秤,半两 肉豆蔻一个,去核 母丁香五十枚 青木香一块,枣大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六分,热酒服。
五积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杨氏传)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中脘痞闷,噎塞不通,饮食减少,及积聚癖块,心腹作痛。一切沉积,并皆治之。
沉香半两 木香半两 当归洗焙,半两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青橘皮去白,半两 丁香一分 大黄半两,酒浸,湿纸裹煨 缩砂仁一两 半夏半两,汤浸七次后以姜汁制曲 陈皮去白,半两 京三棱半两,炮 蓬莪荗半两,炮 槟榔一分 胆矾半两,另研 细松烟墨半两,烧存性 厚朴半两,姜汁炙
上件,除胆矾外,并为细末,用肥枣五十枚,入米醋二升,煮枣令烂,次下胆矾,煮少时,与药同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橘皮汤下,食后临卧服。
瑞香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卫生家宝方》)
【原文摘录】
治五种膈气,正气下陷,不进饮食。
南木香 槟榔曲裹煨,锉 诃子炮,去核 川干姜炮 肉桂去皮,不见火 甘草炙 麦糵炒 白术炮 白茯苓 人参去芦头 青皮去白 丁香炮。以上各三两 京三棱二分 白扁豆一分,用姜汁炙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炙紫苏,盐汤点服。
桂香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卫生家宝方》)
【原文摘录】
治气膈、食膈、忧膈、冷膈、热膈,痞塞不通,宿食不消。或霍乱,或心痛,或呕物,或泄泻,腹胁气胀,吞酸少食。
桂心 干姜 茯苓 槟榔 甘草炮 人参 细辛 诃子炮,去核 枳壳麸炒,去瓤 白芍 白术
上各等分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嚼破服。
十顺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卫生家宝方》)
【原文摘录】
治十种膈气,心胸痞闷,噎塞不通,饮食减少,渐成恶证。
槟榔半生半煨 青皮去白瓤 人参 木香煨 诃子炮,去核 白术炒 白茯苓 京三棱 肉桂去粗皮 神曲炒令微黄 甘草炙 干姜 枳壳去瓤,麸炒 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三次。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钟,盐一捻,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宽中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卫生家宝方》)
【原文摘录】
治十膈五噎,滞满不通,常服宽膈,化冷物。
三棱一两 蓬术一两 缩砂仁炒 青皮去白 沉香 陈皮去白 香附子 胡椒以上各半两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紫苏生姜汤下,食后服。
木香煮散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杨氏家藏方》)
【原文摘录】
理一切膈气,宽膈消痰,呕逆恶心,腹胁胀满。
紫苏叶 青橘皮去白 白芍药 乌药 当归酒洗 白茯苓去皮 桔梗去芦头 半夏汤洗七次 川芎 黄芪蜜炙 防风去芦头 甘草炙 陈橘皮去白 枳壳麸炒,去瓤 大腹皮以上十五味各一两
上罗匀,每服五钱,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人参汤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御药院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咽塞,忧结不散。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白术 桂去粗皮 诃黎勒皮炒 京三棱炮,锉 枳壳去瓤,麸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甘草炙,锉 槟榔锉。各一两 草豆蔻去皮,半两
