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认识新媒体运营

前文介绍了新媒体,接下来将介绍新媒体运营的概念、新媒体运营的专业术语,以及新媒体运营的常用思维。

1.2.1 什么是新媒体运营?

新媒体运营,简单来说就是以新媒体为工具,利用互联网的方法、思维和手段为企业带来利润并创造价值。具体来说,新媒体运营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内容、活动、IP打造、粉丝互动等多种运营方法和手段,借助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贴吧等新媒体工具,进行产品宣传与推广,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潜在用户,从而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以及宣传企业品牌的目的。

由此可见,新媒体运营人员的工作职责是负责企业的自媒体平台的日常运营和推广,根据热点策划和创作与品牌相关的优质、传播性高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精准推送文章和产品等相关信息,提高客户的活跃度,从而达到相应的营销目的。

1.2.2 新媒体运营的专业术语

新媒体运营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相关术语,了解这些专业术语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新媒体运营的相关内容。

1.用户术语

种子用户:具有成长潜力的用户。这类用户可以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目标用户,是有利于营造产品氛围的第一批优质用户。

重度用户:重复使用某产品的用户。

沉睡用户:又称为僵尸用户(僵尸粉),这类用户会在你的名单里待很久,但从来没有产生交往和利润。

KA(Key Account):关键客户、重点客户、主要客户、优质客户,即通常所说的大客户,也就是对产品(或服务)消费频率高、消费量大、客户利润率高且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的客户。

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是指在某个领域内说话具有权威性的人(即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V或大咖。

KOC(Key Opinion Consumer):关键意见消费者,指能影响自己的朋友、粉丝产生消费行为的消费者。

2.流量术语

流量,就是“访问量”,线上叫流量,线下叫客流。在传统营销概念中,某企业开设一家实体店,能够进店的顾客就叫“客流”,就是线下流量。如今的线上流量,就是指一个网上店铺(账号)的访问量,即访问你的网上店铺(账号)的总人数。这个账号就是你在各个新媒体平台的账号,如公众号、小红书账号、微博账号等。下面罗列了新媒体运营中常见的流量术语。

PV(Page View);页面访问量或点击量。用户每点击1次网页页面就被记录1次,且对同一页面的多次访问,访问量累计。

UV(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数量,是指一个统计周期内独立访客的总数。如果一个IP的访客浏览多次,则只能记录1次。

提示

如果使用真实IP上网,则UV和IP的数值相同。

RV(Repeat Visitors):重复访客,即通过互联网访问同一个网页或同一产品的重复触发用户数。

TP(Time on Page):页面停留时间,即用户在一个页面的停留时间。

Ts(Time spent on the website):用户在整个网站上的总停留时间。

CTR(Click-Through-Rate):点击率,即用户点击页面内容的次数与该内容向用户展示的次数之比。它是衡量互联网广告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VV(Video View):视频播放量,即视频文件的播放次数。它是衡量视频播放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即日活跃用户数量,用来反映网站、互联网应用的运营情况。DAU通常统计一日之内,登录或使用了某个产品的用户数(去除重复登录的用户数)。

WAU(Weekly Active User):周活,即周活跃用户数量。

MAU(Monthly Active User):月活,即月活跃用户数量。

3.内容来源术语

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频道网络,是一种新的“网红”(即“网络红人”)经济运作模式,主要是挖掘、培养网红,打造KOL及个人IP品牌,并为他们设计与规划,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从而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如优酷、Facebook。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如电视节目、纸媒等专业内容通过互联网传播,如优酷的合伙人计划。

BGC(Brand-Generated Content):品牌生产内容,以团队为核心,为受众提供与产品/品牌/生活方式相关的信息。

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就是指用外包、代运营、职业写手等方式来产出内容。

4.其他术语

人格化:将账号拟人化称呼,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调性:格调和个性,通常是指账号的整体风格。

用户画像:粉丝群体的属性,如性别、职业、学历、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等。运营人员可以根据用户画像来推送适合他们的文章和产品。

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人员,必须熟悉以上这些专业术语。这样不仅方便工作中的交流,还能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平。

知识拓展

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

“公域流量”,就是属于公共的流量,不属于哪一个人拥有。这些流量是属于平台的,企业要获取这些流量,就要依附于这些平台(如淘宝、百度、抖音、小红书、今日头条等),按照平台的规则宣传推广(花广告费或高质量内容吸引)来不断获取新的流量。

“私域流量”,就是企业自己的流量。企业可以自由支配这些流量,不用付费,可以任意时间、任意频次,直接触达到用户,如QQ、微信、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等。

通俗地讲,公域流量就像“大海”,私域流量就像“自家的鱼塘”。每个企业营销推广的目的都是用最少的成本从大海里捞更多的鱼到自家的鱼塘。

1.2.3 新媒体运营的思维

在无线互联网时代,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从业者,要想做好新媒体运营的相关工作,就要拥有新媒体运营的思维。新媒体运营的思维主要包括流量思维、用户思维、裂变思维和大数据思维,下面详细介绍这四种思维。

1.流量思维

流量思维是指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流量的多少”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简单地讲,流量思维就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用户的传播运营思维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线下实体店还是线上网店,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现在火爆的直播电商,都离不开流量。流量就是王道,有流量才会有成交。

在网络领域,流量是指一个网站或者APP的浏览量或用户数量,通常按照日、周、月、年计算流量。流量越高,网站或APP的价值就越高。在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初期,平台有流量红利扶持,那时的流量成本相对较低,商家或个人只要抓住平台流量红利时机进行全面运营,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和显著的运营效果。

