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序
总序
绪论 概念释义、论域限定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生态伦理精神最初的缺失及其归因
第一节 “非人类”概念的使用与生态伦理精神缺失的判断
第二节 拘禁于话语之中:缺失的文本体现
第三节 匿名身份:缺失的文学史体现
第四节 缺失状态的归因分析
第二章 文学史视野中生态伦理精神的出场:从阶级叙事到生态叙事
第一节 意识形态叙事模式的延续
第二节 对现代文明质疑的开始
第三节 人类中心哲学的解冻与生态写作的新阶段
第四节 环境文学的出现与生态伦理精神的新命题
第五节 多重文化语境并存与生态伦理立场的悖谬
第六节 世纪交替之际生态伦理精神书写的特点
第七节 新世纪生态写作走向的预期
第三章 生态伦理精神的叙事模式:“狩猎主题”与“食物主题”
第一节 伦理思考中的理论误置与叙事策略
第二节 对生命管理权的质疑与生态伦理叙事的核心问题
第三节 狩猎主题:精神疗愈、政治话语与猎人角色的合法化
第四节 食物主题:食文化、虐杀与叙事中的伦理缺失
第四章 生态伦理精神的话语形态
第一节 生态伦理精神的空间话语
第二节 生态伦理精神的时间话语
第三节 生态伦理精神的“身体”话语
第五章 生态伦理对现代文学传统的呼应与延续:启蒙立场与科学维度
第一节 生态伦理立场中的启蒙精神
第二节 生态伦理精神的科学话语及其现代维度
第六章 生态伦理精神的本土化生成:西方理念与本土对接
第一节 生态伦理精神的本土化元素
第二节 诗性话语的建构与生态伦理精神的本土化生成——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中心
第七章 创作主体的精神渊源与个案分析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知识谱系与生态伦理精神建构的关系
第二节 于坚:诗学理论中的生态伦理精神
第三节 迟子建:生命意识中的生态伦理意义
第四节 郭雪波:自然书写中的生态伦理立场
第五节 叶广芩:空间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结语
附录 代表作品初刊本来源及分布年表(1976—2005)
参考文献
后记
更新时间:2019-01-04 13: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