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7:全球视野下的“奇迹之年”
- (德)海因茨·席林
- 2340字
- 2025-06-30 18:05:05
第一章 两个世界性帝国和第三罗马呼之欲出,反压迫反独裁的风暴正在形成
设若将中世纪晚期和近代初期视为宗教主导的时代,那么还应补充说明,同时代的政坛风云也同样占据时势的主流,在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宗教。在理论层面,这一时期产生的秩序及构想将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决定关于人类共处基本原则的讨论。对此我们会在下一章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在实践层面,欧洲各君主之间及各国内部对权力和威望的角逐也缓缓拉开序幕。在君主国内部,两项制度上的变革尤为突出:一是国家权力,尤其是君主特权得到强化,贵族分级参与统治的架构被相应削弱;二是税制改革,即强制城市市民、农民等向统治阶级定期缴纳税赋。应说明的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希腊和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区,国家财政体系又有不同,此则另当别论。
在欧洲君主和君主国之间,经过权力和地位格局的重新洗牌,国家间秩序逐渐形成,权力斗争的主要手段是军事、外交及联姻。因为此时的政坛玩家尚不是19世纪组织结构成熟的国家政权,更不是民族国家,而是封建领主和王朝统治者,例如欧洲大大小小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大公、公爵或伯爵。在日趋激烈的权力角逐中,军事技术尤其是武器技术突飞猛进。14世纪晚期出现以轻武器为首的弹射武器,随后诞生了最初用于攻打城市要塞的火炮。15世纪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征伐意大利时将可移动的火炮用于地面战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欧洲战争形态。作为贵族的骑士阶层日渐被拿军饷的雇佣兵(多为步兵)所取代。不断壮大的士兵规模和日益复杂的枪炮技术耗资巨大。“钱是一切事物的神经”成了所有君主尊崇的无上教条。国家税收和财政必然也要跟上战争手段和军事技术发展的步伐。昂贵的瑞士雇佣兵尤其受到各国君主的青睐,甚至在今天保护教皇的仍旧是瑞士近卫队。在意大利,雇佣兵队长就像发战争横财的企业家,与君主国或城市邦国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兵力支持。德国的骑兵队长也是如此,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查理五世的步兵统帅格奥尔格·冯·弗伦茨贝格(Georg von Frundsberg,1473—1528)。1
随着火炮的攻击力越来越强,精通数学的弹道专家、堡垒工程师和文艺复兴建筑师纷纷开始研究、计算炮弹发射轨道和发射角度,以尽可能减轻本国防御工事遭受敌方炮弹袭击的损毁。因此文艺复兴时期,各种各样复杂的防御工事取代了中世纪城市和城堡原本简单、单层的城墙。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金钱作为后盾。这一系列防御体系包含多种墙体、沟壕、V形棱堡、碉堡、掩体等结构,技术复杂且造价高昂,其设计和建造需要精确规划、大量劳动力和充足的物质保障。
近代欧洲堡垒建筑兴起于15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米兰公国、教皇国和那不勒斯王国割据争霸时期。1452年,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发表《论建筑》(De Re Aedificatoria),首度提出了“意式要塞”的堡垒技术,提倡用星形城墙取代环形带,以加强城堡的防御能力。这样一来火炮无法正面击中城堡,破坏力大大减弱。一个世纪之后,朱利亚诺·达圣加洛在设计托斯卡纳波乔皇帝山(Poggio Imperiale)城堡时采用了棱堡链,即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从内部伸展出去装有炮台的高墙,借此可以对进攻的敌人进行夹击。第一座成熟的文艺复兴防御工事由米凯莱·圣米凯利于1520年建于威尼斯维罗纳。而在16世纪末,用于抵御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的帕尔马诺瓦城标志着意大利防御工事的建筑设计水平达到顶峰。

意大利北部要塞城市帕尔马诺瓦(Palmanova),建造于威尼斯共和国时期。布劳恩与霍根伯格所著《寰宇城市》(Civitates orbis terrarum)中称之为“文艺复兴时期堡垒与城市建造艺术的桂冠”
早在15世纪末,意大利各领主之间的权力角逐就有蔓延到整个欧洲之势。1517年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加速了这种态势的发展。博弈范围尤其朝着两个方向扩大:东南方向,奥斯曼帝国的穆斯林进犯欧洲,基督教世界的统治者们不得不选择要么联合起来共抗外敌,要么分别与土耳其谈判或结盟以求自保;东北方向,笃信东正教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自己为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宗教继承人,称莫斯科为第三罗马,自封沙皇。此举毫无疑问宣告莫斯科也参与到欧洲权力争夺战中,直接挑战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
1517年正是欧洲新秩序酝酿形成,权力斗争蔓延扩大的开始。这一年为以后欧洲力量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和信仰基督教的神圣罗马帝国逐渐在军事、宗教和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冲突对峙局面,他们将在世界不同地区的陆域和海域争夺利益,谋求霸权,并将使整个欧洲的好几代人毫无喘息之力。我们在今天的希腊和巴尔干半岛还能看到这场争夺战的后续影响。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1517年,我们所说的两大世界帝国中还只有奥斯曼土耳其拥有属于一个帝国的风貌和能力。土耳其人已彻底巩固了自己雄踞一方的地位,其势力范围已东扩至波斯及至印度洋,西扩至巴尔干和地中海东部,直逼贸易帝国威尼斯。而哈布斯堡王朝此时还霸业未成。如果一定要推举一个基督教世界的霸主,那么只有葡萄牙勉强称得上。但葡萄牙并不追求领土扩张,而是意图维护海外现有的分散领地,从而构建覆盖全球的贸易帝国。2对于欧洲的势力和霸权角逐,葡萄牙是不甚上心的。
此时的欧洲主要有两大力量分庭抗礼:一方是15世纪末崭露头角的法国王室,另一方是为遏制法国崛起而联姻结盟的西班牙王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在这场联姻中降生的王朝继承人——勃艮第公爵查理彼时才刚满17岁。他的祖父母们——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与斐迪南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已为其开辟出将哈布斯堡家族打造为世界帝国掌权者的政治基础和疆域条件。查理继承了先辈国王和皇帝的王权意识,渴慕同时代的大人物所具有的声望与力量。同时,他的血液里也渗透着勃艮第家乡强烈的宗教情怀,让他具备成为基督教热忱捍卫者的基本素养,这一素养意味着对内维护天主教的正统地位,对外抗击异教的土耳其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