在新媒体运营中,只有具备了流量思维,才能重视用户的体验并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流量。新媒体运营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销售额。根据销售额的公式(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可以看出,有了流量才有转化的可能,流量大、转化率高,则销售额高。而流量思维强调的是流量变现与用户黏性,因此,流量思维的核心就是如何使流量变现。用户越精准,广告价值越大,为品牌带来的流量越精准,价值也就越大。

2.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简单来说,就是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各种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树立“用户至上”的思维模式。作为一个合格的新媒体运营人员,我们必须非常了解自己的目标用户。只有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用户,并了解用户的痛点,然后提供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核心客户,才能达到运营的效果。总之,新媒体运营人员要通过用户思维,深挖用户背后的需求。拼多多之所以能突破重围,成为后起的三大网购平台之一,就是因为它抓住了三、四线城市用户的需求。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做母婴产品的,你就要分析母婴店用户的基本属性,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以及行为特征等,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找到用户的痛点,整理出用户的需求,最后通过新媒体运营来展示产品以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

3.裂变思维

裂变思维就是快速获得资源并使资源价值迅速成功最大化的思维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个用户带来多个用户”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可以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因此,裂变思维也被称为“病毒”营销思维。

在新媒体运营中,要想成功进行裂变,就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点。

(1)让用户选择这个平台。

(2)让用户主动推荐、邀请新的用户加入这个平台。

如果平台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解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利益,那么用户则愿意选择这个平台;如果平台给予用户的利益是长期的、持续的,并且让用户感受到了平台的价值,那么用户就会主动为平台(或者产品)做宣传,从而为平台带来更多的用户。

4.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指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决策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大数据分析是一种量化分析,可以减少因决策者主观判断而带来的失误。只有采用大数据思维方式、运用大数据技术改进传统的决策方式,才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在新媒体运营中,大数据的应用随处可见。比如,在撰写一篇推文之前,我们应该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用户更喜欢什么类型的文章,用户喜欢在什么时间阅读文章,什么样的营销方式能吸引用户购买产品等。由此可见,只有重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才能创造出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运用大数据思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数据的获取量一定要非常大。

(2)要找出真正有用的数据。

(3)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1.2.4 新媒体运营工作流程

一个新媒体运营工作人员,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策划选题、撰写各类推文、查看并收集各类账号发布文章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以便下次发布文章时可以避免。由此可见,新媒体运营工作只有遵守一定的流程,才能获取持续稳定的精准流量。新媒体运营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市场调研、内容创作、平台选取、数据测试、优化调整五大步骤,详细介绍如下。

1.第一阶段: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新媒体运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用户分析和竞品分析。通过用户分析,找出用户痛点,形成需求并在产品中展示出来;通过竞品分析,了解竞品的特性、卖点,从而进行参考、比较和模仿。

由此可见,市场调研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用户的痛点是什么?我们的产品卖点是什么?我们的客户在哪些渠道活跃?竞品输出的是什么内容?哪些内容阅读量高?哪些内容点赞数多?路径是什么?目标客户在哪儿?只有通过市场调研,才能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2.第二阶段:内容创作

市场调研完成后,就要进入内容创作阶段了。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选题规划、内容策划、确定创意形式。通过市场调研已经确定了用户是谁、用户在哪些渠道、用户喜欢看什么内容,那么内容创作就是市场调研的实践过程,只有策划贴合热点、击中用户痛点的选题,才能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在内容创作过程中,通常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1)撰写用户喜欢看的内容,且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

(2)选择适合渠道的文体样式。

(3)利用热点新闻、热门事件来撰写爆文标题以吸引关注,创作紧扣主题的金句。

(4)文章内容要有代入感,让读者产生共鸣;通过产品故事和情怀吸引用户。

(5)通过权威认证、名人背书、产品口碑、产品承诺等方式获得信任感。

(6)根据产品特性、卖点分析和用户画像展开创意。

提示

除了进行内容创作,新媒体运营人员还可以通过策划活动、付费推广等方式来提高产品或品牌的曝光量和关注度。

3.第三阶段:平台选取

内容创作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内容投入不同平台以获取流量。最常见的平台有:①图文平台,如小红书、微信公众号;②直播平台,如花椒、映客直播;③视频平台,如秒拍、优酷、美拍;④音频平台,如网易、荔枝FM。面对众多的新媒体平台,我们不可能在每个渠道上都进行投放,而是要选择适合我们内容的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做精做专所选的投放平台,还可以节约成本和精力,提高投放平台的性价比。

4.第四阶段:数据测试

做互联网运营工作一定要具备数据思维。数据思维就是用数据来测试运营工作的效果。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将同一个内容放到多个不同的平台,然后分别测试各个平台的效果,如测试它们的阅读量、点赞数、转化率等。当然,也可以将几个不同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平台中,测试内容的转化情况。总之,只有通过数据测试才可能选择性价比最佳的平台来进行投放和推广。

5.第五阶段:优化调整

新媒体运营的测试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和用户调查的结果,找出测试效果不好的原因,然后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要优化的内容包括文章内容创意、平台和产品创意与设计等,优化的目的就是把较好的内容投放到较好的平台,以获取精准的流量。

以上就是新媒体运营工作的基本流程,其目的都是把测试好的内容投放在合适的平台以获取持续稳定的精准流量,从而得到较佳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