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木香利膈丸
【文献出处】
《普济方》(出《试效方》)
【原文摘录】
治寒在膈上,噎塞,咽喉不通。
吴茱萸一钱二分 草豆蔻一钱二分 益智八分 橘皮八分 人参八分 白僵蚕四分 黄芪八分 升麻八分 当归四分 半夏一钱 木香二分 甘草炙,六分 泽泻四分 青皮三分 柴胡四分 姜黄四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水少许送下,勿多汤速下,细嚼亦可。
*羚羊角散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治噎塞不通,用羚羊角烧灰为末,水调方寸匕服。
*膈气方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噎食,服药无效者,用巧妇①窠烧灰为末,每服三钱,酒温调下。一窠可治一人,甚验。
① 巧妇:鹪鹩的别名。
*香附汤
【文献出处】
《卫生易简方》
【原文摘录】
治噎食,用香附子,炒去毛,为末,酒煎,陈皮汤调一二钱服,日三。亦治心痛。
羊肉索饼方
【文献出处】
《食医心鉴》
【原文摘录】
治五噎,胸膈妨塞,饮食不下,瘦弱无力。
羊肉四两,炒,作臛② 面半斤 橘皮一分,作末
② 臛(huò):肉羹。
上和面,以生姜汁溲作索饼,空心食之。
黄雌鸡索饼方
【文献出处】
《食医心鉴》
【原文摘录】
治五噎,饮食不下,喉中妨塞,瘦弱无力。
黄雌鸡随多少,炒,作臛 面半斤 桂末一分 茯苓末一两
上以桂末、茯苓末,和面溲作索饼,熟煮,兼臛食之。
治五噎方
【文献出处】
《食医心鉴》
【原文摘录】
治五噎,饮食不下,胸中结塞,瘦弱无力方。
乌雌鸡肉 半夏治如常 面四两 桑白皮三分,锉 茯苓各八分 桂心四分,并锉
上以水一升,煎桑白皮等三味汁三合,溲面和肉,煮熟食之。
*崖蜜方
【文献出处】
《食医心鉴》
【原文摘录】
治五噎,不下食方。
上取崖蜜含,微微咽之,即瘥。
*蜜酥饧
【文献出处】
《食医心鉴》
【原文摘录】
治气噎方。
蜜一升 酥三两 姜汁三合
上相和,微火煎如稀饧,入酒中饮之。
蜀椒方
【文献出处】
《食医心鉴》
【原文摘录】
治噎病,胸膈积冷,饮食不下,黄瘦无力方。
蜀椒一百粒,开口者
上以醋淹浸令湿,漉出,面拌令匀,熟煮,和汁吞之,瘥。
桂心粥
【文献出处】
《食医心鉴》
【原文摘录】
治胸膈气拥结,饮食不下。
桂心四分 茯苓六分 桑白皮十二分
上细锉,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半,去滓,量事著米煮粥食之。
舂杵头糠方
【文献出处】
《食医心鉴》
【原文摘录】
治噎病不下食方。
舂杵头糠半合 面四两
上相和,溲作馎饦①,空心食之。
① 馎饦:一种水煮面食,“面片汤”的别名。
川椒面拌粥
【文献出处】
《太平圣惠方》
【原文摘录】
治噎病,胸间积冷,饮食不下,黄瘦无力。
川椒一百粒,去目 白面二两
上以醋淹椒令湿,漉出,于面中拌令匀,便于豉汁中煮,空心和汁吞之。
*老牛噍沫方
【文献出处】
《寿亲养老书》
【原文摘录】
治噎病不下食方:老牛噍①沫如枣许大,置稀粥中饮之,终身不噎矣。勿令患人知。
① 噍(jiào):咀嚼;吃。
桂心粥方
【文献出处】
《寿亲养老书》
【原文摘录】
食治老人噎病,心痛闷,膈气结,饮食不下。
桂心末一两 粳米四合,淘研
上以煮作粥半熟,次下桂末调和,空心,日一服。亦破冷气殊效。
蜜浆方
【文献出处】
《寿亲养老书》
【原文摘录】
食治老人噎病,食饮不下,气塞不通。
白蜜一两 熟汤一升
上汤令热,即下蜜调之,分二服,皆愈。
苏蜜煎
【文献出处】
《寿亲养老书》
【原文摘录】
食治老人噎病,气塞食不通,吐逆。
土苏二两 白蜜五合 生姜汁五合
上相和,微火煎之令沸,空心服半匙,细细下汁,尤效。
姜橘汤
【文献出处】
《寿亲养老书》
【原文摘录】
食治老人噎病,胸满塞闷,饮食不下。
生姜二两,切 陈橘皮一两
上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空心,渐服之,常益。
