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不寐

不寐是指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或整夜不能入睡的一类病证。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相关,病因多为心神失养或邪扰心神。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是其主要病机。若暴怒、思虑、忧郁、劳倦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彼此影响,每多形成顽固性不寐。

一、病因病机

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入睡状态,阳气由静转动时为清醒状态,这种规律一遭破坏,就可导致不寐。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

1.思虑劳倦,损伤心脾

思虑劳倦太过,必致阴血暗耗,阴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思虑伤脾,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不安。由此,心脾不足造成血不养神,神魂无主,会导致不寐。

2.阳不交阴,心肾不交

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则心阳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独亢。热扰神明,神志不宁,因而不寐。

3.阴虚火旺,肝阴扰动

情志所伤,肝失调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或阴虚阳亢,扰动心神,神不安静造成不寐。

4.心虚胆怯,神魂不安

心虚胆怯,决断无权,遇事易惊,亦能导致不寐,因素体虚弱,心胆气虚,善惊易恐,稍有惊扰,即夜寐不宁;也有因突然受到惊恐,损伤心神,造成终日情绪紧张,惕惕不安而不寐,不论因虚、因惊所致不寐,二者又往往互为因果。

5.胃气不和,夜卧不安

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停滞,酿为痰热,壅遇中宫,致胃气不和而卧不得安。

二、辨证论治

主要病机为阳不入阴,阴阳失调。主要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等脏腑相关。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实证多为火盛扰心,心神受扰。

治疗上应以补虚泻实、平衡阴阳为原则,通过调和脏腑最终达到宁心安神的目的。虚者宜补其不足;实者宜泻其有余;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配合心理调适,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1.心火炽盛证

证候: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丸加减。

黄连6g,炒酸枣仁15g,黄芩10g,栀子10g,龙齿30g(先煎),柏子仁10g,远志10g,连翘10g,生地黄10g,当归10g,淡豆豉10g,竹茹10g,淡竹叶10g,琥珀粉3g,炙甘草6g。

2.肝郁化火证

证候: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黄芩10g,炒栀子10g,泽泻10g,车前子10g,当归10g,生地黄10g,茯神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甘草6g。

3.痰热内扰证

证候: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6g,枳实10g,竹茹10g,法半夏9g,陈皮10g,茯苓15g,栀子10g,远志10g,珍珠母30g(先煎),神曲15g,连翘15g,山楂15g,甘草6g。

4.阴虚火旺证

证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膝酸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

黄连6g,黄芩10g,白芍30g,龙齿15g(先煎),柏子仁15g,肉桂3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磁石30g(先煎),金樱子15g,山茱萸15g,生地黄15g,茯神15g,山药30g。

5.心脾两虚证

证候: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味。

黄芪30g,龙眼肉10g,党参30g,白术10g,当归10g,茯神15g,炒酸枣仁15g,远志10g,肉桂6g,川芎10g,白芍30g,五味子6g,柏子仁10g,合欢花15g,夜交藤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磁石30g(先煎),生姜6g,大枣10g,炙甘草6g。

6.心胆气虚证

证候: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

太子参30g,龙齿30g(先煎),茯苓15g,茯神15g,石菖蒲10g,远志15g,炒酸枣仁15g,琥珀粉3g,牡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磁石30g(先煎)。

三、临证权变

为增强安神的效果,常根据患者的兼证选用佐助安神的药物,如五味子有敛气阴、生津液的作用,常配养血安神药用于不寐的虚证。丹参、莲子心、麦冬有清心除烦的作用,凡不寐而有心烦者都可配用。郁金、石菖蒲、白蒺藜、远志、合欢花有解郁舒气的作用,可用于不寐证兼有胸闷不舒、情志不快、时作太息者。山栀子、麦芽、莱菔子、神曲等和胃化滞,常用于胃不和而卧不安者。积滞已消,仍不能入睡者,常用半夏、秫米以和胃气,若由于痰湿扰心,不能安卧,胸闷气郁,是属痰火湿热之征,法当化痰燥湿,清热安神,常用温胆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若因肾阴不足,心火上亢,使心肾不交而怔忡不寐者,可用交泰丸以交通心肾。

四、调护

本病属心神的病变,故应注意喜怒有节,心情舒畅,居住环境安静,避免噪音。患者应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寐患者,服药时间以午后及晚上各一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