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皓首丹心》编委会
前言
陈荷夫(1921年7月— )
陈宝森(1924年8月— )
卢兆荫(1927年1月— )
阮西湖(1927年10月— )
王松霈(1928年8月— )
高铦(1928年11月— )
吕一燃(1929年1月— )
徐崇温(1930年7月— )
汪海波(1930年9月— )
周远廉(1930年12月— )
毛相麟(1931年3月— )
何振一(1931年8月— )
刘楠来(1933年5月— )
于本源(1933年7月— )
张卓元(1933年7月— )
心系改革
硕果累累
治学有道
李步云(1933年8月— )
金宜久(1933年10月— )
张炯(1933年11月— )
陆南泉(1933年11月— )
以积极推动中国体制改革为毕生事业
我国苏联—俄罗斯经济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朱成甲(1933年12月— )
张浩(1934年1月— )
靳辉明(1934年1月— )
推动和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纪念马克思,坚持不懈研究马克思主义
热情洋溢地宣讲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王兴成(1934年2月— )
跨学科研究持续发力与可喜收获
跨学科研究学术活动及成果荟萃
陈启能(1934年4月— )
吴国庆(1934年9月— )
刘凤翥(1934年11月— )
孙一珍(1934年11月— )
林茂灿(1934年11月— )
刘文璞(1934年11月— )
谷源洋(1934年11月— )
罗美珍(1934年12月— )
孙宏开(1934年12月— )
田居俭(1934年12月— )
为复兴社会史研究奋力呼唤
难以释怀的国史研究情结
卫志强(1935年2月— )
徐光冀(1935年6月— )
王世民(1935年7月— )
林洪亮(1935年9月— )
侯精一(1935年10月— )
韩岫岚(1935年10月— )
余谋昌(1935年12月— )
关于自然价值理论研究
关于哲学范式转型研究
关于环境伦理学研究
关于地学哲学研究
关于中国新人口问题学研究
关于生态文明研究
杨泓(1935年12月— )
刘海年(1936年4月— )
谭家健(1936年4月— )
罗肇鸿(1936年10月— )
单天伦(1936年11月— )
一 开启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志》编纂工作
二 协助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做好老年科研工作,编辑出版离退休干部征文集
三 撰写有关院志、地方志的论文和文章
张大明(1937年2月— )
刘国平(1937年2月— )
为国际问题研究打基础
为弘扬马克思主义尽力
为社会需要创新研究
宋德金(1937年7月— )
宋元强(1937年8月— )
祁连休(1937年9月— )
杨子慧(1937年11月— )
滕绍箴(1937年12月— )
马细谱(1938年2月— )
张铠(1938年4月— )
潜心研究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
国内研究庞迪我的权威
“一带一路”:连接中西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程中原(1938年5月— )
李惠国(1938年5月— )
张家龙(1938年6月— )
新逻辑系统的构建
逻辑学思想史研究
亚里士多德逻辑研究
名辩与因明研究
西方哲学与逻辑哲学研究
杜书瀛(1938年7月— )
高中毅(1938年7月— )
田雪原(1938年8月— )
马大正(1938年9月— )
曹剑芬(1938年9月— )
耿云志(1938年12月— )
白翠琴(1938年12月— )
继续深入探究北方民族史,与人合作出版了《北方游牧民族源流考》等专著
积极参与多种民族辞书编纂工作,竭诚为普及民族学科知识做贡献
认真审阅大量博士生毕业论文及参加答辩会,为培养高端民族学人才尽职尽力
张海鹏(1939年5月— )
杨圣明(1939年7月— )
业精于勤
好学深思独树一帜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
育人先育魂
夕阳晨曦一样红
荣誉是奋斗来的
孟凡人(1939年10月— )
吴云贵(1939年10月— )
周用宜(1939年11月— )
顾俊礼(1939年12月— )
陈瑛(1939年12月— )
史金波(1940年3月— )
刘培育(1940年4月— )
对名辩学的再思考
抢救因明绝学
弘扬金岳霖思想
为提升人们的逻辑水平献力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服务
王宇信(1940年5月— )
退而不休,继续为甲骨文研究做贡献
推动甲骨文研究的国际交流,展示中国学者的话语权
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活”起来
金周英(1940年7月— )
软技术研究:重新认识技术
未来研究
长远发展战略管理研究
推动企业绿色商务模式
中国的真实进步与政绩评估系统研究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
冯昭奎(1940年8月— )
曾业英(1940年9月— )
汤重南(1940年11月— )
赵常庆(1940年12月— )
栾成显(1941年6月— )
尽心尽力编著《中国古代历史图谱》明清卷
殚精竭虑撰写《徽州鱼鳞图册研究》
王亚蓉(1942年4月— )
成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见证人
不懈奋战于中国纺织考古工作第一线
时刻关注并总结中国纺织考古的研究与方法
抢救绝学,薪火传承
填补学科空白,设立纺织考古专业
徐世澄(1942年5月— )
痴迷拉美研究的老徐
亲切的徐老师
中拉友谊使者
马维先(1942年8月— )
李树琦(1942年11月— )
陶文钊(1943年2月— )
邓敏文(1943年2月— )
李毓芳(1943年4月— )
结束两千多年来阿房宫是否被项羽所烧的争论
三米多高巨著《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面世
惊现丝绸之路第一桥、巧遇西周都城镐京
永不停歇的追梦人
谢保成(1943年9月— )
冯今源(1944年1月— )
杨一凡(1944年3月— )
于沛(1944年5月— )
董志凯(1944年8月— )
她继续在岗时没做完的事
将以往积累的资料和思索付之于世
为历史衔接、代际接力创造条件
在学习新事物中追求健康快乐
贺学君(1945年1月— )
张梦阳(1945年3月— )
薛克翘(1945年4月— )
唐宝才(1945年4月— )
退休后坚持研究,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研究的艰辛历程及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出积极贡献
为我国对外宣传工作发挥老专家作用
单光鼐(1945年10月— )
胡广翔(1945年12月— )
闵大洪(1946年10月— )
杨立华(1947年3月— )
踏实严谨做学问,结出累累硕果
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促进非洲学科发展
对外交流宣传国策,努力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
杜晓山(1947年5月— )
一 中国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引路人
二 中国普惠金融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三 不忘初心、发挥余热的小额信贷人
唐钧(1948年2月— )
王晓晔(1948年10月— )
侯惠勤(1949年2月— )
始终不渝为建设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而奋斗不息
正确而富有特色的治学理念
独树一帜的学术研究风格
李世愉(1949年5月— )
退而不休 再创佳绩
在历史普及方面成绩卓著
杨团(1949年6月— )
赵智奎(1950年1月— )
刘光明(1950年1月— )
蔡震(1950年2月— )
刘迎秋(1950年8月— )
退而不歇 笔耕不辍
坚守良知 实事求是
不枉天职 甘于奉献
梁满仓(1951年1月— )
退而不休的选择
知难而上,开辟新领域
苟利学术发展,何分院内院外
杲文川(1951年2月— )
周见(1951年3月— )
张友云(1951年7月— )
谭秀英(1951年9月— )
勇于改革 独具慧眼
责任担当 不忘初心
构建平台 引领前沿
中国立场 国际视野
心明如镜 上善若水
钱津(1951年9月— )
黄燕生(1952年2月— )
李周(1952年9月— )
赵英(1952年9月— )
刘小玄(1953年1月— )
万明(1953年3月— )
林燕平(1954年3月— )
郑真真(1954年12月— )
魏明孔(1956年9月— )
更新时间:2025-04-28 10:52:13