苏煎饼子
【文献出处】
《寿亲养老书》
【原文摘录】
食治老人噎,冷气拥塞,虚弱,食不下。
土苏二两 白面六两,以生姜汁五合调之
上如常法作之,空心常食,润脏腑和中。
白米饮方
【文献出处】
《寿亲养老书》
【原文摘录】
食治老人咽食,入口即塞涩不下,气壅。
白米四合,研 舂头糠末一两
上煮饮熟,下糠米调之,空心服食尤益。
馄饨方
【文献出处】
《寿亲养老书》
【原文摘录】
食治老人噎塞,水食不通,黄瘦羸弱。
雌鸡肉五两,细切 白面六两 葱白半握
上如常法,下五味椒姜向鸡汁中,煮熟,空心食之,日一服,极补益。
酒饧食治方
【文献出处】
《施圆端效方》
【原文摘录】
治膈气噎食,胃翻吐逆,羸瘦焦枯,饮食不下。顷于大定历见斯疾,用《局方》膈气宽中辈汤散,日品三服,每以服药之后,人行五里,令吃白饧三块,再行五里,令饮正酒一杯,如此日以三时,味于饧酒代食,助药和气理虚,由此痊安者,十余人矣。
*针灸方
【文献出处】
《神巧万全方》
【原文摘录】
扁鹊云:厥俞主胸中膈气,灸随年壮。
气噎灸亶中,忧噎灸心俞良,食噎灸乳根,劳噎灸膈俞,思噎灸天府。
膈气针灸方
【文献出处】
《修月鲁般经后录》
【原文摘录】
中魁二穴。窦大师秘传,不入经络。
灸膏肓
【文献出处】
《永类钤方》
【原文摘录】
膈噎灸膏肓,随年数作壮,妙,候火疮,灸亶中。
木香通气饮子
【文献出处】
《丹溪心法附余》引(《御药院方》)
【原文摘录】
治一切气噎塞,痰饮不下。
青皮去穰 木香 蓬莪术 槟榔 陈皮去白 萝葡子炒。各五钱 藿香叶二两 甘草炙 人参去芦 枳壳各五钱 香白芷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人参利膈丸
【文献出处】
《丹溪心法附余》引(《拔粹方》)
【原文摘录】
治胸中不利,痰咳喘满,和脾胃壅滞,推陈致新,治膈气圣药。
木香 槟榔七钱半 人参 当归 藿香 甘草 枳实各一两 大黄酒浸 厚朴姜制,一两
上为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神仙夺命丹
【文献出处】
《丹溪心法附余》
【原文摘录】
专治噎食。
乌梅十三个,水浸,去核 硇砂二钱 雄黄二钱 乳香一钱 百草霜五钱 绿豆 黑豆各四十九粒
上将乌梅杵烂,前药并豆为末,入梅再捣和匀,丸如弹子大,以乳香少加朱砂为衣,阴干,每服一丸,空心噙化。待药尽,烙热饼一个,擘碎,入热茶泡食之,无碍为验过,三五日依法再服一丸即愈,极有神效。
治膈气经验方
【文献出处】
《丹溪心法附余》
【原文摘录】
治膈气经验方。
用大鲫鱼自死者,活者不效,剖去肠留鳞,用大蒜去皮薄切片,填之鱼腹内。仍合鱼用湿纸包定,次用麻缚之,又用熟黄泥厚厚固,日微干,炭火慢慢煨熟,取出,去鳞、刺骨,用平胃散杵丸如梧桐子大,日晒干,瓶收,勿令泄气,每服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一方
【文献出处】
《丹溪心法附余》
【原文摘录】
治噎食。
用碓①嘴上细糠,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津液咽下。
① 碓(duì):木石做成的舂米器具。
*五噎汤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主方经验 治五种噎食不下,胸背疼痛,呕哕,不彻攻痛,泪涎俱出。
人参 桔梗二两 甘草五钱 白术 枇杷叶 干姜各一两 沉香五钱 木香四钱 半夏 杵头糖 荜澄茄各一两
上㕮咀,每服五钱,姜五片,水煎温服。
*半夏汤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又方经验 治七情气郁,结聚痰涎,状如破绵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中脘痞满,痰涎壅盛,喘急。
半夏 白茯苓各二两 厚朴姜炒 苏叶各一两
上㕮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五膈汤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主方经验 治五种膈气,三焦痞塞,呕吐痰涎,饮食不下,膈间疼痛,右寸脉伏。
白豆仁一两半 甘草五钱 干姜 青皮 厚朴制。各七钱 木香三钱 白茯苓 陈皮 三棱 莪术各一两半 益智 肉桂 枳壳 槟榔各七钱
