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际关系?
在我们这个时代,研究国际关系就等于探求人类的生存之道。
——卡尔·多伊奇 1
没有人能自全,没有人是孤岛,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要为本土应卯。……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与生灵共老。丧钟在为谁而敲,我本茫然不晓,不为幽明永隔,它正为你哀悼。
——约翰·多恩 2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习近平 3
国际关系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看似距离我们十分遥远,是政治家之间的纵横捭阖,是外交官之间的唇枪舌剑。对我们而言,似乎只是平时闲聊的话题之一。然而,国际关系又与我们每个普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政治家和外交家所商讨和决定的事情不是他们个人之间的私事,而是决定着你我前途与命运的国家大事。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的事,而国家之间的事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民之间的事,所以国际关系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个人安全和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和平息息相关。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武器杀伤力的不断提升,战争中死亡的平民数量激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与平民的死亡数之比是6: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与平民的死亡数之比则是1:2。4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进入核武器时代。在广岛和长崎落下的两颗原子弹使近20万人瞬间灰飞烟灭。在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面前,人类不堪一击。在核武器时代,研究国际关系就等于探求人类的生存之道。
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也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安全的新因素。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震惊全球;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则被称为“非传统安全时代的世界大战”,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感染病例,全球数亿人被感染,数以百万的被感染者失去生命。
个人和国家的发展也与国际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投资和生产分工,许多人都指望靠世界经济的强劲发展和世界贸易的繁荣兴旺来养家糊口、创新创业。
始于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如果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脱钩”,这两个国家恐怕都会有数以千计的企业面临倒闭危机,数以千万计的人面临失业风险。
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四十多年前,大多数中国人难以想象他们会因国门开放而可以享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和文化产品。
国际关系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学习和掌握国际关系基本知识,了解国际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树立全球意识、具备全球视野,不仅是一个人的兴趣,还应当成为这个时代人们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人,了解和学习国际关系还有着与其他国家民众不同的深层意义。中国崛起堪称当前最引人关注的国际大事,有人甚至认为一超多强的格局正在向新的两极格局转变。当对国际事务有更多发言权的时候,中国对世界安全和发展也就承担了更多责任。
当代国人固然要关心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维护本国的利益,更要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与未来、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世界和国际关系,我们就难以成为合格的大国公民。
为了使对国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和国际关系的初学者能够轻松地学习和掌握国际关系知识,笔者此前相继撰写了《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和《国际关系学入门》两本书,均受到国际关系学界师生的好评。
时移世易,近年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始料未及的事件:民族主义强势回归,“逆全球化”来势汹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尤其是2022年年初爆发、至今已持续一年多的俄乌冲突,更是使国际关系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不少国际关系理论在学理上和现实中受到质疑或引发争议。
如何看待国际关系的新现象和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进展?这使笔者萌发了撰写一本国际关系通识的想法。除了诸多知识要“与时俱进”之外,更大的希望是这本书能成为向更多读者普及国际关系知识的通俗读物。
笔者认为,国际关系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兼具世界胸怀、中国情怀和人文关怀的人。他应当能:
从人类和全球的视角思考问题,使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相协调;
爱好和平,珍视生命,慎言战争;
以天下为己任,对人类未来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掌握国际交往规则,努力以和平、合作的方式维护和促进自身利益;
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和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我们力争在写作中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第一,多元与主流。秉持博采众家之长、遵循兼容并蓄的原则,本书力求展示国际关系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和最新成果的全貌,阐释各种理论视角对重大问题的分析和解读。
第二,事实与理论。为了避免将通识变成一堆晦涩难懂的概念和理论,本书力求将高度简约的理论与鲜活的事实联系在一起,使读者能够在对现实问题的了解、关注和思考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
第三,科学与人文。在探讨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和世界面临的问题时,本书既推介国际关系专业理性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又关注人,从人的生存、安全、需要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
第四,严谨与生动。在确保专业、准确和严谨的前提下,本书尽力避免简单枯燥的知识罗列和僵化刻板的照本宣科,力求用简单明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增加可读性与趣味性。
第五,本国与世界。本书采用了大量中国历史和国人较为熟悉的事件作为案例。我们希望这不仅能增强读者对国际关系学科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读者更为深刻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本书前言概述了为什么要学习国际关系,结语则主要探讨了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研究议题。
本书除了前言和结语之外,共有15章。这15章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科介绍,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这三章主要介绍了学科的发展脉络、国际关系的理论视角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从体系层次和国家层次来分析国际关系,包括第四章到第十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从体系层次介绍世界体系的性质、体系文化、权力结构及演变过程;第六章到第九章主要从国家层次介绍现代国家的特征、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家实力的运用方式等;第十章则打通了两个层次探讨国家的对外政策。
第三部分是对当前重大国际关系问题的分析,包括第十一章到第十五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介绍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既是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分别介绍了当前世界的安全和经济形势;第十五章则聚焦于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和治理进展。
本书各章的内容逐层递进、结构完整,同时每一章的内容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读者既可以从头读起,体会由浅入深、从理论到现实、理论与现实相融合的过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挑选阅读内容,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钻研。
感谢那些给本书提出宝贵意见的学术界前辈和同行,他们是清华大学的阎学通教授、孙学峰教授、刘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宋伟教授、李巍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志洲教授。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徐少燕和陈相宜,她们提出的修改建议和一流的编辑水平使本书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她们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且深感敬佩。感谢我的研究生刘晓欣同学和博士生苗争鸣同学,他们参与了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感谢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项目对本书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国际关系通识面向社会大众,它不仅要求作者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鉴于本人能力、精力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并不吝赐教。如果您对本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至xingyue@tsinghua.edu.cn。
邢 悦
2023年春于清华园明斋
1 〔美〕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周启朋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前言第1页。
2 转引自〔美〕欧内斯特·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刘春芳、李岩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扉页。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27日电。
4 参见〔美〕约翰·罗尔克编著:《世界舞台上的国际政治(第9版)》(宋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