上㕮咀,每服五钱,枣一枚,姜三片,水煎。加神曲、麦芽,大妙。
*消膈汤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又方经验 治胸膈痞彻,腰胁背痛,喘急昏闷。
枳壳 半夏各二两 桔梗 瓜蒌子各三两
上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后淡姜汤送下。
加减宽胸汤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治膈气不利,痰涎恶心,不进饮食,脉滑而涎。
半夏 白茯苓 枳壳各二两 桔梗 陈皮各二两半 甘草五钱 香附米 宿砂 槟榔各一两半 木香五钱 苏子 厚朴制 肉桂各七钱
上㕮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水煎。如四肢厥冷,加附子、干姜;痰,加南星;热,除桂。
加味丁香散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治痰饮结聚胸膈之间,呕吐涎沫,饮食不下,痰壅三焦,痞塞不能宣通。
丁香五钱 青皮 陈皮各一两 木香三钱 干葛 良姜 白术各一两半 白茯苓 半夏 南星 神曲 麦芽各二两
上为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汤送下。
加减枇薏散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气逆生痰,不进饮食。五膈、五噎并治之。
枇杷叶 薏苡仁各二两 白茯苓 白豆仁 砂仁各一两半 丁香五钱 人参 白术 五味子各一两 沉香五钱 青皮 槟榔 麦芽 陈皮 半夏泡 神曲 香附米各一两 木香 甘草各五钱
上㕮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有气,减人参、白术,加苏子、枳壳。
*参香丸
【文献出处】
《世医通变要法》
【原文摘录】
又方经验 治翻胃噎嗝,其效如神,右关脉滑是也。
人参二两 木香五钱 南星一两 甘草五钱 枳壳一两半 白矾 豆豉各五钱
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姜汤送下。
人参利膈丸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满而膈。
木香 槟榔各七钱半 人参 川归 藿香 甘草 枳实各一两 大黄酒浸 厚朴各二两
上末,滴水丸,梧子大,温水送下。
*木槿花散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千叶白木槿花,阴干为末,陈皮汤调下。三五口,不转再服。
奇方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未出毛啄木鸟、蝙蝠、小鲇鸭鱼,三味入新瓦内,盐泥固济,煅存性,为末,外用狗宝为末,和匀,每服五七分,渐至一钱,姜汤下。
又方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陈蚬壳,烧灰米饮下。
又方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又方
芦根 茅根各二两
水四盅,煮二盅,顿服之良。
姜附散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膈气不通,胸膈间结块,大如拳,坚如石,呕吐恶心,饮食不下。
香附子一斤 生姜三斤
捣取汁,浸香附一宿,晒干再浸,再晒,以姜汁尽为度,为末,每二钱,米饮下。
紫沉丸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引《病机》
【原文摘录】
治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格,故吐而痛。
半夏曲 代赭石 砂仁各三钱 杏仁 沉香 木香 白术各一钱 乌梅 丁香 槟榔各二钱 陈皮五钱 巴豆霜另研 肉果各五分
上末,醋糊丸,黍米大,每五十丸,柿霜汤下愈。
东垣厚朴丸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主反胃吐逆,饮食噎塞,气上冲,腹中诸疾,药味即与《万病》紫菀丸同。
厚朴 蜀椒去目,微炒 川乌炮,去皮。各一两半 紫菀 吴茱萸 柴胡 菖蒲 桔梗 茯苓 官桂 皂角去皮弦,炙 干姜炮 人参各二两 黄连二两半 巴豆霜五钱
上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丸,渐加至五七丸,以利为度,姜汤下,食后而卧,此丸治效与《局方》温白丸同。及治处暑以后,秋冬下痢大效。加减法:春夏加黄连二两,秋冬再加厚朴二两。如治风,于春秋所加黄连、厚朴外,更加菖蒲、茯苓各一两半。如治风痛不愈者,依春秋加药外,更加人参、菖蒲、茯苓各一两半。如心之积,加菖蒲、茯苓为辅;如肝之积,加柴胡、蜀椒;如肺积,加黄连、人参;如脾积,加茱萸、干姜。秋冬久泻不止,加黄连、茯苓。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用粟米半升,为粉,水丸,梧子大,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
*枇杷叶方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治气噎不下饮。
枇杷叶去毛,蜜炙 青皮 陈皮去白
上等分,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水煎服。
润肠膏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治膈噎,大便燥结,饮食良久复出,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其功甚捷。
新取威灵仙四两,捣汁 生姜四两,取汁 真麻油二两 白沙蜜四两,熬沸去沫
上四味,同入银石器中,慢火熬成膏,时时以匙挑食之,良验。
紫苏子饮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咳逆,上气,噎膈。因怒气叫喊未定,便挟气进饮食。或饮食甫毕,便用性恚怒,以致食与气相逆,气不得下,或咳嗽不透,心气逆,恶心。
苏子炒 诃子煨,去核 萝卜子微炒 杏仁去皮尖,麸炒 人参 木香各一钱半 青皮 甘草炙。各三钱
上分二服,生姜三片,水煎服。
*皂角黄汤
【文献出处】
《赤水玄珠》
【原文摘录】
治噎禁方。
皂角黄三分,每春夏雨后,树上生,如菌样 芦根浮露水上者,三钱 橘红七分 乌药一钱 桔梗二钱 枳实八分
水二盅,煎一盅,先服一酒杯,渐渐加之,渣再煎。
灸法
【文献出处】
《景岳全书》
【原文摘录】
膏肓百壮,以多为佳 膻中七壮 中脘七壮 膈俞七壮 心俞七壮 天府七壮 乳根七壮 三里三七壮
滋血润肠汤
【文献出处】
《证治汇补》
【原文摘录】
治血枯,及死血在膈,饮食不下反出,便燥。
当归三钱 白芍 生地各一钱半 红花 桃仁 大黄煨 枳壳各一钱
水煎,入韭汁服。
膈噎翻胃方
【文献出处】
《医林口谱六治秘书》
【原文摘录】
(批)用乌骨雄猪肚子一具,不见水,翻去秽物,刀刮净,入甘蔗汁、葱白汁、生姜汁、梨汁、卜汁、藕汁、白糖各三两藏于内,缝固,勿使漏泄。外用河水十盏,井水十盏,加黄米三合,粘米三合,慢火煮之。俟米稍烊,即取肚子剖内藏汁,盛砂铫内,漫火熬成膏子。用茶匙挑食二三匙,稍停再服。服过一二日,即不吐矣。轻者一二个,重者食三个,无不愈。或加人参亦可。此方内粘米用白者。
启膈散
【文献出处】
《医学心悟》
【原文摘录】
通噎膈,开关之剂,屡效。
沙参三钱 丹参三钱 茯苓一钱 川贝母去心,一钱五分 郁金五分 砂仁壳四分 荷叶蒂二个 杵头糠五分
水煎服。虚者,加人参。前症若兼虫积,加胡连、芜荑,甚则用河间雄黄散吐之。若兼血积,加桃仁、红花,或另以生韭汁饮之。若兼痰积,加广橘红。若兼食积,加卜子、麦芽、山楂。此症有生蛇蚖者,华佗以醋蒜食之,令饱,则吐物而出,真神法也。
调中散
【文献出处】
《医学心悟》
【原文摘录】
通噎膈,开关和胃。
北沙参三两 荷叶去筋净,一两 广陈皮浸去白,一两 茯苓一两 川贝母去心,粘米拌炒,一两 丹参三两 陈仓米炒熟,三两 五谷虫酒炒焦黄,一两
共为细末,每用米饮调下二钱,日二服。
河间雄黄散
【文献出处】
《医学心悟》
【原文摘录】
雄黄 瓜蒂 赤小豆各一钱
共为细末,每服五分,温水调,滴入狗油数匙,服下,以吐为度。吐去膈间小虫,随用五味异功散安之,续用逍遥散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